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釋出 醫聯學術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中新經緯2月28日電 2月28日,易觀分析釋出了《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該報告對智慧醫療行業現狀、典型案例及發展趨勢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資料顯示,智慧醫療行業目前需求趨於穩定,市場規模呈加速增長態勢,在2022年預計達到3766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規模。

報告提及多家細分賽道企業案例,醫聯作為嚴肅醫療的網際網路醫院典型代表,憑藉其深入疾病研究領域的學術能力、線上線下一體化佈局、服務患者全生命週期的能力,構築起未來發展的競爭壁壘。

智慧醫療賽道競爭激烈 細分賽道差異化發展

近年來,智慧醫療領域註冊企業數量持續攀升。據統計,僅2020和2021年兩年,中國智慧醫療相關注冊企業就分別達到了2962和2723家。

整體來看,市場集中度仍較低,行業呈多元化發展態勢,除醫藥電商外,慢病管理、醫療AI、數字療法、醫療資訊化賽道均受關注程度較高。特別是自去年10月份《網際網路診療監管細則(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嚴肅醫療”這個相對於消費醫療的概念,被頻繁提起,給出了行業發展的鮮明指向性,讓“醫歸醫,藥歸藥”。報告指出,前期技術積累到位、具備完善合規體系的專業型平臺在競爭中將獲得更大機會。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釋出 醫聯學術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從醫聯等嚴肅醫療賽道代表企業的模式來看,其底層邏輯是:迴歸醫療本質,真正為患者結果負責。以醫聯為例,近年來,醫聯一直把重心放在醫療學術能力建設上,在各學科專家的指導下,深入專病研究,結合臨床指南和臨床路徑,打造規範的、權威的疾病管理方法和標準;與專家、學術帶頭人聯合打造病種線上管理專家共識,如《網際網路醫院糖尿病線上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肝癌患者常見藥物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網際網路管理專家指導意見》等,為行業提供技術操作規範及指引參照。

此外,2021年6月,醫聯還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腫瘤病因學專家程書鈞,世界高血壓聯盟前任主席、著名心血管內科專家劉力生,及數十位學科帶頭人和專家成立了學術委員會,由委員會專家賦能學術能力搭建,以期持續提升疾病管理診療效率和服務質量。醫聯創始人、CEO王仕銳在成立儀式上提到,“網際網路醫院要取得真正長遠的發展,需要規範的、權威的疾病管理辦法。在前期網際網路優勢資源不斷積累後,今天網際網路醫療亟需跟醫學權威知識實現交融,進一步做好學科建設。”

市場滲透率有待提高 一體化管理平臺受患者追捧

調研顯示,在智慧醫療直接面向消費提供的服務與產品中,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仍較多的停留在“資訊查詢”“線上掛號”等淺層次的服務上,疾病管理方面滲透率僅為10%,更深層次的智慧醫療服務在C端的滲透率有待進一步提高。

易觀認為,慢病重疾患者是更深層次醫療服務的主要需求方,68%的慢病重疾病管理患者希望透過“一體化疾病管理平臺”實現疾病管理。即,在同一個平臺上能夠得到覆蓋更全面疾病管理流程服務。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釋出 醫聯學術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此前,醫療服務場景更多聚焦在治療這一個環節,但實際場景裡,經常會遇到患者治療結束後依從性不高導致病情惡化,慢病患者需要定期複診、長期用藥導致的奔波成本高等情況。因此,易觀分析師認為,智慧醫療未來發展趨勢之一,就是要進一步挖掘院內外服務場景,由單一治療環節轉向服務患者全生命週期,不僅關注“已病”,也關注“未病”及“病後”。2018年就轉型邁入網際網路慢病管理的醫聯,在”如何參與到使用者潛在醫療需求各個環節“這一問題上擁有絕對發言權。一直以來,醫聯都強調,圍繞“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來提供服務,做疾病全週期管理,從更本質上尋求改善患者的康復路徑,真正為患者結果負責。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釋出 醫聯學術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另外,從供需角度來看,要實現患者“被一體化服務”的需求,除了覆蓋場景拓展之外,還需要實現線上和線下融合,以提升服務效率。線下是醫療必不可少的一環,許多醫療需求無法僅透過向患者提供網際網路服務就能解決,比如涉及檢驗檢測、大型機器的體檢、手術等。

去年未來醫生併入醫聯後,醫聯的服務生態得到了完善,線上藉助平臺的醫療資源整合排程能力,線下補齊了全科診所、專科診所、企業醫務室等多種的業務形態,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閉環的打通及雙向融合,也進一步提升了醫聯在疾病全流程各環節的管理質量。

《中國智慧醫療行業洞察2022》釋出 醫聯學術能力構築競爭壁壘

國內智慧醫療行業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市場有待繼續挖掘。一方面,在大量企業湧入賽道的情況下,企業只有透過自身產品及服務體系的完善,打造優質的就醫體驗,解決傳統醫療體系中的痛點,智慧醫療市場空間將才能進一步開啟。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模式的創新,行業也會越來越深入、專業,企業醫療專業能力的構建,有望成商業模式探索的風向標。(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