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與我一起做一個愛學習、願成長

的人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閱讀全文約需8分鐘

馬金瑜的債務和愛情

文/晏凌羊

01

馬金瑜這個事情,我一直不想評論,是因為她和她丈夫的話都疑點重重,我不知道該信誰的,但又沒興趣也沒能力查清真相。

馬金瑜和她的朋友說她被打得很慘,但她好面子,沒報警。當地警方和婦聯稱沒接到報警或投訴,馬金瑜丈夫又說自己沒打,還說可以直播對質。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我一時不知道該相信誰。

家暴

是違法行為,不能因為受家暴者有錯就被洗白,這事兒不能男女。

這是我一貫的立場。

整個事件中,最可憐是拉姆。人都已經死了,又被拉出來這樣遛。

至於負債這個……我反正是蠻震驚的。

2017年,馬金瑜的朋友桃子也曾借給她數萬元,至今仍未得到歸還。桃子說:“當時,她原本和我約定好半個月還,但此後,她再也沒提過這事。”

2017年8月,在桃子髮長文安慰馬金瑜的第二天,馬金瑜又提出能不能借她5萬,說打算另起爐灶重新開始生活,但對之前的欠款隻字不提。

此後,桃子因為急需,曾試圖向馬金瑜要回欠款,“她只說自己生活得不好,對還錢再次逃避。”

後來,桃子才從共同朋友那裡聽說,馬金瑜已經“向身邊能借錢的人借了個遍”。大家的普遍共識是,馬金瑜生活不易,這錢就都當捐款了。

我出身那麼低,也曾經窮到連吃飯錢都沒有,但我對借債這事兒有非常強烈的羞愧感。能不開口找別人借錢,我就堅決不借。

我當然也有借過錢的經歷

(比如第一、二、三、五次購房——注意,是次,不是套,一個人購買十次房子,最終到手的可能也只有一套)

,但每次都是提前還,說是借來週轉就只是週轉,不到三個月全部還清。我沒法容忍自己老是找別人借錢,更沒法容忍自己一直不還。

金錢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比較重要的東西。對錢的態度,能體現你對自己、對別人、對生活持怎樣的一種態度。

而作為人,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得先把自己和家人養活了,再去談情懷、談理想、談公義、談社會責任。

我是相信

“馬金瑜確實被家暴了”

的這個版本的。

一個帶了三個孩子的母親,若是在家庭裡過得還算湊合,大機率上不會走出“帶著三個孩子遠遠避開”這一步。

家暴最難蒐集證據,何況現在又過去了這麼多年,馬金瑜再想要證明“老公確實打了她”,非常艱難。

而這,或許也是她老公敢於直面鏡頭,說自己並沒有打她的底氣來源。

這事兒曝光之後,公眾參與了進來,事情開始變得失控。

人們發現,她不是一個完美的家暴受害者,因為她居然欠債不還,居然把做生意說成是扶貧。

我同情她的遭遇,但這個事情也讓我警醒。

怎麼說呢,我覺得女人,不,人,一定要學會誠信、擔當,少點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動。

不把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別人

(可以舉債,但不要亂舉債,別人的錢也是辛苦賺來的)

,可以自戀但不可過度美化自己。

我想了一下,倘若我和合夥人在員工面前沾沾自喜地說“我們為你們提供了就業崗位,給社會減輕了就業負擔”,那我自己都會想給自己翻一百個白眼。

老闆與員工,也就是價值交換而已,不存在誰壓榨誰,也不存在誰單方面去拯救誰。

自我陶醉和自我感動,純粹是自欺欺人。

02

在《致富經》那段影片裡,馬金瑜的老公“假扎西”曾經說過一句話:

草原上沒有女人說話的份。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作為一個從滇西北最窮的農村突圍出來的農婦,我對這話是嗤之以鼻的。

說這種話的男人,針對的不是女人這個群體,只是他圈層裡的、和他身份地位差不多的女人。

如果是一個有能力收購完他們家所有土特產的女老闆去找他談話,他敢把這話說出來麼?不敢的。

說不定,他跟人家每說一句話都會陪著小心,搞不好還帶著諂媚氣。

這種男人,我在農村見過太多了,他們也就能在自己的圈層裡面耍耍作為男人的威風。

我老家那些成天把

“你們女的懂個屁”

掛在嘴邊的男人,若是遇到了女官員來視察,大屁都不敢放。

我在城裡賺了點小錢、在村人看來“有點出息”以後,再回到村裡,那幫男人也會哈著我。

最典型的案例,發生在我一個遠房堂姨身上

(我在《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那本書裡寫過她的逆襲故事)

