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這個省是中華文明之源,如今卻總是有人,惡意詆譭,不肯承認

河南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於河南。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先後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四個及商丘、南陽、許昌、濮陽等古都,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河南自古就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有商湯、老子、莊子、墨子、韓非子、范蠡、商鞅、蘇秦、呂不韋、李斯、賈誼、張衡、杜甫、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李商隱、李賀、岳飛等歷史名人。

這個省是中華文明之源,如今卻總是有人,惡意詆譭,不肯承認

中國之源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的中原河南地區,河流縱橫、氣候溼潤、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甲骨文象形字“豫”的根源與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中國”一詞,最早就出自於河南河洛地區即洛陽伊洛河谷地區和鄭州嵩山地區的“宅茲中國”文獻。《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故河南有中國、中原、中州、中土、神州、華夏、中華之稱。因為歷史上的河南省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故有“河南”之名。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和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姓氏的主要發源地。在中國300個主要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按照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中國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根在河南,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春秋戰國時期,河南是“百家爭鳴”的主陣地,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均發源於河南。

河南是元代以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中心。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至民國的4000多年間,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玄漢、東漢、曹魏、西晉、後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是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地區。河南處於中國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中心地位長達4000多年,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淇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中華古都。

中華文化之源

中原文化,既是一個文化概念、歷史概念、社會概念、也是空間概念,是中華文化的源頭和主要組成部分。中原文化大體可以由河洛文化、神龍文化、聖火文化、漢字文化、三商文化、姓氏文化、根親文化、禮儀文化、中醫文化、軍事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神龍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英雄文化、農耕文化、科技文化、醫學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種文化集合而成。

河洛文化

是指中國的河洛地區即今河南中西部以洛陽為中心地區的文化。河洛地區指的黃河中游洛陽段至黃河下游鄭州段的兩岸,洛河、伊河及嵩山周圍地區,外延區包括沙河、潁河上游的鞏義、登封、新密、新鄭、禹州、長葛、許昌等地區,該地區大致範圍以北緯34°至35°、東經110°至114°之間為核心,概而言之即為河南省的中西部地區。河洛地區及其外延地區是夏、商、周、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武周、五代、宋、金等中國正統歷史朝代的核心區域和中華文明的源頭,“中國”一詞最早來源於此。

這個省是中華文明之源,如今卻總是有人,惡意詆譭,不肯承認

神龍文化

河南是中華神龍的故鄉。被稱為三皇之首、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氏,在周口淮陽“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落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五帝之首、人文始祖的軒轅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族之後,為了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鄭州新鄭也用龍作為新部落族的圖騰,中國人自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多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和社會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800多年,被國內外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命名為“中國龍”。

聖火文化

商丘是中國火文化之鄉,幾十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三皇之一的燧人氏在今商丘睢陽一帶鑽木取火,成為中國人工取火的發明者,教人熟食,結束了遠古人類茹毛飲血的歷史,開創了華夏文明,被後世尊稱為“火祖”。燧皇陵與閼伯臺(又稱火神臺),成為商丘乃至河南特有的火文化景觀。

漢字文化

黃帝時代商丘虞城人倉頡造字,甲骨文起源於安陽殷墟,駐馬店上蔡人李斯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了規範的書寫字型“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規範性字型“宋體”字產生在北宋的都城開封,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北宋的都城開封。

三商文化

商丘是中國商人、商業、商品的發源地,華商始祖王亥的故里,商朝建都地,商丘因此被譽為“三商之源·華商之都”。商部落族的先祖在商丘一帶從事原始的貿易活動,即物物交換活動和以貝類為交換憑證的原始貿易活動,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從事貿易活動的商部落人稱為“商人”,把用於交換的物品叫“商品”,把商人從事的職業叫“商業”,由此而衍生的文化被史學界和社會學界統稱為“商文化”。三商文化是中國十大文化之一。

姓氏文化

姓氏文化又稱根親文化,《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箇中華姓氏中,根在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中國的前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國四大姓,還是林、陳、鄭、練、黃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中國姓氏文化節。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農耕文化

