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從公元1000年到21世紀,麥克尼爾《世界史》之後又一部單卷本西方史

追溯今日世界之形成的通史作品,書寫寰球視角下的西方崛起

從馬可波羅到網際網路興起,五大主題、十餘種革新,包羅永珍

一次次毀滅又重生,西方要怎樣度過今日的困局?

書名:現代西方的興起

原書名:The Riseof Western Power

著者:[美]喬納森·戴利

譯者:童文煦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4

◎ 編輯推薦

追溯今日世界之形成的通史作品,書寫寰球視角下的西方崛起

從公元1000年到21世紀,解析西方從歐陸一隅走向世界的全過程,探討今日世界格局之成因。

從馬可波羅到網際網路興起,五大主題、十餘種革新,一部包羅永珍的文明史

宗教改革、印刷技術、工業革命……以革新為主題編排章節;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與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全球視角+比較方法,

破除西方中心主義,重新審視西方的興起

“以開放、大方的手法講述西方崛起的故事,細節到位、主題鮮明。這是

自威廉

·

麥克尼爾半個世紀前開創性的世界史著作後最好的單卷本歷史

,在世界歷史與地理背景中考察了西方的成就。”(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經濟史學家)

在災難中一次次毀滅,卻又能一次次地從灰燼中重生

宗教戰爭、殖民統治、法西斯主義、兩次世界大戰……西方在近現代屢遭危機,但又屢次從危機中復興,西方世界能否憑藉過去的經驗安然渡過今日的危局?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 內容簡介

公元1000年,歐洲處在一片混亂之中;直至1500年,歐洲仍在眾多方面落後於亞洲尤其是中國。誰也無法想象,僅僅一兩百年之後,西方在技術與經濟等方面躍升為主導全球的力量,在全世界留下無與倫比的印記。

如何解釋歐亞大陸板塊上這小小一角出人意料的崛起?

本書深入五大方面、十餘個領域,探尋過去一千年西方興起的真相。從火藥應用、地理大發現、印刷術推廣,再到宗教改革、商業革命與工業化,作者揭示了促進西方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及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革新。在四分五裂、紛爭激烈的歐洲社會中,高度的社會交往與競爭刺激創新一再發生,猶如鏈式反應,為西方興起提供巨大能量。

在書中,作者描繪了革新為西方帶來的成就——現代科學、民主與法治,同時也反思了西方興起之路上出現的問題——奴隸貿易、世界大戰與大屠殺。採用全球視角和比較方法,本書全面解析了西方世界發展至今的過程,同時也為思考今日西方之困局提供了重要參考。

本書以開放、大方的手法講述西方崛起的故事,細節精確、主題鮮明。作者的研究十分審慎,融會貫通。這是自威廉·麥克尼爾半個世紀前開創性的世界史著作後最好的單卷本歷史。這是一本真正的世界史,在世界歷史與地理背景中考察了西方的成就。

——經濟史學家 戴爾德麗·麥克洛斯基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 作者介紹

喬納森·戴利 (

Jonathan Daly

,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伊利諾伊大學歷史學教授,美國斯拉夫研究促進會成員,研究聚焦於現代文明的誕生和俄羅斯近現代史。在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戴利廣受師生歡迎,並於2008年獲雪莉·比爾獎。著有《歐洲如何塑造現代世界》《俄國革命及其影響》等。

◎ 名家及媒體推薦

每一頁都令人稱奇。本書以開放、大方的手法講述西方崛起的故事,細節精確、主題鮮明。作者的研究十分審慎,融會貫通。這是自威廉·麥克尼爾半個世紀前開創性的世界史著作後最好的單卷本歷史。這是一本真正的世界史,在世界歷史與地理背景中考察了西方的成就。

——迪爾德麗·麥克洛斯基 伊利諾伊大學經濟史學教授

可讀性極強,引人入勝且鼓勵討論。一本深思熟慮,見解獨到的作品。對於西方文明和世界史的標準研究來說,這是一本具有高度原創性的補充。

——喬納森·卡茨 俄勒岡大學歷史學教授

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方史多線敘事作品,對西方現代發展的中世紀及前現代根源有著透徹的理解。

——瑞秋·富爾頓·布朗 芝加哥大學中世紀史學家

發人深省,富有見地,通俗易懂,再也沒有更好的綜合西方發展史的作品了!

