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在中國古代文化中,雲一直是美好意象的化身,寄託了人們的無數美好想象。到了現代社會,雲又有了新的含義。除了物理意義上的雲層,雲也成為線上託管與儲存服務的代稱。個人雲、企業雲、公共雲、私有云、混合雲,數字化時代,雲成為網際網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 物理意義上的雲層

雲服務看起來不起眼,背後卻蘊含了巨大商機。在國外,亞馬遜與微軟兩大巨頭提供了絕大多數雲端服務,企業、個人、政府機構都可以享用他們帶來的優質服務。憑藉雲服務市場上帶來的巨大收益,微軟、亞馬遜市值暴增,亞馬遜市值突破 1。5 萬億美元,微軟市值甚至突破 2 萬億美元。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 雲服務

在國內,雲服務市場同樣競爭激烈。大公司有阿里雲、華為雲與騰訊雲,小公司有青雲科技、金山雲等等,他們都在不斷擴大使用者規模,試圖獲得更大的增長空間,成為下一個微軟、亞馬遜。

“雲”即是未來

雲服務一詞,聽起來難以理解,很多人都聽說過“雲”,可並不知道“雲”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確切地說,“雲”並不是一個有形實體,而是一個抽象產物。一切儲存在線上的檔案,都可以說是存在雲端。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百度雲網盤就屬於雲端儲存的一部分。我們的檔案不會儲存在本地端,而是儲存在所謂的雲端,且可以隨時隨地透過網際網路儲存、操作與管理資料。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在雲服務中,百度網盤等網盤業務屬於公有云。具體過程為百度在自己的廠房搭建巨大的伺服器,部署了一片雲,我們開通百度雲賬號就相當於在百度雲中分割出一小片雲空間,用於儲存修改檔案。

個人需要雲,企業自然也需要雲,當企業業務達到一定數量時,需要租用雲伺服器處理資料。傳統科技公司都擁有不少伺服器,用來儲存公司大量資料資訊,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網速與資料量都有了飛速提升,老式伺服器難以滿足企業需求。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於是乎,雲伺服器就此誕生。雲伺服器包括擁有高靈活性、可擴充套件性與高性價比,科技公司就此告別物理平臺,資料計算與儲存直接在雲端進行,虛擬平臺相應終端就能完成資料備份、遷移與擴充套件。

某種意義上,亞馬遜 AWS、微軟 Azure、阿里雲、華為雲都可以理解為雲伺服器。他們為企業、政府機構提供基礎雲服務,科技企業不用再擔心伺服器問題,基礎雲服務商也掙得盤滿缽滿。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看到這裡,可能還有不少小夥伴覺得雲服務虛無縹緲,那麼小黑只能說大家太小看雲服務對生活的影響了。以比較常見的 iCloud 服務為例,長期使用亞馬遜雲服務平臺 AWS 與微軟 Azure 雲服務平臺。表面上我們用的是蘋果提供的雲服務,其實背後都是亞馬遜與微軟在提供服務。

日常工作與生活中,同樣離不開雲服務。比如我們平時在淘寶、天貓購物,其網站資料全都基於阿里雲;再比如春運期間買火車票用的 12306,其餘票查詢業務就由阿里雲等公共雲平臺提供;再比如工商銀行提供的線上服務,核心資料與計算全都由華為雲提供。

數字化時代離不開雲,隨著我國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雲端經濟確實擁有非常大的想象力。

從 IOE 到阿里雲

雲計算領域,AAA 佔據了行業的頂點。這裡的 AAA,指的是三家以 A 開頭的雲服務,分別是微軟的 Azure,亞馬遜的 AWS 與阿里的 Aliyun。IDC 資料顯示,2020 年全球 IaaS 市場達到 671。9億美元,同比增長 33。9%。AWS、Microsoft Azure、阿里巴巴、Google、IBM位居市場前五,共同佔據 77。1% 的市場份額。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阿里雲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離不開阿里巴巴集團快人一步的嗅覺。早在 2009 年,阿里雲便宣告成立,2012 年就已經全面進入商業化階段。

