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連續一週,一直在碼有關於未成年人欺凌現象越來越多、越來越觸目驚心的問題的相關文字。

在前面的所有文字表述中,我一直在強調學生家長群體的問題:首當其衝、無可替代。如果學生家長不做出改變,未成年人之間的霸凌現象不可能有所止息,反倒會呈現一種變本加厲的發展態勢。當然,很多人罵我,正常——不願意做出改變,這是人群的固有特點。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學生家長這個群體,具有

彼此離散、自私自利、目光短淺、偏執易怒

的烏合之眾的所有共性,他們深刻認同了“弱肉強食”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他們缺乏對待別人的同理心,他們在這個“後傳銷成功學的時代”裡充滿了一種自以為是的狂傲不羈,並把這些禽獸之間的基因遺傳給了自己的孩子。【《列子·說符》:勝者為制,是禽獸也。】

當然,從根本上來說,這其實也是一種整體現實大環境的問題,並不是單一個體的問題,因為這些學生家長集合起來,組成了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有的學生家長看完我的文字非常不屑,他們說:“難道教師群體就沒有一點點自身的問題?”

我可以直接了當地回答:“我

從來不認為

教師群體沒有問題!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兩元化存在;每一件事情的成因都錯綜複雜,有許多因素都在影響著事情的發展變化。”

但是,即便如此,我也要說明一點:在未成年人施加欺凌和遭受欺凌方面,如果說教師群體有問題,需要為此負責,他們的群體責任也不會超過三成!並且,如果將這三成因素分解一下,

其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並不集中在那些底層教師身上,反而高度集中於那些在校內掌控著話語權、在校外榮膺教育專家稱號的人們身上!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她們的突出特點是:

職稱高、職務高,絕對掌控了利益分配方式。

正是因為她們巧言令色地掌控了利益分配的主導方式,她們就漸漸迷失了方向: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向未成年人傳遞欺凌和被欺凌的

無形資訊素

,並在未成年人被欺凌的問題面前一味保持媾和姿態;另一方面,又對敢於在未成年人被欺凌時發聲的老師採取一種打壓的姿態,展現出聖母般博愛的教育專家的辭色。這兩方面保證了她們穩坐釣魚臺並左右逢源,唯獨罔顧良知和道義。

事實上,這種“煮豆燃豆萁”的行事風格是在踩著別人向上攀爬,無聲無息之中,就導致了未成年人欺凌和被欺凌現象的日益增多並觸目驚心。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關於教育專家和他們兜售的理念

這些所謂的教育專家和在教學一線曇花一現後就成長起來的教育專家們,為了變現,為了自己所處位置的牢不可破,她們選擇不去直面慘淡的現實,而是將現實揉搓成一團爛泥。

她們放著過往的教育理念不用,反而今天學習這個,明天學習那個。這是一種“四不像”,是做事業的人的大忌!這讓我想起電影《劍雨》中的一幕,轉輪王在終結綵戲師生命之前有一段真情告白:“我早就跟你說過,你要練武就練武,你要變戲法就變戲法,可以卻總是混為一談!你能活到今天,可真是個奇蹟啊!”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我國有五千年燦爛的中華文明,但他們棄之不用;我們那個時候講究“天地國親師”的教育理念,並把老師放在了足夠高的位置之上,在“官師不分”的整體架構裡運作教育,其文明水準一度引領世界潮流。但教育專家對此棄之不用,反而首先去學習某個西伯利亞大國的教育體系和風格——如果你還有那個年代的記憶,應該知道“五年制小學”,那就是彼時的印記。

後來,這個西伯利亞的大國日薄西山,我們又開始仿效歐美體系的教育,把目光放到了

“肯定孩子一切行為”

(也包括欺凌別人的行為)的所謂快樂教育、賞識教育上——現在看起來,這完全是

非左即右

的放縱教育!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東施效顰後,有人效東施

君不見,歐美貧民窟裡孩子們的無助、囂張無以復加;在那樣的環境裡,為了維持一種名義上的教育,怎麼可能不去實現所謂的快樂教育呢?如果這種快樂教育一直持續下去,我不認為他們可以一直站在科技樹的最頂端。

有的人總是用所謂的結果來論證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起因,他們說:看,那些國家的晶片產業等高科技讓我們望塵莫及,這就印證了他們的所謂快樂教育無往而不勝!

