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生處世之法,就是發自內心地去尊重他人

人生處世之法,就是發自內心地去尊重他人

一、

人生有一安樂厚道之法,就是心胸開闊,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他人。

不管是在立身處事還是在謀劃事業上面,當一個人能夠做到發自內心的去尊重別人的時候,不但有利於放低自己的姿態,避免給彼此的關係帶來糾葛。

更重要的是在你真正尊重他人的同時,別人也會由於你的真心尊重,從而依附於你,以此用更團結和諧的力量,塑造更大功業的機會。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說:地之穢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汙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那些堆滿汙物的地方,往往會滋生許多生物,而極為清澈的水中,反而沒有魚兒生長。所以真正有德行的君子,應該有容納他人缺點和寬恕他人過失的度量,絕對不能自命清高,獨來獨往。

所謂心胸開闊,發自內心的去尊重他人,就是放下自以為是的傲慢之心,發自內心的察覺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並且能夠理性寬容的去包容他人的缺點和正確判斷他人的存在狀態。

在實際生活中,所有人際關係出現很大問題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通病,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

他們甚至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過高估計自己的優點,而只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正是因為把自己的位置看得太高,殊不知這種自命清高的做法,只會將自己推向孤獨的深淵。

他的人生並不會因為他能看出別人的缺點而變得更好,反而能因為他會因為他在人際關係上過於自負,心胸過於狹隘而變得更糟。

正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任何一個環境和事件中都不是完全純潔的存在狀態,都會出現些骯髒汙穢的東西,但我們要知道,也正是有了這些汙穢,才得以塑造出整潔的一面,因為萬事是相輔相成的。

就好像在完全純淨,毫無雜質的水中,魚蝦都不可能生存,因為沒有食物可以吃,在有一些雜質的混濁水中,反而有利於魚蝦生長。

所以說能夠包容一切你以為的汙穢,才能夠成就真正有修養的德行。

不僅是對待一件事情上,包括我們在與一個人相處的時候,在你的潛意識之中也是如此,只有從內心去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從而得到別人的幫助,打破孤獨的圍牆,促進一切善緣的交際網路。

人生處世之法,就是發自內心地去尊重他人

二、

甯戚想要向齊桓公謀求官職,但是當時他處境是窮困的,沒有辦法使自己得到舉薦,於是就替商人趕著裝載貨物的車子,來到齊國。

晚上的時候,也只能露宿在城門之外。

當齊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裡開啟城門時,就讓裝滿貨物的車子躲避,跟隨的人還有很多,甯戚在車下喂牛,他看到齊桓公之後感到很悲傷,就拍著牛角大聲唱歌。

齊桓公聽到歌聲之後,摸著自己車伕的手說:“這歌聲真是與眾不同,那個唱歌的人不是個平常人。”

於是就讓人把甯戚找來見他,到了朝廷裡面之後,跟隨的人員請示齊桓公如何處理甯戚,齊桓公就賜給他衣服和帽子,準備召見。

甯戚見了齊桓公之後,和他聊了一些治理國家的事情,第二天進宮之後,又跟齊桓公說了很多治理國家的話。

齊桓公聽了很高興,準備任用他,群臣就勸到:“這位客人是衛國人,衛國離齊國不遠,您不如先派人去詢問一下,如果確實是賢德之人,再任用也不遲。”

而齊桓公便說:“不能這樣,去詢問他的情況,是擔心他有小問題,如果因為一個人的小毛病而丟掉他的大優點,這是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賢士的原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事物之中存在問題是萬物皆有的共性,如果僅僅因為一個人身上存在某些小的缺點,就丟掉他所有的優點,那這樣無疑會失去他的整個人生,也不可能發揮他的正面作用。

對於在上位者,這是失去賢能之人的根本;而對於一個人來說,這也是失去自己人生良師益友的根本。

人生處世之法,就是發自內心地去尊重他人

在與人相處之中,自負自滿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它會在無形之中流露出潛意識存在的自負和傲氣,這種傲氣會使所有人感到厭煩。

就好像“不以成敗論英雄”的項羽一樣,他對自己的勇力很有信心,但是這一份驕傲的信心也不自覺地流露於外,聽不進規勸,最後人才盡失,走入孤立無援之處。

這個世界不是一座孤島,自己也不是完全身處在高牆之後的孤家寡人,我們都身處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體系之中,也都需要用和諧的人際關係,來塑造自己想要成就的事業,所以說廣結善緣是這一切體系的重要根本,而發自內心地去包容他人,尊重他人,就成了廣結善緣的重要因素。

作者|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