——史蒂芬·G。馬克斯 克萊姆森大學歷史學教授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前言:為什麼是西方

公元1000年左右,一位來到巴格達的旅人如此形容這座繁華的巨型城市:它擁有寬闊的街道和花園、商品豐富的市場、以大理石鋪就的宮殿、運作良好的下水道設施和供水系統,以及數不清的清真寺和數以千計的船隻,其中一些船停靠在底格里斯河沿岸,來自遙遠的印度和中國。另一座有著50萬人口的大都市科爾多瓦,伊比利亞半島倭馬亞哈里發國的首都,擁有當時全球藏書最多的圖書館,生氣蓬勃的貿易網路四通八達,城內號稱有千座清真寺,包括整個伊斯蘭世界最宏偉的大清真寺,內部擁有856根拋光石柱。學者湧向這兩座城市以及其他伊斯蘭學術中心,尋求智慧與知識。往東4000英里,中國宋朝剛拉開序幕,其輝煌的首都開封將很快在人口與財富上超越巴格達及科爾多瓦。作為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經濟體,宋朝生鐵產量是歐洲700年後才有的規模。開封城無比富庶,大約一個世紀後,一位生活於此的居民回憶往昔時寫道,城內有72家大酒樓和難以計數的小館子,客人可選擇在室內或宜人的庭院中宴飲。

在相近年代裡,整個西歐可能只有兩個城市的居民數達到4萬—威尼斯和德意志地區的雷根斯堡,後者當時是巴伐利亞公國的首府。那時候,倫敦還未成為英格蘭的首都,而直到公元987年才成為法蘭西首都的巴黎規模更小,大部分地區尚因885年到886年的諾曼人圍攻而破敗不堪。倫敦與巴黎以及其他西歐城市,常常只是由一些教區或小村鎮組成的集合,森林、沼澤、農田和葡萄園散佈其間。在這裡,你大概找不到帶有別致庭院的餐館,就算有也寥寥無幾。

與之對照,當1793年馬戛爾尼伯爵作為大不列顛使節首次到訪中國時,他滿懷同情地發現,即便是那些富麗堂皇的“上流之家”,經濟狀況、階級衝突、對自然資源的控制以及帝國主義。他們認為,歐洲的崛起是由於它離美洲大陸近,便於海外殖民,他們掠奪成性,從亞洲借鑑技術和思想,大量煤炭和鐵礦石資源唾手可得,崇尚暴力且好戰。西方並非勝在某種文化上的優越。而且,它的崛起僅僅只是對亞洲臨時甚至遲來得多的取代。用某位歷史學家的話來說,西方“用來自美洲的金錢(來自南美的白銀)給自己買了一張搭上亞洲列車的火車票”。中國依舊更為富裕,人口更為稠密,總體來說更為發達,直到19世紀50年代,歐洲才最終成為世界第一。這些因素雖然有助於解釋西方的崛起,但無法說明為何其崛起如此突然,人類歷史上最強勢的主宰彷彿憑空出現一般。

另一些常被反對者冠以“歐洲中心主義者”帽子的學者,則將歐洲的崛起歸功於歐洲的文化活力、創造性、對外開放、知識上的好奇、尊重個人權利、保護私產,以及相對較高的女性地位。許多持這種基本看法的學者強調西方特有制度與機構的影響,這些制度與機構通常被視為歐洲文化的具體顯現。在這類解釋中,羅馬帝國衰亡後歐洲政治的碎片化以及隨之而來的基督教會的強大影響常常受到重視。教會與各個世俗領主為了政治和社會的主導權紛爭不休,一些學者認為,在這種紛爭的間隙中,湧現出一個充滿非凡活力和創造力的社會,個人享有極大的自主權,行會聯合起來對抗統治者,促進自身的利益。在這種視角下,西方之所以崛起,是因為歐洲人(以及後來的美國人和其他西方殖民者)釋放的人類創造力比歷史上任何其他文明都要多。然而這種解釋往往忽略了其他地區人民對歐洲崛起所作的貢獻。在這些學者眼中,西方的崛起就像發生在真空中一樣。

