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編輯導語:不少企業或品牌也會選擇知乎作為一個運營或營銷陣地,那麼,機構號在知乎平臺上應該如何運營,才能獲得更多關注和流量?本篇文章裡,作者針對知乎機構號如何進行運營最佳化做了詳細解讀,一起來看一下吧。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去年寫了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1。0,分

定位篇、選題篇、創作篇、SEO篇

四部分,如今過去一年多時間,其中部分實戰技巧有些過時,比如:

1。0的選題篇適用於大部分機構號的發展初期,也就是快速鋪設關鍵詞的階段。但隨著大部分關鍵詞鋪設完畢,機構號就會面臨沒有問題可答的尷尬。

同樣在1。0的選題篇,用知乎評分外掛以及知乎系統推薦找選題比較低效,對於追求效率的企業尤其如此。

還有在1。0的創作篇中,只提供了高贊回答的公式,以及對公式的簡單闡述,但對於如何寫出使用者喜歡的乾貨並未進行細更致的回答。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對上面存在的問題的補充,分三部分:

選題策劃最佳化;

內容創作最佳化;

營銷工具最佳化。

為了方便對比,會列出最佳化前和最佳化後的操作差別。

一、選題策劃最佳化

1。 最佳化前(適用於賬號發展前期)

搭關鍵詞庫是確定完賬號定位後的首要工作,可以從三個維度出發:

第一,從自家產品的功能特點出發

,比如ProcessOn是線上繪圖工具,支援繪製流程圖、思維導圖、組織架構圖、UML圖等幾十種繪圖型別,那麼這些繪圖型別本身就是第一批關鍵詞,然後第一批關鍵詞又可以透過5118等工具找到更多長尾詞。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二,從產品的使用場景出發

,比如XMind最主要的關鍵詞是思維導圖,看似關鍵詞很少,但可以從自身廣泛的應用場景出發,比如讀書筆記、會議紀要、營銷策劃、頭腦風暴等,同樣又可以從這些詞衍生出更多的長尾詞。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三,從競品關鍵詞出發

,比如石墨文件的競品有騰訊文件、金山文件,運營人員就可以持續關注這些競品的官方賬號都在回答哪些內容,尤其是一些對比類的知乎問題,我們尤其要用心去經營、佔位。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但回答這種問題需要注意的是,

千萬別去踩競品

,因為涉嫌商業惡意競爭。目前發現最好的機構號回答是支付寶的(如下圖),但如果是知名度沒支付寶這麼高的,可以用這樣的句式開頭,然後一步步展開自己產品的功能亮點。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2。 最佳化後(適用於賬號發展中後期)

當我們把前面三大關鍵詞庫的問題都回答完了,那該怎麼辦?有三個方法。

第一,回答合集類問題。

比如前面提到的ProcessOn、XMind還是石墨文件,都可以回答辦公效率軟體、辦公神器這類合集類問題,其中ProcessOn和石墨文件還可以回答線上協作軟體、線上效率神器等。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二,回答轉文章

,把之前驗證過的熱門回答,用更精細的內容重新梳理一遍,還可以把之前散落在好幾個問題下的同主題文章進行聚合;。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三,圖文轉影片

,把之前驗證過的熱門回答,轉成影片教程(影片內容是目前知乎平臺重點在推的內容形式),而且影片回答在前期會有比較高的權重,很容易就會衝到問答比較靠前的位置(是我們已經驗證過的套路)。

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前面提到的都是常規選題(就是你在什麼時間點發都OK的選題),事實上也可以合理蹭熱點。這裡適合機構號的熱點有三種,第一種是和軟體使用場景相關的重大時間節點,第二種是熱門影視劇播出期間,第三種是關於重大行業會議/演講。

第一種,和軟體使用場景相關的重大時間節點。

舉個例子,XMind是一款思維導圖軟體,有不少學生、職場人士會用它進行學習備考,那麼我們就會選擇在期末考或者某個大型考試開始之前,

注意,是提前去相關的回答佔位

。因為等到考試快要開始的時候,這些學生或職場人士就會去知乎上“臨時抱佛腳”,這時候你提前鋪設的回答就會發揮作用了。

這個套路屢試不爽,之前已產生了十多篇五千贊以上的同類型回答,用5118也是可以驗證的,比如這段時間去搜索“思維導圖”關鍵詞,你就會發現和期末考相關的毛概/思修/馬哲/近代史等學科的知乎問題的閱讀增量非常猛(在第三部分營銷工具最佳化篇會細講)。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二種,熱門影視劇播出期間。

比如熱門歷史劇、懸疑劇,我們可以用思維導圖來製作時間線,或者梳理人物關係。這種時候,像XMind、MindMaster、幕布這類腦圖工具就可以發力了。

之前《覺醒年代》熱播期間,就有機構號將它和中國近代史時間線(產品相關)聯絡起來,資料還不錯。最近剛開播就引發熱議的《雪中悍刀行》,是很典型的群像劇,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也可以梳理成相應的人物關係圖去蹭流量。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第三種,關於重大行業會議/演講。

