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在看電影《鋼琴家》之前,首先宣告一下:這是一部看了會讓人感覺到非常壓抑的影片。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說它壓抑,很大可能是和紀實類的內容和納粹士兵暴力、泯滅人性的鏡頭表現感有關。 不管已經過去了多少年,二戰帶來的黑色記憶還是會時不時的出現在書本上、鏡頭裡或是畫作中。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諸如

《辛德勒的名單》、《拯救大兵瑞恩》

這類經典的二戰題材大片,每次重看都能再次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人性在善與惡中不斷交織的複雜。 電影《鋼琴家》,再次彙集了二戰的黑色記憶,用從黑白色調跳向彩色畫面的方式,拉開了二戰波蘭華沙主戰場的序幕。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鏡頭開始記錄的時間,是1939年。地點,波蘭的華沙。 作為納粹黨反猶太的戰爭重災區,這場泯滅人性的戰爭迫使原本在華沙電臺演奏的鋼琴家席皮爾曼一家放下安逸的生活一路掙扎。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消滅猶太人”,是納粹黨暴行的核心之一。 無數的華沙猶太人,不得不忍受著納粹黨的肆意打殺和惡意作弄。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隨時都有可能對準自己的子彈,讓深處那個環境的人們終日驚恐不已。 鋼琴家席皮爾曼意外的和家人走散了,家人被迫被送往猶太人大屠殺陣營的集中營。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而他,在此後的日子裡,不能彈鋼琴,不能隨意的走在街道上,只能靠著地下反抗組織的好心幫助得以堅持到戰爭結束生存下來,他成了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之一。 表現納粹的殘忍和平民被壓迫生活的艱難,以及鋼琴家席皮爾曼的特別畫面,有幾個很重要的鏡頭:

鏡頭一

:納粹在剛剛宣佈猶太人必須在手臂上佩戴規則一致的袖章之後,兩位走在路上的納粹士兵對一位老者路人一番打罵,還不准許他行走人行道、只准走水溝的畫面。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老人被打的原因僅僅是因為:他沒有向納粹士兵鞠躬。 這個鏡頭出現在影片第十一分鐘。攝像機運用了近景長鏡頭的方式,在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裡,就把納粹黨的自大、無禮和反猶的情緒釋放了出來。 作為觀眾,看到這個鏡頭畫面,內心瞬間生出“納粹黨怎麼可以這樣子”的感覺。沒有其他囉嗦的對白,表現納粹黨的這個反人性“人設”的鏡頭,處理的乾淨利落,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鏡頭二

:兩個納粹黨士兵將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從高樓直接往下扔,還有之後的納粹士兵毫不眨眼的射殺平民的畫面。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地面上老人死亡的地點周圍滿是鮮血,“媽媽”的驚聲尖叫和平民的圍觀都融入暗夜的景色中。 在影片29:30的時候出現了這個鏡頭,此處的攝影機表現的是席皮爾曼一家的視角。 德國納粹分子暴虐的一面就這麼直入人心的讓人產生毛骨悚然的感覺。 這個鏡頭的表現感簡單粗暴,透過鏡頭都覺得殘忍。

鏡頭三

:平民因為過度飢餓而大口吃灑落在地面上的食物的畫面。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出現這個鏡頭的時間,是影片的34:34秒處。一個衣衫襤褸的平民在搶奪無果的情況下,打翻了婦人手中的飯盒。帶著湯汁的食物灑落一地,平民男毫無顧忌的用雙手搓攏食物,好讓已然散落的食物離自己最近。

任憑婦人又生氣又傷心的伸手打他也無濟於事。 就地吃流食的這個演員表演的非常專注,此處心疼這個演員一分鐘…… 鏡頭之外的我們在看這個平民男的時候,或許會或多或少的覺得這個搶奪食物的平民男像是個乞丐一樣。沒有形象又沒有禮貌。