本世紀頭十年的科技公司,離不開 IBM 的小型機、甲骨文的資料庫與 EMC 儲存裝置,三者合成 IOE。長久以來,三家公司憑藉絕對的市場壟斷地位,每年獲取大量利潤。由於其不可替代性,一般企業在 IOE 面前完全沒有議價權。

當年的阿里巴巴,淘寶系應用每天產生大量資料,每年向 IOE 支付的資料管理費用是一個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省成本,也為了自主可控,阿里需要一個系統級技術解決方案。於是阿里提出低成本、線性可控、去中心化的技術路線,以 PC Sever 替代小型機,用 MySQL 與自研資料庫替代甲骨文資料庫,用中低端儲存替代 EMC。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其中,MySQL 與自研資料庫採用的就是雲計算解決方案,阿里雲也接著這股東風發展起來。後來,阿里發現個人創業者也需要雲端資料服務,於是阿里將服務於淘寶體系的個人與創業公司全部遷移到阿里雲上。以此為模板,摸索出一套服務於創業者的產品線,具備著多種的解決方案。直到現在,阿里雲還是在雲應用層面最為豐富的企業。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如今的創業者,開發 App 幾乎首選阿里雲。在阿里雲開發者平臺,擁有 47973 條產品文件與常見問題解答內容;在阿里雲大學,有一整套學習課程,涵蓋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IoT、程式語言等。簡而言之,阿里雲平臺擁有便捷、安全穩定、低成本等諸多優勢,雲上開發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創業者的首選方式。

四家爭霸格局形成

阿里雲誕生的經歷可以說是不少雲計算企業發展的縮影。國外的亞馬遜、微軟、谷歌,國內的騰訊,起初雲計算服務都是由於自家產品的需要。後來隨著雲計算生態的形成,逐漸開始對外開放。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以騰訊云為例,起初是為了應付 QQ、微信與日俱增的資料,後來隨著遊戲、直播、小程式的火爆,騰訊雲開始受到騰訊的重視,開始在雲服務領域發力。根據騰訊 2020 年財報顯示,騰訊雲在遊戲行業市佔率第一,影片雲解決方案市場份額位列行業第一。整體而言,騰訊在 IaaS 基礎設施雲服務領域位列國內第二。

資料顯示,中國公有云 IaaS 市場份額前四依次是阿里雲(40。6%)、騰訊雲(11。0%)、華為雲(11。0%)與中國電信(8。7%),市場呈現四家爭霸格局,排名前四的服務商市場份額超過 70%。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在四家服務商中,阿里雲起步最早、經驗最足,服務型別最為全面。騰訊雲重點發力遊戲雲、政務雲與金融雲。政務雲市場,騰訊早期靠低價中標,2017 年曾以 1 分錢的報價中標廈門政務雲,從而開啟政務雲市場。金融雲領域,騰訊雲拿下四大行中的三家,成為金融雲的最大贏家。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排名第三的華為雲,發展思路略有不同。華為雲是唯一一家提供端到端的雲計算平臺,從底端的硬體到虛擬化的軟體,全部由華為自主研發,因此在安全性上擁有更高的等級。在使用者型別上,華為雲偏向國有單位以及對安全性要求較高的企業。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至於排名第四的中國電信,可以算是雲計算領域的老兵。早在 2012 年 3 月,中國電信便已成立雲計算公司,集約化統領中國電信全網包括 IDC、CDN 等在內的廣義雲業務。

雲端爭霸,阿里、華為誰是贏家?

中國電信擁有世界最大的 IP 骨幹網,可以為旗下天翼雲提供迅捷的網速服務。目前,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已經打造出完整的雲計算生態環境,服務政府、企業和公眾,全面提升社會資訊化水平。

綜合而言,雲服務可謂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基礎設施。無論是科技類企業還是生產類企業,幾乎都離不開雲服務。雲計算是一種生產工具,工具化的應用可以提升生產效率;雲計算也是基礎設施,它將與水、電、寬頻一樣,成為無處不在的社會公共資源。

雲上的競爭已經拉開帷幕,阿里、華為、騰訊、中國電信將與亞馬遜、微軟一起,共同競爭這一塊大蛋糕。至於誰將能成為最終大贏家,我們拭目以待。

圖源:pixabay、阿里雲、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