選單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臉書)似乎真的要All in元宇宙了。

9月23日,Facebook宣佈,目前負責VR(虛擬現實)和其他電子消費產品業務的高管安德魯·博斯沃斯將擔任公司的首席技術官(CTO)。

此次人事任命依然沒能繞開那個火了許久的關鍵詞:元宇宙。Facebook CEO扎克伯格表示,此舉將會推動Facebook建立元宇宙的工作。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自從今年7月,扎克伯格豪言Facebook將在5年內變成元宇宙公司後,他就進入了三句話不離元宇宙的“傳教士”狀態。

在媒體前,在財報會議上,扎克伯格從不掩飾他對於元宇宙未來的美妙憧憬。

在這個知名企業家的口中,元宇宙就是關乎全人類命運的終極解決方案,它不僅能讓天各一方的人們感覺彼此就在身邊,還能讓人類的大腦皮層從此隨心所欲。自然,而在他的領導和推動下,Facebook開始了向元宇宙領域進發的急行軍。

就在扎克伯格發表公司轉型言論的幾天後,Facebook宣佈在VR事業部內成立元宇宙產品小組。而在之後的投資者會議上,他又宣佈將會為Facebook現實實驗室(FRL,Facebook Reality Labs)投入數十億美元,用以推動元宇宙的構建。

今年8月,扎克伯格展示了一款全新的VR App:Horizon Workrooms。不要被它的名字給唬住了,簡而言之,這就是一款VR版的線上會議室。

在扎克伯格的構想中,這款產品可以完全替代Zoom這類的影片工具,讓線上會議不再是一塊塊割裂的畫面,而更像是一個真實的會議室。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款工具看起來,真的。。。非常。。。非常的毛坯房。

首先,畫面中那些沒有腿、面部表情呆滯的替身形象看起來就不太適合用於嚴肅的商業場合。

另外,這款工具也完全依賴於VR。意味著如果一家公司想要大規模推廣元宇宙式會議的話,就需要為每名參會員工採購一套售價300美元的Oculus頭顯,在教會他們如何使用的同時,還得設法將會議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以內,否則眩暈乃至嘔吐的場面恐怕在所難免。

可以看到,Facebook目前所謂的“元宇宙”其實極度依賴VR技術和裝置,完全沒有另起爐灶,開創一番新天地的意思。或者再刻薄一點,就像庫克說的,在蘋果,我們不說元宇宙這個詞,我們認為這就是AR(增強現實)。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更令扎克伯格感到難堪的是,Facebook和VR之間不算漫長的回憶其實早已傷痕累累,遠遠稱不上甜蜜。

2014年,Facebook斥資20億美元收購了VR初創企業Oculus,當時扎克伯格的興奮程度和現在如出一轍:“它能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數字化體驗,讓你感覺自己彷彿是在另一個地方和不同的人們在一起”。

這段話是不是聽起來有點熟悉?兩年後,扎克伯格又表示,VR能夠渲染出“另一種現實”,而Facebook將為此投入大筆資金。

七年時間“biu”一聲飛過,Facebook的VR夢實現了嗎?

很明顯,並沒有。Facebook最新的VR頭顯裝置Oculus Quest 2在消費力強勁的美國本土也不過只賣出了400萬套。從效果來看,它不但沒能帶動起整個VR產業的發展,甚至銷量還不如穩定性更強的Valve Index。

Facebook的VR為什麼沒能取得預期的成果呢?除去VR自身的種種限制外,Facebook自身的技術缺陷成為了無法略過的底層困擾。

對於VR乃至元宇宙這樣的前沿級產品來說,最關鍵的兩種要素就是半導體晶片和軟體架構基礎。但從目前看來,Facebook在這兩方面似乎都很難稱得上有多少競爭力。

從硬體上說,Facebook的VR裝置使用的都是高通滯後一代的晶片。在這個各行各業都要晶片的時代,Facebook無疑顯得有些不思進取。

電科技不清楚蘋果會不會推出AR或是VR裝置,但至少有一點能肯定,如果他們真的推出相關產品,必定會搭載自己研發的先進晶片,而不是像Facebook這樣用一款落伍的晶片來展現自己的“前沿科技”。

僅僅從這個角度而言,以VR產業推動者、代言人自居的Facebook,手上其實根本沒多少核心競爭力,蘋果的到來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在軟體方面,想要打造在日後不斷充實一個元宇宙世界,最需要的就是程式設計引擎和數字物件建立工具。在這個領域,手握虛幻引擎的Epic已經能在100人同場競技的大逃殺遊戲中舉辦演唱會了。硬體巨頭英偉達也依靠自己在圖形領域積累的技術,釋出了用於創作虛擬數字世界的軟體平臺。