但是聯絡一下他們所處的背景,瞬間就會對這個人物有新一層的理解。 如果不是戰爭和迫害,以搶奪食物的平民男為代表的華沙民眾,不至於人人饑荒的不講道德。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此處強化的這個平民男,你可以將這個鏡頭的用意理解為:刻意放大民眾捱餓的這個細節。 更深的用意,是在揭露納粹挑起的反猶戰爭的殘暴之處。

鏡頭四

:希皮爾曼在朋友安置的一所公寓房間裡隔空彈鋼琴的畫面。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身為鋼琴家,在為生存而逃亡的時間裡,更多的時間是在用彈鋼琴的雙手做苦力、做粗活。

當一架蒙著灰塵的鋼琴出現在自己的視野時,可以想象到曾經以彈奏鋼琴為職業的希皮爾曼內心有多麼的激動。

在看到他掀開鋼琴蓋,做出要彈奏鋼琴的動作時,看著螢幕的我其實在內心一直在不停的說:千萬不要按下去,千萬不要按下去……因為一旦按下琴鍵,琴聲很有可能會驚動周圍的鄰居,甚至會引起不斷在周圍出現的德國納粹士兵的注意。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出現在1:35:40這個時間點的鏡頭,讓人看著都跟著為男主的安危擔憂不已。 在公寓的外面,是隨時都有納粹士兵進行槍殺民眾的戰場。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納粹帶來的死亡陰影無處不在。 而鏡頭再次出現在1:36:20,出現的是鋼琴家席皮爾曼的手部特寫鏡頭。

一雙嫻熟的彈奏著鋼琴的手,在對應著相應琴鍵的位置隔空彈奏著。那些熟悉的琴音已然出現在希皮爾曼的頭腦中。 手指雖然不曾接觸琴鍵,但是鋼琴家滿臉沉浸於樂音的表情,讓影迷們依然能感受到他真的享受到了彈奏鋼琴的樂趣。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相比於其他華沙猶太民眾被送往集中營的悲劇,席皮爾曼算得上是幸運的那一個。 在多個朋友提供的隱秘住所和食物的幫助下,席皮爾曼生存的希望不斷的被延續著。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甚至在影片接近結尾的地方,這個能彈得一手好樂曲的鋼琴家,用彈奏的鋼琴曲和一位善良的德國納粹軍官產生了共鳴。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這個在關鍵的時刻,沒有向席皮爾曼開槍,而是選擇了隱藏他的行蹤,並時不時給他送來食物的德國納粹軍官,挽救了席皮爾曼的生命。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所以,在納粹大屠殺的黑色恐怖中生存下來的席皮爾曼才有了書寫個人自傳《鋼琴師》,因此,本片才有機會拍攝成型。 不過,在德國納粹軍官把自己的軍大衣送給席皮爾曼的時候,我真的猜到了部分後面的情節: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穿著德軍軍大衣的鋼琴師出現在德軍撤退之後的民眾面前,是肯定會被當成納粹士兵的。 當時還在推測著:席皮爾曼會不會中彈之類的……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這個鏡頭設計的讓觀眾很容易猜到即將要表現的畫面。 鏡頭再一轉,席皮爾曼又儀容整潔的坐在了波蘭電臺的鋼琴旁彈奏鋼琴。這裡已經預示了戰爭的結束,波蘭人和猶太人的生活迴歸了正軌。正好和開頭席皮爾曼在波蘭電臺彈奏鋼琴的畫面形成完整的首尾呼應。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鋼琴家手臂帶著白色袖章坐在鋼琴前的一張劇照,是這部電影最為經典的一張劇照。 很多地方都引用過這張劇照。比如《認識電影》這本書的封面就是它。

二戰的電影那麼多,《鋼琴家》憑啥得分這麼高?

因為

《超脫》

這部電影,認識了男主的扮演者

艾德里安·布洛迪

。 又因為看了

《認識電影》

這本書,熟悉了封面這個眉眼低垂著的神情憂鬱的鋼琴師。 一個人串聯起來兩部經典的電影和一本經典的書,這位演員的熒屏魅力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