如果這個邏輯成立,那就是一種新式的迷信,是一種玄學:以後,只要踐行 “無為而治”的老莊思想,完全依靠未成年人的原力覺醒就可以了呀!

即便那個

凌晨四點依舊燈火通明的哈佛圖書館

並不存在,但它似乎也在表徵一個話題:國外的孩子們,並不見得就不需要刻苦攻讀——除非他們天賦異稟,是萬中無一的天選之子。

在這一方面,我們看到:無數華裔的孩子在大洋彼岸刻苦攻讀,並取得各種獎學金;那些異國富豪的子女也往往畢業名校,是學霸級的存在(比如,奧某某的女兒),也要凌晨起床,刻苦學習。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在冬奧會上取得兩金一銀的谷愛凌,也談過自己在國外的學習狀況,很是讓人唏噓,裡面絕對沒有你所以為“無底線吃喝玩樂,荒廢學業”。正是因為她專心學習,才取得了那個國家“高考”的滿分成績,羨煞旁人。

我們總是被這樣的場景感動:為了考研讀博,一些學生費盡心思去自習室搶佔座位,然後引發一些道德範疇的討論——用書本佔座是否合理;另一些學生為了考研讀博,他們會在初冬,在校園的圍牆旁邊搭建起一溜單人帳篷,切實奉行“面壁十年圖破壁”的精神。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這個時候,你能說:不要刻苦學習了吧,你的背誦內容,電腦上都查詢得到,簡直是在浪費生命!我們來繼續奏樂、繼續舞吧!——當然,這種說法就是未成年人霸凌問題的一個肇因。

即便一些重複性的學習無法在短時期內產生驚天動地的生產力,即便量變不能引起質變,我也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是甄別學生是否優秀的最公平的一種方式——除了這種方式,還有哪一種甄別人才的方式可以服眾呢?

總之,在教育專家的不懈努力下,未成年人們相信:學習,有一種捷徑;如果沒有找到這條捷徑,那一定是老師出了問題。在這種教育理念之下,未成年人的心思還在學習上嗎?當然不在!既然心思不在學習上了,欺凌或者被欺凌,那不就順理成章了嗎——青春期過剩的精力總是需要轉移的呀!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教育專家當然博愛,但教育專家的博愛並不見得是內心的呼喚,她們或許只是為了位置的穩固而在轉移矛盾——在學生家長群體的層面不樹立矛盾,而將矛盾轉移到自己可以掌控的教師群體身上,反正教師群體被她們按照金字塔的模式進行扁平化地統轄,沒有什麼發言權。尤其是謙謙君子、兢兢業業的老師,他們更加沒有發言權。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這些教育專家長久地改變了風氣,引狼入室。她們慫恿學生家長加入到訓導老師群體的隊伍裡面,形成了教育之力的一個撕扯分量,讓教育高速失控:老師不得不放開教育的雙手,任由未成年人的歲月溫床上滋生出霸凌!

等到我們意識到這麼一個問題,為時已晚,我們已經跌下了萬丈懸崖,只不過還沒有觸底,只不過是在下墜的過程中互相碰撞而已。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是的,我甚至悲觀地認為:這種教育裡多方發聲,唯獨忘了被教育的主體——孩子的教育理念,在一到兩代人之間不會得到根本改觀!畢竟,這個世界上最難改變的就是人心啊!