和這樣的對手比起來,Facebook就算不是一窮二白,也稱得上一無所有了。而這種差距,恐怕也不是單純靠數十億美元的投入和扎克伯格的嘴炮就能在短時間內彌補的。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頂著如此之多的不利因素,還是要硬推元宇宙,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心思完全不難理解:為公司的主營業務續命,延長生命週期。

今年8月,日本經濟新聞公開了2020年全球App下載量排行榜,TikTok首次超過Facebook成為了第一位。

今年6月,Facebook月活使用者為28。95億人,比去年同期增長了7。4%,但增速卻放緩了4。6%。同時,根據國外機構統計,從2017年起,Facebook流失的使用者中12至34歲比例最多,也就是說,全世界的年輕人正在加速逃離Facebook。

年輕人對於社交媒體的新鮮感正在喪失,但是對於新鮮的、還未成型的、充滿了未來感的產品卻會永葆熱情,比如元宇宙概念。而這,也就解釋了Facebook為何會對於短時間內明顯不會取得任何成果的概念性產品總是有著異乎尋常的狂熱——唯有如此,才能把年輕人的熱情閾值調到最高點,時間軸拉至最長。

退一步來說,即便Facebook真的推出了成熟的、廣受歡迎的元宇宙產品,可是其收益的來源仍然要打上一個問號,它打算在這上面新增何種能夠盈利的商業模式呢?

如果說Facebook有什麼核心技術的話,那麼無非就是其推薦演算法,而Facebook透過演算法變現的手段是什麼呢?依然還是廣告。

在當前Facebook的營收結構中,廣告收入佔到了98%,可以說他們完全就是一家“廣告公司”。為何當蘋果今年推出了新的隱私政策,扎克伯格會產生劇烈的反應,因為這動到了他本人以及Facebook的根本,無法順利獲取使用者隱私,推薦演算法又如何做到精準呢?

Facebook在廣告上的吃相也實在是難言美觀。

Oculus的聯合創始人在被Facebook收購之初曾承諾,Oculus使用者不需要強行繫結Facebook賬號,也不必被內建廣告所淹沒。但Facebook顯然並沒有打算遵守其中的任何一項約定。

去年10月,他們甚至要求紐約大學關閉其廣告定位研究專案。今年8月,他們還以隱私為理由,封禁了該專案研究院的賬號。

綜合來看,即便是在元宇宙裡,Facebook也仍將極度依賴它們的廣告推送系統,並且很可能在廣告的花樣上推陳出新。只不過,現在的網際網路大環境可能不會允許他們繼續這麼“搞創新”。

如今,國內外的監管機構都在加強針對大資料推送等廣告手段的監管力度。長此以往,因為不夠“精準”,廣告主們的投放意願勢必降低,而Facebook無疑就將是這股隱私監管風潮裡最大的承重者。

元宇宙,也許只是扎克伯格和它的Facebook用來賣廣告的噱頭

毫無疑問,Facebook就是一家廣告公司,有它沒它,問題都不大,各路競爭對手都能在一秒鐘之內無縫取而代之。因為Facebook實際上不提供任何產品,它只是一個向用戶推送廣告的網際網路大資料平臺。

基於使用者資料的定向廣告成就了Facebook和扎克伯格的龐大財富,但是這一巨大的時代紅利卻正在日益成為一股足以將其反噬殆盡的洪流。

從社交媒體轉向元宇宙,這種從2D到3D的進化也許會給Facebook一個重鑄商業模式的機會,但同樣有可能讓他們徹底走向消亡——如果元宇宙概念也中道崩殂了,扎克伯格以後再強推某種概念,全世界還會再度懾於他的財富而一起跟著追捧嗎?

Facebook未來會走向何方?電科技無法推測,但不妨從過去尋找一個答案。

2006年,從哈佛大學畢業的數學天才,有著資料上帝之稱的傑夫·哈默巴赫(Jeff。Hammerbacher)加入了當時還是初創公司的Facebook。他的職位是“研究科學家”——研究人們如何使用社交網路。但在幾年後,Jeff揮手離去,並留下了一句傳頌至今的名言:

“我們這一代最聰明的頭腦,竟然集中在一起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讓人們點選廣告,這真的是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