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牛年到了,祝大家牛年大吉,牛氣沖天,行好運,發大財,脫單脫貧不脫髮。

終於到了正月初一了,鼠年已經是過去式了,從今天開始就是牛年了。也到了《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最後一篇,之後幾天雖然還有各式各樣,但是並不是很想寫了。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正月初一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在古代有“三元”的說法,也就是“一日之元、一月之元、一年之元”的意思,古人有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而這一年之始的日子,在大家心中可以說是佔據了很重的分量了。當然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從今天開始,直到農曆的二月二之前,你都不能理髮了,不然你舅舅可能會打你。

開門炮,納百福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要說正月初一以來第一個風俗是什麼的話,可能就是這個開門炮仗了。雖然現在很多地方都已經沒有守歲的習慣了,看看春聯,發發祝福,然後就回去睡覺了。但是開門炮仗這個風俗卻是還保持著,尤其是在農村地方,可以放煙花爆竹的地方,這個是春節最“熱鬧”的習俗了。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每年除夕夜的時候,都會將家裡的正門大門給關上,然後就上樓休息了,接待接春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每年都是不一樣的,一般都是老一輩的人根據老黃曆去計算吉時然後通知大家的。可能是剛過完除夕的凌晨零點,也可能會是兩點、四點、六點,記得小時候每年都會變化。現在大家比較不在乎這個時間點了,一般就選擇零點或者六點,比較好安排。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會讓家中生肖相沖的家人睡著不用出來,讓生肖不相沖的家人去進行開門儀式。在燒香祭拜之後,就是放開門炮了,炮聲一響,開門大吉,象徵著新的一年開始了。這個時間點基本是全村的人一起放鞭炮和煙花,看誰的煙花爆竹更響、花樣更多,真可以說是鞭炮齊鳴,煙花滿天,漂亮的確挺漂亮,就是有些吵和有些汙染空氣,大家都別想睡覺了。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傳說開門炮可以趕走一年的晦氣和窮氣,帶來更多的好運。所以現在其實不僅僅是新年期間,即便是店鋪平時開業的時候也會放開門炮。但是現在因為安全隱患和汙染問題,很多城市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了,只有農村和城郊可以燃放。不過大概是因為2020年太苦悶的原因,不少城市在今年放鬆了部分限制,可以在一些規定的地方燃放煙花爆竹,也算是為新年增添了一絲年味兒。

辭舊迎新拜大年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正月初一各地的活動都多多少少有些差異,例如有些地方到今天才開始貼對聯,還有像我們這邊還會大家帶著孩子去宗祠門口。讓小朋友們都列成一條長隊,再讓大人們給小朋友們挨個發糖果或者餅乾,送上自己的祝福。但是大部分地區正月初一都不會變得就是,去拜年。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拜年的傳統由來已久,大概從漢朝時期就有拜年的習慣了,到了唐宋時期尤其盛行。但是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路,要拜年都得親身前往,也是挺麻煩的,於是他們發明出了用名帖投賀,有人家的姓名、地址、祝賀的話語,感覺這個是賀年卡最早的雛形了。在明朝之後很多人家這時候都會在門口掛一個紅色的袋子專門用來收在這種賀年卡。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不過拜年一詞,其實在古代指的是給長輩拜賀新年用的,當時的理解包括叩頭施禮,這個禮節在北方農村地區還是存在的,過年需要給家裡的長輩下跪叩頭祝賀新年。在對於平輩的朋友的話,在古代是叫作賀年,就是互相道賀新年好的意思。

春節傳統風俗系列:正月初一,開門接春納百福,辭舊迎新賀新年

不過農村拜年其實也是挺尷尬的,特別是對於常年在外地工作的朋友來說。一年可能就回家一兩次,同宗幾百號人,幾十戶家庭,可能你就能認出兩三戶,其餘的就是看著面善。而在同宗裡,還不能按著年齡去叫哥哥弟弟叔叔阿姨,因為村口那個流著鼻涕的小朋友,可能就是你叔。而與此同時,雖然你對村裡人不熟,但是村裡的老人們可是對外出的小年輕們門兒清,對你小時候的糗事如數家珍,時不時的催促一下小年輕們的婚姻大事,嗯,春節必須經歷的嘛。

正月初一馬上也要過去了,距離上班的時間一隻手都數的過來,一不小心春節的假期可能就要過去了,大家抓緊時間,該見得見,該聚的聚吧。

圖:pixabay、悠然布衣

文:悠然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