演化生物學的一個理論能幫助我們理解人類創造力:存活並演化意味著與自身所處的環境互動。所有生物—從細菌到人類—從其適應環境的能力上來看都頗具創造性。我們每分每秒都必須處理來自環境、自身肉體及精神上近乎無盡的資訊,從而建立起對這個中央集權國家。相反,歐洲的地理條件助長了政治上的分崩離析。除去古羅馬時期,以及查理曼、拿破崙和希特勒的三次短暫的集權統治插曲,歐洲一直被分割為幾十個高度獨立的政權。高強度的競爭、交易、互動和相互效法為創新創造了條件,其規模與活力日益增長。

歐洲對外來影響極為開放,文化上的原因較為微妙,但可以肯定的是,歐洲自身的地理和歷史是理解這方面原因的條件。在過去的1000年中,歐洲人彼此混戰的次數高於和其他地區交手的次數,部分是因為他們的文化基礎大多源自橫跨亞歐的遊牧民族大遷徙。哥特人、匈人、汪達爾人、法蘭克人和其他好鬥且自治的民族構成統治精英,在長達數世紀的時間中遍及歐洲大部分地區。同時,歐洲知識分子秉承源自希臘的理性主義傳統、羅馬的帝國正規化和銘刻在思想與法律中的個體觀念,以及一些經猶太教與基督教流傳而來的重要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將精神與道德上的善置於物質之上,鼓勵反抗不公權威,以線性時間觀取代輪迴說,號召人們改進乃至完善自我及體制,堅持物質現實的內在善,認為宇宙是合理性的且能夠被人類心智所理解。中央集權統治的缺失令歐洲人能夠挑戰權威,在生活的各個方面追求創新與改變。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

從中世紀起,歐洲人便樂於向他人學習並嘗試新事物,之後其規模、範圍和強度都不斷增長。在過去的1000年間,歐洲一次次被重塑,在最近的幾個世紀更是一再經歷重大變革。有些劇烈而迅速,而在另一些例子裡,則是量變引起質變。幾百年來,它們持續嬗變,就像可控的鏈式反應,神奇般延續至今,展現出一個將不斷創新與改變刻入基因的人類社會。

歐洲人的創造才能源於人類天性: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具備同樣的創造力。然而,他們的競爭精神和進取心則受地理環境、歷史和文化等偶然因素所影響。這些因素使他們在經濟和軍事上獲得成功,在對待敵人時可怕而殘酷,對傳統文化與社會極具破壞性,但同時又使他們創造出許多為現代社會所珍視的價值:如個人權利、宗教寬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性別平權。幾千年來,人們學會了在前人的成就上創新。歐洲人在人類文明的浩瀚傳承上獲益匪淺,並繼續為此添磚加瓦。然而,在這一發展的過程中,他們人類天性裡的創造力和創新性取得大量關鍵性的成就,其他地區的民族無法輕易複製。這其中既有技術原因,也因為歐洲人堅持某些特定的價值觀,如社群主義、親近自然、注重精神性等。

話說回來,我絕不認為或暗示西方在現代獨一無二的成功崛起蓋過了其他人類文明。正因為它們的成就,西方的崛起才成為可能,更何況它們本身就值得尊敬。幾十年前歷史學家馬歇爾·霍奇森就已指出,任何伊斯蘭世界對“對現代社會的實在‘貢獻’,都必然不如它作為一種富有活力、無可取代的人類活動來得重要”。換句話說,那些偉大的非西方文化既對現代社會的崛起有著顯著影響,自身也是人類成就的卓越體現。

新書 | 喬納森·戴利《現代西方的興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