有沒有翻車的教育專家?簡直不要太多!限於篇幅,我只隨手舉一個例子:北京師範大學的董藩教授。

他提出了類似於

“農民一定要多買房,然後開車回去種地”

的各種奇思妙想,因而被多個社交平臺禁言;但人們好像忘了他提及的這麼一個教育觀點:

如果你到四十歲的時候,還沒有4000萬身家的時候,就不要來見我,也不要說是我的學生!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這樣的師範學院的教授,不是一名教育專家是什麼?他每一句話裡的教育理念是什麼?讓農民從城裡開車回去種地,然後再回到城裡生活,這樣的教育專家真的瞭解生活實際,而不是在架空立論嗎?他的心思不在認認真真的教學之中,不在“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之中,只是為了利益!而利益的獲取就必然導致

教育的產業化

,導致個體獲取利益時的不擇手段!這不就是在播種霸凌的種子嗎?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說完了教育專家,我們再來看看教師群體。

千萬不要以為現在的教師群體和以往一般無二,從1986年出臺教師職稱制度以後,教師群體以十年為一個週期發生著嬗變,仿若伍子胥告誡吳王闔閭的那句話: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育;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

這種變化在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演進,在2000年之後,尤其是在2010年之後,其危害已經相當明顯:教師群體正在形成一種金字塔的互相踩踏結構;教師群體中,掌控著話語權的那些人正在自動結成一個個“碼頭”——所有人的目的都是為了“變現”。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教育好像正在產業化。其中一個表現是出現了“教育產業集團”,“董事”、“董事長”的訴求正在變為現實。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一名學生家長,不知道你又會不會生出這種感覺:雖說我們的課本費分文不取了,但教育的消費負擔,卻似乎越來越重了,甚至於到了需要節衣縮食的地步?

當然,在這個時候,那些烏合之眾的學生家長就會把問題一股腦指向所有教師群體:

都是你的錯!

可事實上,這些湧動的利益和底層的教師毫無關係,所有利益都經過九曲黃河一般的流動,流進了某些學生家長們不知道的人的荷包。這些利益,普通老師根本無法染指,但他們卻要直面來自第一線最猛烈的炮火覆蓋!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來自這一方面的暴擊越來越沉重,教師怎麼可能不在未成年人的霸凌問題方面躲起來?如果他們選擇不躲起來,鑑於上面的問題,學生家長也根本不可能配合老師,反倒會把矛頭指向老師,何苦來哉?

限於篇幅,我不在這裡舉例了,但我在其它文章中提到過:

每一年,都有老實巴交的老師,經受不住來自於學生家長的壓力,而選擇拋棄自己身邊的親人,自我消失,再也不回到這個世界上。

可以說,這些老師之所以“消失”,是因為失去了“敬重”,而這個“敬重”又來自於金字塔之上的那些人獲取利益後,為老師群體留下的輿論陰影!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教師的分層還來自於職稱和論文,這也讓老師們“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老師們展現給學生們一派巧取豪奪,憂愁的老師們只能期期艾艾地夾著尾巴做人。這種情況下,未成年人的欺凌也就有了生存土壤——從1986年起,就有了生存土壤。

教師群體內對利益的爭奪還體現在職稱上,在職稱上的利益爭奪讓老師們失去了最初從事教育的激情:或者為了生活,製造出、烘托出一種教育繁榮的假象;或者因為不善於撕咬,漸漸心灰意冷,不再執著。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不要小看小小的職稱在教師工資多寡上的作用:相同年限的教師,工作量完全相同,但因為職稱不同,他們的報酬就有可能天差地別——有人的月工資能買一部最新款的水果手機,也有人的月工資只夠買一件貨真價實的羽絨服,再沒有剩餘。都到了這種地步,你還覺得,在職稱面前,老師們不可能挖空心思嗎?你還認為,在職稱面前,老師們會一心撲在“十年樹木”的教育上嗎?當然不會!因為利益才是江湖的第一準則!

