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什麼是嘛嘛檔?

什麼是嘛嘛檔?

圖文:作者-柳成枝、審稿-大綠、圖文編輯-斯凱勒

封面圖:the Bialons / Unsplash

在馬來西亞生活過一段時間的人可能會發現,許多馬來西亞人的生活似乎與睡眠無關,因為無論你多晚出來吃夜宵,你總能看到一群人坐在嘛嘛檔(Mamak Stall)天南地北,彷彿時間的行進和他們沒什麼關係。

嘛嘛檔從來就不是任何一個觀光團指定的旅遊景點,但沒去過嘛嘛檔的你,可能還真談不上去過馬來西亞這個國家。

嘛嘛檔是什麼?

嘛嘛檔並不是一個店家的名字,也不是需要掏出手機導航才能找到的地方。嘛嘛檔就在任何的一個尋常巷陌之間,它可以是露天、也可以是半露天的小攤販,更可以是裝潢講究的連鎖店家。

嘛嘛檔總有用不完的摺疊桌椅,嘛嘛檔總有不夠用的餐具,每當你開始吃起眼前的美食,服務員就會走過來把你桌上放餐具的鐵架擺到另一張桌子上。

嘛嘛檔就像是許多國家的便利商店一樣,為夜歸人提供解饞的夜宵。在馬來西亞的一些地方,嘛嘛檔甚至比便利商店還要密集。

什麼是嘛嘛檔?

吉隆坡的一家麻麻檔,Azreey / Wiki

什麼是嘛嘛檔?

機場裡的嘛嘛檔,shahphoto / Shutterstock

音譯為“嘛嘛”的Mamak一詞,是對印度裔穆斯林的一種稱謂,意思是“大叔”。顧名思義,許多嘛嘛檔都是由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裔穆斯林經營。這些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印度裔,其祖輩多都來自印度南部,泰米爾語(Tamil)是他們之間主要的溝通用語。

由於嘛嘛檔指的是印度裔穆斯林族群所營業的店家,因此嘛嘛檔並沒有統一的營業時間,有些嘛嘛檔24小時營業,有些嘛嘛檔只在晚上營業。一般來說,嘛嘛檔只有到了穆斯林的齋戒月期間才會暫停營業,因為根據伊斯蘭教的習俗,穆斯林在齋戒月期間只有到了日落之後才能開飯,許多虔誠的穆斯林在這段日子裡能為自己做飯就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許多嘛嘛檔都會選擇在回曆的齋戒月休息。

什麼是嘛嘛檔?

Azhari Fotolestari / Shutterstock

嘛嘛檔到底有什麼好吃的?

嘛嘛檔的食物之多,許多人也許早有耳聞,但更有趣的應該是許多馬來西亞人在嘛嘛檔點菜根本不需要選單。

許多更為現代化、裝潢高大上的連鎖嘛嘛檔雖然會主動為客人奉上一本厚到懷疑人生的選單,但那些在馬來西亞任何一個角落野蠻生長的小型嘛嘛檔,很多時候是不會主動提供選單的。對於這樣的一種服務態度,很少會出現顧客抱怨的情況,因為許多馬來西亞人都能夠在服務員面前對嘛嘛檔的食物如數家珍,甚至是信手拈來。

由於穆斯林不吃豬肉,因此若是對豬肉有著非比尋常的執著,那嘛嘛檔可能會讓你大失所望。如果不考慮健康因素,對於那些想在同一時間嚐遍試吃好幾種食物的人而言,去一個嘛嘛檔,可能會比去馬來西亞許多店家來得更有經濟效益,因為許多嘛嘛檔提供的食物種類都是海量。

什麼是嘛嘛檔?

msyaraafiq / Shutterstock

提到嘛嘛檔,就不得不提印度飛餅。印度飛餅名為“Roti”,“Roti”一詞源自梵文,意思是“麵包”。馬來人口中的“Roti”也是麵包的意思,所以許多馬來西亞華人也把印度飛餅稱為“印度麵包”。

對於“Roti”,很多人的腦中可能會浮現出一個印度飛餅師傅徒手拋“Roti”到空中的畫面,但印度飛餅真正讓人痴迷的地方遠遠不僅於此,因為印度飛餅的種類千變萬化。在馬來西亞,原味的印度飛餅叫作“Roti Kosong”,這種原味的飛餅除了酥脆,關鍵還在於餐盤上紅紅火火的咖哩醬汁。

什麼是嘛嘛檔?