比如前段時間剛結束的劉潤年度演講,又比如即將到來的微信公開課、羅振宇/吳曉波年度演講等等,都可以在會後及時整理出對應的筆記或思維導圖,然後收穫一波流量。目前我瞭解到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就是筆記俠。

二、內容創作最佳化

1。 最佳化前(創作方法不夠具體)

在之前的1。0版本中,我給出了知乎高讚的一般結構:高贊回答=開門見山給結果+有理有據出分析+結尾互動求三連,首尾不難操作,但中間的內容主體部分怎麼操作其實沒有細講。

2。 最佳化後(創作方法更加精細)

知乎機構號的問答一般來說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問題和產品/競品直接相關

,比如“騰訊文件,金山文件,石墨文件哪個比較好用?”,這種就適合對產品進行全功能亮點介紹,尤其突出和競品相比的優勢差異點,是打廣告的天然好去處。

但上面這種問題在知乎不會太多。

因為絕大部分是

第二類,和產品使用場景相關的問題。

對於這種問題,純介紹軟體功能的回答肯定是不能繼續用的了,因為它在知乎上不屬於使用者喜愛的乾貨,並且這類內容很容易被知乎官方判定或使用者舉報為營銷內容。正確的姿勢是你得先用乾貨解決使用者的問題,然後再夾帶私貨。

給大家舉三個例子: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上面三個例子看似沒什麼關聯,但其實它們的回答大致符合一條公式,即:

文章內容長度 = 型別A的數量 × 型別A的內容長度

當A的數量少,你就需要把這類東西講的足夠詳細透徹,比如第一個問題,全篇圍繞著費曼技巧由淺及深地拆解;但如果A的數量足夠大,那麼單個A的內容就不用寫的太多,比如6個思維方式,每個思維方式要進行拆解,但又不用拆解得那麼細緻;又比如20個裝機必備app,每個app甚至可以用一兩個功能亮點簡單帶過。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釋概念的時候,千萬別端著,

解釋的方法一般是由熟悉到陌生,由具體到抽象。

比如下面的“費曼技巧”的介紹。大家一開始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費曼技巧,但知道以教為學,所以就先從這個大家熟悉的事情切入。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大家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第一性原理”,相比之下,特斯拉創始人埃隆 馬斯克可能是大家熟悉的,所以就從他說過的一句話出發。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在解釋這些概念的時候,你自己得先理解,這樣你寫出來的內容在讀者眼裡才會顯得更專業,而專業內容,就是知乎使用者最喜歡的內容。

三、營銷工具最佳化

1。 最佳化前(依賴運營人員的挖掘判斷)

2。 最佳化後(藉助成熟營銷工具提升效率)

用以前的方法沒法看到所有資料的概覽,現在藉助5118就能完美解決(對於想要在知乎渠道重點投入的企業,買個5118真不虧,如果不願意投入的話,苦的就是運營人員)。5118單獨給知乎開闢了一個專區,對於知乎機構號來說,一般只需要使用左側的“知乎內容運營”選單。

“知乎內容運營”選單的前三個欄目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點選後兩者會預設按照閱讀量上漲、關注數上漲這兩個維度進行排序。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以“知乎閱讀暴漲榜單”為例進行說明, 5118知乎版塊不僅支援搜尋出關鍵詞的所有問題,還支援根據作者名稱、最近閱讀量/閱讀增量、關注人數/關注人數增量、回答人數/回答人數增量、首贊數/首贊數增量、二贊數/二贊數增量、熱度等多個維度同時進行搜尋。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找潛力問題的策略則和之前是一樣的,

高流量且回答少

,比如這條有關毛概複習資料的問題,最近閱讀增量高(因為臨近期末考),而且回答只有12人,那麼就要果斷佔位了,只要你的內容夠乾貨,流量妥妥的。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不過也有讀者反饋說根據5118最近閱讀增量來找問題不靠譜,回答完都沒有什麼流量。

對於這個問題,如果你完全按照之前的策略執行了,且內容沒有大問題,那麼很可能是因為你看到的閱讀增量是較長一段時間的總增量,而你回答的時間節點剛好在它的增長接近結束的時候。

據觀察,5118這裡的閱讀增量有1小時前更新,2小時前更新,12小時前更新,1天前更新,2天前更新,7天更新等多種,大家需要點選對應的閱讀量去看下這條回答最近30天的趨勢變化。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穩步持續增長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增長總體趨勢是增長的,但中間會有一些平緩地帶

當然,你不可能每次找選題就把所有關鍵詞都搜尋一遍,所以每次搜尋關鍵詞時,遇到合適的問題就點選它右邊的“+”,將其新增到“問題監控”列表,下次找選題時直接在監控列表中檢視就可以了。

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

以上就是知乎機構號運營實戰手冊2。0,有不清楚的可以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遊牧志,微信公眾號:遊牧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網際網路媒體人,產品愛好者。關注小程式、企業新媒體、SaaS行業動向。

本文原創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