當然,你也可以參考日韓的教育:相同教齡的教師,無論在哪裡,他們的工資差別微乎其微。當然,這裡有一個前提:不能做出作奸犯科的事兒。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提到教師職稱,一定繞不過“論文”。不要跟我說,早就不需要論文了呀——那是你太單純了!現在,換了個名稱——教育教學科研課題,其實質還是論文;並且,其中可以依靠“高情商”去人為操控的地方更多了,而不是更少了!

關於論文,我有這麼幾點想不通——

第一、教育學方面的煌煌鉅著簡直可以稱為“汗牛充棟”,很多還都是經過歷史驗證的教育巨擘寫出來的,難道我們已經全都熟稔在心了?難道這些教育專著,反倒不如我們閉門造車的教育論文質量高?他們的書經過歷史驗證,我們的所謂論文,能不能經得起歷史驗證?如果經不起歷史驗證,其危害是什麼?會不會是好幾代人素質的丟失?

第二、你知道“饒毅”這個人嗎?他曾經直指凌霄寶殿的那些權威們在進行論文造假,他一度說:“太多論文沒有任何意義”,並把自己參與署名的文章彙集成書,取了個名字叫做《全世界生命科學最糟糕的出版記錄之一》,用來自嘲、自黑。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饒毅這樣的人,所從事的行業是“硬科學”——醫學和物理、化學等,這些科學看得見、摸得著,他還有如此認識,而我們教育者寫出來的論文是什麼?其實質或許不過是皓首窮經的八股文翻版,更加沒有實際指導意義,只是消耗了紙張和油墨以及各種數額不等的紅包!

第三、關於論文,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遠遠近近發生的一些事情。

近的如:某某坐了火箭登山金字塔的某位女士,因為出現在鏡頭前的衣飾過於華貴,甚至一條絲巾都是外國奢侈品,因而走入了聚光燈。在這個聚光燈下,人們才發現:她的論文存在問題:署名的三個人來自於同一家族!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稍遠一點如:一篇刊載出來的論文指出——煮熟的雞蛋完全可以返生,可以重新生出小雞!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有關這一方面的事例,我只舉一例——不是隻有這麼一例,而是這種現象普遍到幾乎成了真理,不是遇到特殊情況,就不可能被翻出來。

2019年底,因為突如其來的公共衛生事件,學生們開啟了數個月的網課模式。在這種成人無所事事中,有人發現:深圳著名教育專家、學校裡的中流砥柱——胡紅梅老師的專著原來是一字不漏“複製、貼上”的結果!由此,她的名師光環消失了,但人們好像並沒有以此為契機去看看其它名師。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說到這裡,你有什麼認識?

無論如何,這是一種為了利益的內鬥,自然會形成一種踩踏。一些人透過這種巧取豪奪去獲取利益,會不會在老師群體之間製造出一種恃強凌弱的風氣?這種風氣會不會潛移默化影響冰雪聰明的未成年人群體呢?

補白

最後,我想說一說最近一則挺搞笑的短影片,人們把它作為娛樂,一笑而過,我卻覺得其中的文化非常沉重。

安徽一所學校舉行運動會,在致辭中,大家定下的基調是:

拼盡全力

,重在參與。可等到運動場上,人們卻忘掉了“拼盡全力”,反而讓66歲的老校長“勇奪第一”——前幾名跑者在撞線之前統統遇到了外人不易察覺的“鬼打牆”。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你看到了什麼問題?我從來不對個體發表意見,只談現象——這讓我想起了饒毅提出的一個觀點:我們要警惕“魏忠賢化”、“李蓮英化”。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

如果我們的教師群體走上了這樣的路,我不認為冰雪聰明的未成年人可以保持一種典雅高貴的氣質,保持不去欺凌別人。

故此,綜上所述,我一直認為:即便未成年人的欺凌與被欺凌問題中,老師有責任,那些責任也不在普通老師身上!

蜘蛛俠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個時候,那些“能力大”的人應該站出來,而不是讓普通老師去“堵槍眼”,你覺得呢?

野望——面對未成年人的霸凌現象,教師群體該做出什麼樣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