Roti Kosong,the Bialons / Unsplash

許多嘛嘛檔的Roti種類之多也經常讓人歎為觀止,如Roti Tisu(紙巾飛餅)、Roti Telur(飛餅加蛋)、Roti Pisang(香蕉飛餅)、Roti Hawaii(夏威夷飛餅)、Roti Bom(炸彈飛餅)、Roti Bawang(飛餅加蔥)、Roti Sardin(沙丁魚飛餅)等等。

以Roti Tisu為例,其字面意思是“紙巾飛餅”,這也許和飛餅的厚度有關。從外觀上來看,Roti Tisu是一種像金字塔一樣呈椎體形狀的飛餅,灑在這種飛餅上的糖會多到讓你以為馬來西亞的白糖是免費的。

什麼是嘛嘛檔?

Roti Tisu, Shutterstock

除了Roti,Cheese Naan(芝士烤餅)是許多芝士控到嘛嘛檔的首選,Murtabak(印度的一種餡餅)則是包著肉、菜和蛋等各種食材的餡餅。

至於炒飯、炒麵、蛋包飯、羊肉湯等其他食物選項,則暫且按下不表,因為嘛嘛檔的食物選擇實在族繁不及備載。

去過嘛嘛檔的人,通常都會看到嘛嘛檔的某處放著好幾排的包裝泡麵。吃泡麵對現代人來說不是什麼新奇的事,但嘛嘛檔對泡麵的執著卻是讓人歎為觀止的,因為他們提供的泡麵可以是像自家煮出來的泡麵,也可以是用大火炒出來的Maggi Goreng(炒泡麵),還可以是來自印尼的Indomie(或Indo Mee,即“印尼面”)。

什麼是嘛嘛檔?

arfa adam / Shutterstock

什麼是嘛嘛檔?

注意左後方的泡麵,Adamlee01 / Shutterstock

雖然Maggi Goreng可以稱為“炒泡麵”,但“Maggi”一詞並不是泡麵的意思,Maggi其實是一款泡麵品牌的名字,Maggi從屬於瑞士的雀巢公司,1971年在馬來西亞推出“美極兩分鐘快熟面”(“快熟面”即“泡麵”)後大受歡迎。所以,馬來西亞人經常用“Maggi面”一詞指代泡麵。

什麼是嘛嘛檔?

the Bialons / Unsplash

同樣是舶來品但深受喜愛的是馬來西亞隨處可見的美祿(Milo)。雖然Milo是一款在馬來西亞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飲料,但Milo在馬來西亞人口中卻有無數個不盡相同的讀音,如“Mai-lo”(“麥洛”,“麥”字以第一聲發音)、“Mi-lo”(“咪洛”)、“Meh-lo”(“咩洛”)等等。

如果說美祿(Milo)是拉茶之外嘛嘛檔最受歡迎的飲料,許多馬來西亞人應該都不會有意見。在許多嘛嘛檔中,除了基本款的熱美祿和冰美祿外,一些嘛嘛檔還有一款叫作Milo Dinosaur(恐龍美祿)的飲料,這款飲料的做法非常簡單,就是把一堆厚重的美祿粉覆蓋在美祿上。對於那些從小酷愛美祿的馬來西亞人而言,Milo Dinosaur毫無疑問是一款讓人喜聞樂見的硬核飲料。

什麼是嘛嘛檔?

Milo Dinosaur,the Bialons / Unsplash

為什麼那麼多馬來西亞人都喜歡去嘛嘛檔?