中國的農業最早發源於河南。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遺址的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中原早期發達的農耕文化提供了實物證據。炎帝朱襄氏建都陳國早期都城株野(今商丘柘城縣胡襄鎮),創造了中原早期農業文明。

詩文文化:《詩經》中有《商頌》、《陳風》等100多篇都是有關河南的篇目作品,佔《詩經》三分之一多。漢賦起源於西漢時期的梁國都城商丘睢陽,以漢賦為代表的漢代梁園文學影響了中國文學上千年。歷史上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左思《三都賦》創造了“洛陽紙貴”的佳話。河南自古即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之說。唐代三大詩人河南佔其二,分別為“詩聖”杜甫、“詩魔”白居易,韓愈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這個省是中華文明之源,如今卻總是有人,惡意詆譭,不肯承認

商業文化

中國商人、商品和商業起源於河南東部地區的商丘。夏代的商族部落首領商丘人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史學界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是春秋時期的鶴壁浚縣人子貢,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南陽淅川人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到了宋國,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鄭州新鄭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軍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都城洛陽,中國第一個由政府頒佈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中國第一個有戰略思想的產業商人為東周都城洛陽人白圭,中國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東周時期的宋國都城商丘人計然,中國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期的鄭國都城鄭州新鄭,中國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隋唐大運河貫穿河南腹地,使都城洛陽、鄭州、汴州(今開封)、宋州(今商丘)等商業大都會貫通在一起。唐代都城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宋代都城東京開封城是當時世界上第一大城市,人口達150多萬人,宋朝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描述都城東京汴梁城的真實寫照。清朝的鄭州鞏義康百萬家族,締造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

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周口淮陽一帶演八卦,後來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安陽湯陰的羑里城監獄裡寫成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周公旦在周朝都城洛邑(今洛陽)制禮作樂、建立典章制度、教化人倫。祖籍商丘夏邑的孔子在河南境內的各諸侯國講學授徒,傳播了儒家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道家思想、墨家思想、名家思想、法家思想、陰陽家思想等均起源於河南。

科技文化

中國早期的天文學家閼伯在商丘睢陽觀星測辰,建立了中國第一座觀星臺閼伯臺(又名火神臺)。安陽殷墟出土的商朝時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東漢焦作衛輝人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比歐洲早1000多年。《鸛魚石斧圖陶缸》被稱為中國最早的國畫,距今已有6000多年曆史,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67件不可移動文物之首。“仰韶彩陶”造型精美,洛陽“唐三彩”馳名中外,代表了歷史上瓷器製作技術的最高水平。南陽人“科聖”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了“渾天說”。唐代僧一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多年提出了“恆星自行”的觀點。

中醫文化

炎帝和黃帝均為中醫藥的創始人之一,中醫藥文化起源併發揚於河南。南陽人張仲景被尊稱為“醫聖”,其《傷寒雜病論》被譽中醫瑰寶,享譽中外。商丘人張從正為金代四大名醫之首。

武術文化

河南是中國的功夫之鄉。鄭州登封嵩山少林寺武術是中華功夫的源頭,享譽海內外。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太極拳的主要流派。

軍事文化

河南自古為中國軍事之中心,自古即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說。歷史上各個時期發生了無數次戰爭和戰役,政治、軍事思想文化非常豐富。祖籍南陽的呂尚(姜子牙、姜太公)創作《六韜》;春秋時期南陽淅川人范蠡輔助越王勾踐滅吳(典故有臥薪嚐膽)。春秋戰國時期,鶴壁淇縣人鬼谷子的縱橫之術(縱橫家思想代表),其弟子蘇秦、張儀用合縱連橫之術指導秦統一了六國;西漢三傑之一的許昌寶豐人張良繼承黃石公的《三略》;南陽人智聖諸葛亮未出茅廬便提出“三分天下”之戰略決策,最終形成了三國鼎立局面;安陽湯陰人岳飛領導的岳家軍戰無不勝,阻擋了金嶽南下,打擊了金的侵略,金軍歎服:“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其傑出的軍事戰略和戰術思想體現在其著名兵書《嶽武穆書》中。先後在西漢和唐朝以一城抵擋全國叛軍的兩次睢陽保衛戰發生在商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