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文 | 林宛央

因為寫了頌芝,很多讀者給我留言,希望我可以寫一寫流朱。

流朱當然很好。

多年前第一次看《甄嬛傳》,很難不被流朱感動到,尤其是當她為了給甄嬛換一次治病的機會,以身撞刀,甘願赴死,我心裡對這個女孩的敬畏,油然升起。

可是如今,當自己成為一名標準的成年人,回過頭,重看《甄嬛傳》,對流朱的勇敢赴死,卻是另一種心情。

流朱死的時候,彈幕裡,無數觀眾惋惜,留下一句:她還那麼年輕啊。

是啊,她還那麼年輕,我也這麼想。

可與此同時,我心裡還有另一句喟嘆:

她啊,還是太年輕了。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甄家有四姝:甄嬛、浣碧、流朱,以及後來的甄玉嬈。

這四個人之中,心境永

遠近乎少年的,其實只有流朱。

甄玉嬈年齡最小,但經歷頗為動盪,她是跟著父母一起被放逐過的,世事的飄零破碎早就給了她一顆冷眼冷心。

我曾經說過,玉嬈是比甄嬛還要清醒的人,她的少年心境早就隨風流散了。

觀眾總是容易因為甄嬛的女主光環,忽略玉嬈的聰慧。

可是想想啊,甄玉嬈是一個,僅憑一場談話就能讓四郎對她徹底斷了念頭的人。

四郎擁有過那麼多女人,可最後他把珍藏了一生的玉佩,送給了玉嬈。

玉嬈從來不是懵懂女孩。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甄嬛本就是被當成秀女培養的。

所以她的心性裡,從來就有成熟世故的一些東西,這是甄家教給她用來自保的。

甄嬛入宮的前一晚,父親和她說了很多話,總結起來其實就一句話:

自保,而後保全甄家。

因此,甄嬛從來沒有真的“天真”過。

後來顛仆於宮中複雜的人性,她那點留存在角落裡用來支撐詩意人生的“天真”,就更是徹底被拿走了。

浣碧的人生,則是在入宮前就已經沾染風霜了。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和母親一起流離失所,活得沒有姓名的那些年,她早就學會了怎樣隱藏,也早就知道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浣碧的追求一直是:

更好地活下去,有尊嚴地活下去。

浣碧的穩重深沉,也是來自於此。

唯有流朱,是真的天真。

身為甄嬛的貼身侍女,她得到了能在甄家得到的一切。

以甄嬛的心性和甄家的人品來看,流朱那肯定是沒吃過什麼苦,受過什麼罪的。

她是四個女孩裡,擁有最順遂人生的那一個,也沒有什麼需要承受的重擔。

因此,流朱一直活得最快樂、最不設防,最漫不經心。

她的天真,是渾然天成的;

她的心裡,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甄嬛傳》裡,也有很多次或直接或側面,描繪過流朱的簡單與天真。

比如甄嬛多次說過,流朱嘴太快,遇事總是不能先想一想,不如浣碧持重;

甄嬛在言語上受到侮辱時,槿汐和浣碧通常都是保持沉默,不是不忠心,而是知道多說無益,但流朱往往一定要懟回去,心疼甄嬛是真的,沒被社會毒打過也是真的。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如果流朱親自吃過幾次衝動行事的虧,相信我,她做事說話一定會變得穩重很多。

寫到這裡,我忽然覺得甄嬛對流朱是真心好。

劇中很多角色都說過喜歡流朱的伶俐,因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流朱的機靈她們看得到,流朱顯露機靈帶來的風險她們不關心。

只有甄嬛,對流朱的這種伶俐,保持著警惕心,也時常有擔憂之語。

倒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流朱,甄嬛比任何人都明白,衝動可以怎樣毀掉一個人。

只是,曾經的甄嬛風頭無兩,恩寵在握,自覺可以保浣碧、流朱一生無虞,因此對流朱的那些擔憂,常常在碎玉軒的靜好歲月裡,被輕輕地掀過。

但,沒被社會毒打過的人,終究還是要付出代價的。

流朱付出的代價是生命。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我後來看到流朱撞刀而死的那個場景,總是感慨,恐怕整個碎玉軒,也只有流朱做得出這件事情。

她自小跟著甄嬛長大,把甄嬛看得比誰都重要,是其一。

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

她太年輕,太沖動,不知道生命究竟意味著什麼

,腦子一熱,脖子一橫,心裡就是一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這是忠勇嗎?當然是。

但同時,這也是不成熟的表現。

甄嬛的境遇,真糟糕到了需要以命換命的地步嗎?

顯然並沒有,誤穿純元故衣被禁足,只不過是皇上想給甄嬛當時種種越界行為一個警戒,事實上,他並沒有想真的要放棄甄嬛。

甄嬛自己其實也明白,但情緒上了頭,對皇上寒了心,所以自己也和皇上對著幹。

當時的事,說到底就是甄嬛服個軟,皇上消消氣的事兒。

太后不讓眉莊多管這件事,也是這個原因,其實就是想讓皇上和甄嬛自己把情緒給消化掉。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所以槿汐這種人精,肯定也是能夠看明白這一點的。

浣碧未必能想得這麼透,但是浣碧這種在小時候就經歷了生死動盪的人,至少明白一件事——

事緩則圓,世間沒有什麼事,需要一個人輕易給出生命。

槿汐、浣碧、小允子,對甄嬛不是沒忠心,不是豁不出去命,而是他們有一個判斷——倒也還用不著豁出命。

後來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再後來,甄嬛被四郎疑心,兩次不都是靠槿汐肯豁出去,甄嬛才能在後宮站得穩嗎?

但,恐怕槿汐心裡,從來不會有那個念頭——“不過就是一條命”。

越是經了事的人,越惜命。

甄嬛、浣碧、槿汐,因為都在生死邊緣晃盪過,所以才真的明白生命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旦輕擲了,就永無反悔之地。

可少年是不怕的,少年不經事,對往後餘生沒有真切的想象力,很容易把死亡當成一種盛典。

她可以為甄嬛赴死,但我現在不喜歡了。

流朱,就是這樣的少年。

她還不知悲傷到底為何物。

但凡她經歷過一個人從自己的生命中徹底離去,感受過死亡帶來的沉痛,那一年在碎玉軒,那一撞,就不會那麼輕易地發生。

我現在欣賞不動流朱那一刻的“忠勇”了。

我只想告訴每一篇在讀這篇文章的人:

永遠不要那麼輕易地以生命為代價,去交換一些什麼東西,既不值得,也沒必要。

很多事情,等一等,就是春暖花開。

我,那麼希望流朱還可以看到碎玉軒第二年春天的杏花微雨。

活著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