除了食物的多樣化,客源的族群多樣性也是嘛嘛檔的取勝關鍵。只要是嘛嘛檔,通常店家都會在門口標上“Halal”字樣或相關圖示,意思是“清真”。由於馬來西亞宗教信仰多元,因此並不是每一個餐飲店家都能吸引各族群前來消費。

一般來說,華人經營的店家很少出現馬來人,因為許多華人店家都會販售帶有豬肉或豬油的餐點,但絕大部分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並不吃豬肉。所以,馬來西亞大部分的快餐店如麥當勞、肯德基、漢堡王等都沒有豬肉餐點,而且許多快餐店和嘛嘛檔一樣,都會在櫃檯處或店門口標示“清真”。

在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能夠吸引更多不同的族群,是許多店家的重要考量。除了食物選擇多樣化以及迎合許多族群的飲食習慣外,嘛嘛檔之所以能聚集那麼多族群,其關鍵點還在於氛圍和價格。

許多嘛嘛檔都提供電視或投影器材。一般到了週末,許多嘛嘛檔都會擠滿了人,因為許多人都會在週末的時候到嘛嘛檔一起看英超賽事直播。馬來西亞足球國家隊雖然在國際賽事上的表現並不算亮眼,但馬來西亞喜歡看足球賽的人並不少。

什麼是嘛嘛檔?

麻麻檔裡看球的人們, shahphoto / Shutterstock

即使在網路日漸發達的今天,許多球迷仍然會選擇到嘛嘛檔看球賽,然後週末的嘛嘛檔總會傳來球迷們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和倒彩聲。通常在這個時候,看球才是重點,在嘛嘛檔吃吃喝喝成了次要的問題,所以當嘛嘛檔的服務員因看球而忘了手上端著的餐點時,許多球迷也許根本不會知道,因為他們可能會以為自己身在英格蘭,而非嘛嘛檔。

非週末時段的嘛嘛檔也沒閒著,很多嘛嘛檔可能會放一些大家喜歡的美國大片或是華人喜歡的港片,有些嘛嘛檔甚至會放鬼片,在半露天的嘛嘛檔和那麼多人一起看鬼片,一起經歷那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嚇,確實和電影院的冷冽氣氛相去甚遠。

由於馬來西亞常年高溫的氣候,加上許多露天嘛嘛檔路邊攤的性質,所以許多人並不會因為和朋友約在嘛嘛檔而盛裝打扮。一雙人字拖、一條短褲、一件極其普通的T-Shirt,這不是對於朋友的不尊重,而是基於嘛嘛檔接地氣且親民的自然屬性。

什麼是嘛嘛檔?

the Bialons / Unsplash

如果不是近幾年馬來西亞物價飛漲,說嘛嘛檔是馬來西亞物美價廉的象徵一點都不為過。但即便如此,定價介於1到2元馬幣的一片原味印度飛餅,一杯2到3元馬幣不等的美祿或拉茶,這樣的價位對於許多其他同等發達程度的國家而言,已經是可遇不可求。

許多國家因現代化發展而有了巨大的城鄉差距,地鐵、高樓、二維碼成了許多先進城市的象徵。追求更好的生活乃是人之常情,但對於那些想融入到當地生活狀態的人而言,生活的煙火氣息往往比許多事物來得更重要,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旅客認為許多城市中的地鐵和高樓讓人覺得百無聊賴。若撇開工作不談,許多人和地鐵、高樓的關係並不像他們想象中的那麼緊密,而最直接與居民相關的生活氣息,則體現在嘛嘛檔。

許多去過嘛嘛檔的人都會有類似的經驗:結賬的時候服務員會問顧客吃過什麼,就像是顧客想撒謊服務員也不會察覺一樣;點餐的時候服務員來得那麼勤快,結賬時服務員總是需要三催四請;服務員甚至嘛嘛檔老闆可能會因為懶得算零頭或顧客沒有零錢而突然給顧客打折。

這些情況也許已經不太可能發生在Steven’s Corner、Murni、Nasi Kandar這些注重裝潢、用電子裝置記錄點單的連鎖嘛嘛檔,但存在於嘛嘛檔的那種煙火氣,就像新加坡的小販中心一樣,並不會因為一些現代化的裝置而落下那份獨特的南洋風味。

參考資料:

1。 Audrey Lim,The Mamak Phenomenon,Things Asian,2001。9。26

(連結:http://thingsasian。com/story/mamak-phenomenon)

2。 彭成毅:《來自澳洲和瑞士的美祿、美極面,如何成為深入民心的大馬國民飲食?》,《關鍵評論》,2018年11月5日。

(連結:https://asean。thenewslens。com/article/106621)

3。 維基百科“Roti”詞條

(連結:https://en。m。wikipedia。org/wiki/Roti,訪問時間:2019年6月28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