。她靠房地產起家,身家上億,曾斥資幾十萬給村民們免費修路。

那幫成天說著“這裡沒你們女人說話的份”的男人們,見到她回鄉,一個個跟哈巴狗一樣跟在她後面,就是希望能跟她搭上線,能承包或參與她經手的工程。

所以,

這個社會不是“沒有女人說話的份”,而是“沒有弱者說話的份”。

你要是個強者,別人只會看到你“強”,而看不到你“女”。

馬金瑜的老公之所以敢這麼跟她說話,是因為他們倆已經成為夫妻。換而言之,哪怕她之前有再高的社會身份和地位,那她在成為他妻子的那一刻起,就成為了他圈層的一部分,那他當然要用“看圈層內的女人的眼光”,去看待馬金瑜。

對女人來說,如果你嫁人時高攀,婚後你的身份地位未必會提高;但是,如果你低嫁,那對不起,婚後你的身份地位一定會降低。

而若是遇上那種把“你們女的”“你一個女人”等等字眼掛在嘴邊的男人,請光速逃離。這樣的男人,骨子裡沒有“男女平等”的觀念,他的女性觀絕對不及格,早晚有一天會傷害到你的。

03

事情發酵後,《介面新聞》採訪了馬金瑜。

該媒體問道:金瑜和扎西的故事,是金瑜對底層的美化,你是否為大眾描述了一個無法到達的世外桃源?這個“世外桃源”曾經真實地存在過嗎?

馬金瑜回答:貴德縣城是高原的小江南,特別美,每年夏天花開得特別多。可能世外桃源也是我內心的一個嚮往。我不願意抹黑,更不願意說青海這個地方不好,在我心裡,它依然很美好。

她自己也承認:“之前,我作為特稿記者,去打量別人的生活,我的觀察會特別細,能聊到別人心裡。但我們始終是旁觀他人的生活,沒有自己的生活,我沒有貼到地上,真正去過自己的生活。而只有在真正的自己的生活裡,才知道這一切。”

關於這一點,我也想談點自己的看法。

我感覺,在好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媒體在宣傳那種不按常規套路走的愛情故事時,總會有意無意地對這些故事進行了美化、強化愛情的力量,卻迴避掉了那些很現實、很不堪的那部分。

這真的會給人造成誤導的。

它給的是真實資訊,但不是全部的真實資訊。

我上初高中時,老在雜誌、書籍上看到經過美化的中外戀、少數民族與漢族戀……那些愛情,看上都特別美,令人心馳神往。

可是,當我長大以後,才發現:

那些故事裡,不知道加了多少層濾鏡。

我記得當時某雜誌“大書特書”李雙江和夢鴿的忘年戀、某些知名女星與外籍老公的中外戀……

很多年後,我們看到了:李雙江和夢鴿的兒子李天一犯了罪,夫妻倆那個護犢子的勁兒令公眾反感。而那些個知名女星,都已經跟外籍老公

離婚

了。

早些時候,我還看一本雜誌寫到一箇中國女孩去尼泊爾旅遊,和當地一個小夥子發生了愛情,兩人就結了婚。

我一直記得這個故事,後來去尼泊爾旅遊時,還專門上網翻找了故事的後續:

婚後,尼泊爾小夥子來到北京和女孩一起生活,但他在北京找不到工作,也沒法適應北京的生活,想要回家。

當時兩人已經有了孩子,女方思前想後,辭了工作、帶著孩子去到了尼泊爾定居。

回到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後,昔日的尼泊爾帥小夥變身好吃懶做的胖大叔,女方一邊拼命做生意養活全家,一邊帶孩子……

在尼泊爾旅遊的那幾天,我看著加德滿都塵土四冒的大街,卻老是想起那姑娘,也不知道她是否還在加德滿都,是否過得幸福……

也許,她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就是第一次登上雜誌的時候。

04

最噁心的美化,當然要數電影《嫁給大山的女人》。

這部影片以被拐賣婦女邵春豔的真實經歷為原型,講述了女主人公山菊被人販子拐賣到四處環山的偏遠地區。

在經歷一系列的事情後,山菊幫山裡的孩子代課,她被老人一家的淳樸和孩子們的天真感動,在被解救之後,她又以志願者身份回到山裡,成為了一個偉大的人民教師……

這真的是帶有“忽悠”的性質了,不過是用另外一種高尚的情懷,強行遮蓋住了現實的不堪和殘酷。

電影的原型是邵春豔,她的故事最初是2006年由《燕趙都市報》報道。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在那篇名為《“最美鄉村教師候選”郜豔敏:被拐女成為山村女教師》的報道里,記者輕描淡寫地跳過婦女郜豔敏痛苦而恥辱的被拐經歷,轉而讚美她留在大山裡教育孩子的“大愛”。

這篇文章引起外界巨大反響,隨後,郜豔敏當選了“感動河北人物”。

她的“事蹟”被拍成電影

(電影名字叫做《嫁給大山的女人》)

,她被村幹部當做“模範人物”。

馬金瑜的“欠錢不還”和“草原愛情”

