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左傳》永不過時,其中兩個歷史故事,藏著安身立命的準則

《左傳》不好讀,生活中很多朋友也會有這樣的反饋,因為作者善用春秋筆法,雖然晦澀,卻能以小見大,讀起來其實很有意思,那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左傳》中的兩個故事,來品一品其中的智慧。

《左傳》永不過時,其中兩個歷史故事,藏著安身立命的準則

第一條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對事不對人,很重要。故事是《寺人披見文公》,說有兩個人要害晉文公,寺人披求見,晉文公不見,並且訓斥他,說當初別人讓你來兩次謀殺我,你來得倒快,一天就到了,我被你斬斷的袖口還在呢。你還是走吧。披回答說,臣對國君的命令沒有二心,盡力為國君除掉有危害的人,意思就是您當時並非國君,現在您是我的君主,我當然會效忠您。就像齊桓公拋卻恩仇,重用管仲一樣。您如果不學齊桓公,那何必驅逐我一人,想逃跑的人太多了。晉文公聽了他一番直言進諫,心悅誠服,請披進來,於是披向他彙報了叛亂的情況。

《左傳》永不過時,其中兩個歷史故事,藏著安身立命的準則

這個故事裡寺人披忠君,對事,不對人,其實也體現了孟子倡導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與親疏有關的問題,就難以客觀冷靜地去看,老話說“幫理不幫親”,其實是很難做到的,那希望大家聽完這個故事,以後衝動地為親朋好友出頭之前,先冷靜客觀地分析一下,選擇更好的方式幫助他們。

《左傳》永不過時,其中兩個歷史故事,藏著安身立命的準則

另外呢就是看破與說破的關係。這個故事是子貢觀禮,他說首先儀式在一月,這不合規矩,兩位國君一個仰著臉高高地把玉舉起來,另一個謙卑地臉朝下接受,他認為兩者其一驕傲太過,接近動亂,另一個衰敗接近疾病。果然不久,謙卑的魯定公就過世了,孔子卻認為,子貢說中了這件事,是子貢多言。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看破,未必要說破,需要衡量利弊。就像《韓非子·說難》中提到的“事以密成,語以洩敗”,一方面“說破”很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規劃,那麼另一方面“禍從口出”,不要做一個多嘴多舌的人,就像這個故事裡的子貢,他預測君主的命運,其實在那個時代,就是僭越了“禮”的範疇。好了,《左傳》的故事就分享到這裡了,它的思想核心其實是非常有魅力的,在歷史與權謀之外,還隱藏著富有哲思的內涵,感興趣的朋友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