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關於弗洛伊德案的宣判,簡單說幾個觀點:

1、這個宣判結果,滿足了大部分非洲裔群體的訴求,確保了社會暫時不會發生大規模的騷亂。

很多非洲裔群體對這個案件的判決結果,是比較看重的。如果判決無罪,估計大規模連鎖騷亂在所難免,幸虧現在被判有罪,可以暫時平息這個群體的不滿。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拜登在開庭前和開庭後,都多次對該案件發表講話,被別人批評為干涉司法。

總統對司法案件發表看法,在他們的體制下,確實是比較忌諱的。像當年辛普森案件審理時,克林頓對案件的表態就一句話,尊重司法判決。但估計拜登顧不上這些了。要是這個案件被判無罪,美國內部可能再次發生騷亂,拜登政府想跟中國抗衡的動能,將會被削弱。

2、這個宣判結果,不代表整個社會的種族歧視問題被徹底治癒。

弗洛伊德案件,只是美國幾百年種族歧視問題,累積到現在的矛盾宣洩。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樣,隨便一個小事件,就點燃了美國整體性的騷亂,不是因為這個事件本身有多麼惡劣,而是因為矛盾積累的太多了。

這個事件,只是一個小火星而已。

這個案件如果處理不好,則社會馬上再次撕裂。現在,警察被宣判有罪,群體性撕裂暫時不會再上升。

但是,撲滅了一個小火星,不代表解決了深層次的社會矛盾。相反,我覺得深層次矛盾一直都在。美國的體制做不到像中國這樣,上層統一協調,集中最大資源將問題迅速解決,而是要依靠各群體不斷慢慢博弈。

這個博弈過程,會非常緩慢,也非常痛苦。

如果中國修復一個社會問題,需要10年的話,他們則可能需要50年到100年。

3、博弈和反博弈一直在持續,且可能形成新的矛盾點。

大家看一下新聞就可以瞭解到,那個警察並沒有認罪。代表警察群體的政治勢力,一直對民主黨提出的限制警察權力,表示深深的質疑和不滿。

在美國的體制下,警察也是打工的,拿一份工資而已。警察如果幹的不舒心,搞不好也會罷工。警察群體,也有相應的政治人物作為他們的代表。

所以,對於這樣一個判決結果,警察群體估計是不認同的。畢竟,對於一個只拿一份工資的人來講,憑什麼讓他們接受如此高的職業風險?

這種博弈和反博弈的持續進行,可能會形成新的矛盾點,且造成社會不同群體之間的反覆撕裂。

當然,拜登是幸運的。要是被判無罪,估計全國性騷亂馬上再次發生,則美國政府在與中國的博弈中,將會腹背受敵。而現在,可以暫時安心與中國繼續搏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