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紅杉資本的改革:將風險投資從有限遊戲帶向無限

事情要從外媒披露美國紅杉總部的重大改革:Sequoia Capital just blew up the VC fund model說起。

這條資訊最先發酵於區塊鏈行業,因為據報道紅杉可能會擴大在加密貨幣市場的投資,但並非是像A16Z那樣幾乎像是all-in crypto。

VC fund model是一種古老且野蠻的模式,《VC鍊金術:風險投資與反身性》中也有寫過一些。

Sequoia Capital作為全球最知名且最成功的VC投資基金,要開始做改變了。我們知道一級投資市場一直以來的一個趨勢,PE向前走,VC向後走,行業參與者的邊界在模糊,而紅杉要將這個趨勢做得更徹底,除了設立了Seed Fund外,整個基金想要不設退出期,成為一家長期常青甚至永續的基金。

而這麼做得理由,從紅杉內部角度出發,在長期視角下,如果基金的size很大,在一家企業IPO後幾年時間裡所獲得的收益回報,是要高於企業初創和成長階段所帶來的鉅額倍數回報的。這個很容易理解,舉個例子像高榕一直是拼多多的重要股東,至少在去年還持有拼多多10%以上股份。對於高榕來說,決定其基金無論是IRR還是DPI,已經不是其他哪個專案投的好或不好,而是拼多多的股份應該什麼時候退,退多少。

而在短期視角下,科技軟體業的巨大紅利可能已被釋放乾淨,那種三年五年時間一家從零起步,發展成為巨型公司的機會渺茫。即使對於位元組跳動,這也是一家到明年起成立有10年的老牌公司,快進快出不再適合IPO前的階段。

從外部角度出發,遠比VC行業size大的資本也將業務範疇擴充套件到一級市場中,甚至是早期成長期階段。如果說softbank還只是獨角獸接盤俠,那像tiger、coatue早已深度參與到一級市場的交易與組局過程中,包括國內的一些hf、私募也都有所動作。

當外來者進入到一級市場這個原始森林,原住民出於對更高維度事務的不理解和對自我的優越感以及內心潛意識擔心自己的處境而臆測對方的不利因素等等,大多人會覺得前者很傻,進來交學費。反映到具體層面,就是給一些可能是不良資產(可能也確實就是不良資產)進行了錯誤定價,投了很多錢進去。

但近幾年,我們越發感受到兩件事,一是資產驅動型創業越來越轉向到資本驅動型創業。

先解釋什麼是資產驅動型創業,最早還沒有VC在國內驅動創業市場的情況下,創業就是做生意,做生意要能賺錢,再用賺的錢賺更多的錢,擴大規模,利滾利。後來軟體業即網際網路崛起,使用者及使用者資料,這種看得見但摸不著的東西,其價值被髮掘,作為一種資產而進行定價,所以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風起雲湧的公司,雖然一直以來到IPO前甚至之後都是虧損的,但其價值卻一直在增長。這就是資產,從業者會去為這樣一種資產而進行定價。

那什麼是資本驅動型創業呢,就是說站在資產的角度上,公司依然是有資產的而且還是透過資產進行定價,但公司的資產更多是依靠資本驅動下獲得或者說催化的。非從業者可能還不太理解或感受到這個,直接點來說,比如對於做線上產品的公司,使用者規模使用者量靠買,對於做消費品公司,GMV也是靠投放即買。Soul,即是一家典型的資本驅動型公司,而這一波消費浪潮中的絕大多數公司,也都是資本驅動型的。

資產驅動與資本驅動,最本質區別在於前者是站在市場競爭不充分情況下,市場相當紅利,使用者有相當需求的,資本只是輕輕推了一把或者連推都不需要,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而當市場沒這麼好了的當下,資本便成了企業發展的最重要助推器,從這個角度,也說明了為什麼公司的價值或者估值越來越貴,不能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事務的發展。

第二件事,是資產的多樣性豐富,現金流動資產的意義在降低。

在中國社會下,家庭的主要資產在樓市,而樓市之外的錢,大多就在銀行。因為通脹或是因為什麼,錢的價值和意義一直是在變低的,我們所說的錢一般指紙幣,而紙幣連一般等價物都不是。銀行裡的錢就真的是你的錢嗎,是也不是。我們覺得錢是錢,是因為其流動性非常高,但假設一種極端擠兌情況,錢還是錢嗎。所以無論是上市公司的股票、非上市公司的股權、加密數字貨幣包括房產物業等的一些其他資產,本質上都一樣,世界本質上還是物物交換的,然後金融及金融衍生品催生了更大的市場。

比方說我有某上市公司股票或者其他抵押物,我也不需要出售我的資產,我是可以利用很多金融工具做籌資的。所以地球還是這麼大,人口還是這麼多,我們吃的住的玩的用的也沒有特別巨大的不同,但是整個世界的用貨幣/法幣所定義的財富增長,卻高的驚人。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再看紅杉的不設退出期的策略,所以為什麼要設退出期,上市或未上市企業的股權即使算不上一般等價物,但不也是財富的一環嗎,世界的本質是物物交換,財富的定義與外延也被極大擴充套件了。況且退出=拿到法幣/cash,有什麼意義,這麼來看,退出才是不合理的。

如果說在以前,估值是毒藥,那現在,退出才是毒藥。只要不考慮退出,那我的資產就是增值的,我的財富就是增長的,世界也是繁榮的。而這樣的世界也有參考,遊戲世界,便是這樣運轉的,一切追求的本質,不過是一段數值。

本來這篇文章的標題,是想寫《元宇宙:科技公司的盛大陽謀》,而以上是作為這一主題的重要背景和邏輯。但沒想,鋪墊寫了這麼長,以及我覺得還蠻有趣的,所以乾脆把以上內容就作為本篇文章的核心吧。元宇宙之於科技公司部分,由以下內容概括。

如果一句通俗任何人都懂的話來說,公司/行業沒有新的故事了,需要新的故事去做市值管理,去支撐公司增長(市值增長)。但是其背景和背後的邏輯,在上文裡,我們需要在全域性視角下去理解表象下的內涵。當然,上文表達的這些肯定不是全域性,甚至只是我有限眼光下的一個小切面。

之所以說是陽謀,是metaverse這個事先不上升到科幻的程度,是make sense的,是網際網路數字世界發展的一種過程或結果。在近一兩年中,我們一直在想,科技公司、網際網路公司增長的盡頭是什麼。當網際網路使用者人口瓜分殆盡,電商GMV和使用者線上娛樂消費ARPU見頂,下一步是什麼,如果沒有下一步,沒有新的增長,那要靠什麼來支撐日益繁榮和誇張的金融市場膨脹,反正肯定不會都進入到加密數字貨幣中去。

而現在,元宇宙給我們提供了這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