但是,郜豔敏火了以後,村裡有人指責她教學水平低下、刻意敗壞村子形象來博取同情。2015年,郜豔敏寫給外界一封信,稱“想平靜的生活,希望家人不受到傷害”。

整個社會被她“感動”完以後,她就像是被展示完的玩具一樣,又被放回到了落灰的櫥窗裡。她的處境,她的未來,沒人關心。

我理解郜豔敏的個人選擇,但是對這種宣傳手法感到無比的厭惡。

它透露出這樣一個資訊:希望遭受不公的被拐婦女,最終都選擇寬恕惡行,然後投身“大愛”。

它傳達了這樣一種價值觀:

當女性處於比較悲慘的境地時,僅有的出路就是靠“想通”來實現“解脫”。

所有的無奈、失職,共同造就了一起無法追究責任的悲傷故事,但他們“把喪事當喜事辦”。一場狂歡之後,在這樣一起事件中,竟然沒有一個惡人付出代價。

這樣充滿血淚和罪惡的故事,怎麼可以被美化成這樣子呢?

如果我們不能阻止這種美化的發生,那我們至少要對這種美化,保持最基本的警惕。

作為一個滇西北少數民族眾多的一個山村裡長大的人,我從來沒想過要嫁給山裡人。

山裡人都淳樸、善良?那可真是個笑話。

我所見到的山裡人所謂的淳樸,不過就是暫時沒能跟現代生活接軌,一個個活得像野生動物,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嬰兒般的好奇。

我小的時候看到的山裡男人可能不常刷牙漱口、不常洗頭洗澡,渾身散發著酸臭味。

他們愛抽菸、愛喝酒,隨地小便。

手腳勤快點,就已經算是公認的好男人。

三十年前,我身邊就沒幾個山裡男人是不打老婆的,只是打老婆的下手輕重程度有別而已。

男人的退路在農村,女人的退路在城市。

這是我一貫的觀點。

現在想來,我覺得自己真要感謝我少女時代看過的俗不可耐的雜誌《知音》和《故事會》。這些故事中,有大量相對比較真實和狗血的愛情故事,讓我探析到了

“愛情和婚姻並不總是美好的”

這一真相。

這世界上,只要有惡人存在,就一定會有惡愛情和惡婚姻存在。

女人可以追求愛情和婚姻,但切記不要戀愛腦,不要被愛情吹出來的肥皂泡迷惑了心智,更不要全盤去相信那些經過美化過的傳奇故事。

過去,我們的輿論總是美化婚姻,“以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作為婚姻的開端和結局。我們總認為那些婚姻不幸福的,只是少數,而自己一定是最幸運的那一個。

這幾年,輿論風向終於有些變了。人們終於意識到,

婚姻和創業一樣也是存在風險的。

對一些眼光和運氣不那麼好的人來說,婚姻甚至隱藏巨大的兇險。

現在,“離婚冷靜期”的出臺,讓離婚變更難了,相當於“踩坑容易,拔腿難”,搞得婚姻更像是一個圍獵場。只要你有被“吃”的價值,只要你走進那個圍獵場,附近就會有弓箭手埋伏著。

要我說,現在這種輿論和政策風向也蠻好的,讓大家都意識到:

飯可以亂吃,尿可以亂撒,話可以亂講,婚不能隨便結,孩子不能亂生。

你可以追求美好生活,但一定要具備最基本的風險意識

以上。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說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講個小插曲。

一網友給我寫了一大段話評論,大意是——你是不是吃多了,才會去關注戲子的情感糾葛?

我當時也是調皮,直接把Ta說的話複製過來並改了一兩個字回覆了過去,大意是——那你是不是吃多了,才會關注我寫的啥?

對方當時寫完評論,估計就下了線。很多天後再上網,才看到了我的回覆。

好傢伙!Ta憤怒了!TA連續發了十多條評論罵我,大意是說我身為一個博主,居然容不得不同的聲音,很沒肚量。

嘿,對方有肚量的話,連篇文章都容不下?

還有一些人,一味勸我別計較。可是,如果我把網友罵我的話複製給TA們,TA們也立馬受不了。有句話說的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聽了都受不了的話,為啥要當面跟別人說,或是要求別人別計較、要放下呢?

一個人遭受了惡意,就應該允許人家“想懟就懟,不想懟就不懟”,不需要誰教導的啊。我只能說,莫知他人苦,別勸他人善。永遠不要用“我也是好心”去掩蓋自己“嘴賤”(在別人身上找優越感)和“控制慾強”(希望別人按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生活)的事實,真的。

我發現這類人的共同點就是:“雙標”玩得特別溜,但永遠發現不了自己很雙標。

其實啊,只要不多管閒事,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

ps:欣慰的是,絕大多數人都是不好為人師、不隨便攻擊別人的正常人。真心感謝你們的存在,是你們讓我覺得人間值得。謝謝你的時間,我們相約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