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易經》新探:探尋古人對音樂曾經的認識

中國是五千年文明古國,根據賈湖考古發現七千年的七孔骨笛,能夠演奏出現代西方最複雜的音樂。為什麼中國古人如此重視音樂?比西方研究音樂早幾乎五千多年,這是中國易學文明所決定的。

易學是學天,中國五千年的國學基於易學,崇尚天治。古人發現要想演奏出美妙動聽的音樂,必須分出七個音階,或者五個音階。每個音階從低到高各司其位,按律演奏。如果音階亂了,就演奏不出好聽的音樂來。我們人類的治理與音樂一樣,也有一個像音樂一樣的從低到高的等級,各司其職,按照律才能不亂。

基於音階的自然之理,古人制禮作樂。我國在西周時期有完善的禮樂制度。中國音樂起源於天治思想。音樂是禮制之源,起初就不是單純為了娛樂。這與西方不同,西方音樂從發明開始就是單純的娛樂性質。

《易經》新探:探尋古人對音樂曾經的認識

音樂是聲音的學問。萬物都能發出聲音,而聲音是人類能夠感知的。古人認為,聲音為天地間的東西,也是萬物,完全符合易道。如果人類能夠找到聲音與道的對應關係,那麼透過聲音就可以明道。一陰一陽之謂道。古人真的找出陰陽與聲音的聯絡。

萬物都能發出聲音,這聲音是透過空氣傳播。空氣就是氣。古人認為:氣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由陰氣和陽氣構成的。這就是古人所謂:氣為陰陽之說。總之,古人認為:氣,無,陰陽,道都有共同特點就是虛。看不見摸不著的道維繫著天地萬物的存在。也可以理解為陰陽之道維繫著天地萬物的存在。感知陰陽就能明道。

我們人類說話時發出聲音,古人認為:聲為陽,音為陰。聲為律,音為呂。聲為天,音為地。有了這些認知,古代音樂理論就形成了。聲有開閉:聲為陽,為天。天有陰陽,聲也分陰陽,開為陽,閉為陰。音有清濁:音為陰,為地。地有陰陽,清音為陽,濁音為陰。人發出的音,直接發出為清音,被舌頭阻擋為濁音。

《易經》新探:探尋古人對音樂曾經的認識

我們古人發現音階,從低到高命名為:宮商角徵羽。這就是古代五聲調,古人稱五音。相當於今天的“哆來咪,梭拉”沒有“發西”兩個音。宮為哆,商為來,角為咪,徵為唆,羽為拉。現代東西方都是使用七聲調,多出的這兩個聲調是兩個半音,古人用變宮,變徵作為這兩個半音。

從低到高的音階有了,就需要規則來發聲和彈奏。古人制定的音樂規則就是律。這就是中國古代的十二律呂。名稱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可以理解為西方音樂的C調,D大調等概念。筆者還是建議,學習中國國學不要用西方概念去理解。這種做法,還不如直接學習西方音樂體系。西方音樂體系與中國古代音樂知識在純樂理方面完全相同。不知為什麼?許多人依然喜歡傳承鋼琴,小提琴,吉他,而不去選擇傳承琴瑟,二胡,琵琶;更有甚者,頂禮膜拜貝多芬,巴赫,莫扎特的作品,而不知萇弘,俞伯牙,嵇康的音樂成就。西方樂理只能相當於中國音樂體系入門部分。

《易經》新探:探尋古人對音樂曾經的認識

律,就是規則。用黃鐘律,就是用黃鐘的規則。古人根據易學數理,首先確定用黃鐘律的規則,唱宮音的數。然後就可以確定黃鐘律唱其他音的音數。用三分之一進,三分之一退的方法確定。這就是古代三分損益法。

中國的五音不僅僅是五聲音階,根據易理對應於五行。宮為土,商為金,角為木,徵為火,羽為水。有了這個自然聯絡,五音就完全融入了易學體系中了。

十二律呂的法則不僅用與音樂,還用於發聲。古人把十二律擴大到六十律。這就是五音十二律結合生成了六十律。五乘十二為六十。這樣六十律與六十甲子納音合體。

律呂與四時相參,又出現另一種觀物方法。聲有開閉,音有清濁。先閉後開為春聲;純開為夏聲;先開後閉為秋聲;純閉為冬聲。冬天無聲。這就是古代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