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22光伏元件出貨排名,前四躍升40GW+!

2022年中國光伏產業全面爆發,元件市場出貨高峰態勢也依然延續。根據第三方機構以及券商公開資料統計,去年國內企業元件出貨增幅超過50%。且隨著企業的進一步“內卷”,今年全球元件出貨前十的梯隊有望全部“國產化”。

其中,前四家元件企業的市場競爭愈發膠著,按出貨量排序依次為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均為40GW“俱樂部”成員,互相之間的差距僅在“毫釐”之間,例如榜首的隆基綠能僅領先第二的天合光能2GW。

此外,上述龍頭企業均在積極佈局各類高效元件,業內人士認為,此舉將有助於保持行業頭部陣營,N型元件將在兩三年內取代P型元件的主流地位,高效電池元件的量產和推廣程序,對頭部企業元件未來出貨排名有重要影響。

2022光伏元件出貨排名,前四躍升40GW+!

前四巨頭交鋒激烈

根據統計, 2022年TOP 10元件企業的總出貨預計超過240GW,相比2021年的出貨規模約160GW,同比增長超過50%;Top10的門檻達到7GW,比較去年亦提升一倍有餘。

市場集中度也在進一步提高,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繼續穩居前四,2022年出貨量合計約170GW,佔全球新增裝機的2/3左右,與其他企業拉開較大差距,TOP 4出貨在TOP10中的佔比提升至約69%。

細分來看,隆基綠能仍將以超45GW的元件出貨規模,連續三年蟬聯全球元件出貨冠軍。但是,隆基綠能的實際出貨仍略低於年初瞄定的50-60GW出貨目標,出貨同比增幅約為19%,相對也處於靠後的位置。

而以天合光能為代表的追趕者,則進一步縮小與領跑者之間的差距,無論是在N型元件的規模化推廣亦或者訂單中標方面,都十足吸引眼球。2022年天合光能完成43GW的元件出貨,同比增長約73%,較榜首的隆基綠能僅差距2GW,2021年則差距約14GW。

東吳證券預計,2023年天合光能元件將出貨60-65GW,同比增長50%,且看好盈利繼續提升,主要因為受益上游原材料價格快速下降,在手高價訂單帶來盈利提升;預計2023年公司TOPCon出貨20GW左右,享受新技術溢價;矽片產能擴張帶來一體化率提升,成本有望下降。

此外,分列第三、四位的晶科能源、晶澳科技,與第一、二位差距也都不大,2022年出貨量均達到40GW,前四大元件企業在出貨排名競爭上難解難分。

值得關注的是,一體化元件廠的盈利表現優於同行。例如,以一體化著稱的晶澳科技,規劃矽片和電池的一體化率達到80%,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48億至56億,同比增長135。45%-174。69%,在已披露業績預告的元件企業中增幅領先。

其他龍頭元件企業,也逐漸向上遊延伸一體化建設。例如,天合光能去年開始,在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30萬噸工業矽、15萬噸高純多晶矽、35GW單晶矽、10GW切片、10GW電池、10GW元件以及15GW元件輔材生產線。公司稱,透過此次擴產計劃,將進一步提高公司在下一代N型電池技術產業化領域的競爭地位和最佳化產業鏈上下游的整體佈局。

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向記者稱,光伏垂直一體化企業對於全產業鏈上各環節的掌控能力更強、供應鏈條更順暢,無論是產品供需週期、還是產品技術迭代,都會體現出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規模化優勢。但專業化企業的技術在某些環節上會更加專業和有技術突破優勢,“光伏行業向未來行進的路上,還是要靠科技的進步、產業的協同和企業的互信才能走得更遠。”

新入局者掀起風雨

儘管離TOP 4有一定差距,但第二梯隊的競爭同樣激烈,出貨排名第5-7名分別為阿特斯、東方日升、正泰新能,出貨規模均上漲50%以上。

其中,東方日升試圖從提高海外出貨佔比、一體化產能佈局等維度持續提高其行業競爭力;正泰集團去年將其元件業務板塊整合至正泰新能,為提高資本市場估值,正泰新能或需衝擊更高的元件出貨目標;阿特斯也已正式提交A股IPO,2023年度制定了30-35GW的出貨規劃。

突出的“攪局者”則是通威股份,自進軍元件產業後,出貨規模快速增長,已經上升至第8的位置。

據悉,通威股份在2022年陸續中標了幾大央企訂單,包括國家電投、華潤電力、國家能源集團等,總規模超8GW。此外,憑藉其在矽料、電池片端的雙頭地位帶來的成本優勢,通威元件報價整體低於一線元件企業,被業內解讀為透過矽料高收益,補貼光伏元件,搶佔市場。公司產能還在進一步投建擴大中。

光伏觀察人士、興儲世紀總裁助理劉繼茂向記者表示,通威股份是此前矽料漲價潮中的“最大贏家”之一,公司可以從矽料環節賺錢來補貼元件,與其他元件企業打價格戰、搶奪市場份額。通威股份的進入,大幅提高了元件企業的壁壘,一體化的產能與品牌渠道資金需求巨大,將進一步擠壓二三線企業,尤其是主打國內地面電站的小企業。

“2023年之後,矽料產能將嚴重過剩,光伏元件產業鏈的定價權將回到元件端,而通威透過近一兩年的佈局,已進入元件頭部企業,可以不依賴於其它企業,消化自己的矽料和電池片。”劉繼茂稱,未來元件環節會更加集中在品牌渠道、規模優勢、先進技術與供應鏈管理能力的企業手裡。

此外,第三梯隊的元件企業實力同樣不容小覷。一道新能、環晟光伏、尚德電力的2022年出貨規模也到了7GW以上,與第二梯隊的差距不斷縮小。一道新能成立僅四年,卻發展勢頭迅猛,成為業界最備受矚目的一匹黑馬之一,出貨量擠進全球前十;環晟光伏背靠TCL中環,在高效疊瓦元件方面具有較好的技術積累,TOP10榜單隨時可能迎來新的變動。

角逐高效元件市場

隨著光伏技術的持續突破,目前P型元件發展已遇瓶頸,從2022年開始,高效率、低衰性、耐候性強、內部收益率更高的N型高效元件已經逐漸登上“主舞臺”。

天合光能方面對記者表示,新一代至尊N型元件已經實現量產,至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將釋放超過10GW N型元件產能,而到2023年底,天合光能N型元件產能將達到20GW至30GW。效率方面,Vertex至尊高效N型單晶矽元件的視窗效率達到24。24%,創造了大面積產業化N型單晶矽i-TOPCon元件的世界紀錄。

記者從隆基綠能獲悉,公司在研發層面廣泛佈局,覆蓋TOPCon/HJT/IBC各種路線。量產方面,公司最先投入混合鈍化背接觸電池(HPBC)電池技術,2022年底產能有望達到19GW。公司表示該元件產品從效能、外觀還有可靠性方面均具有行業優勢,目前主要面向高階分散式光伏市場,預計2022年底公司矽片/電池片/元件產能分別達到150/60/85GW。

其他頭部元件廠方面,晶科能源N型TOPCon電池一期16GW已實現滿產,量產轉化效率已達25%,且自主研發的182N型高效單晶矽電池實驗室轉化效率達到 26。1%。目前公司二期19GW N型TOPCon產能已開始規劃建設,並將有更高的提效降本目標。

此外,2022年底,晶澳科技N型元件新品DeepBlue 4。0 X釋出。元件功率方面,DeepBlue4。0 X採用了由晶澳自主研發的N型高效雙面電池 Bycium+,基於成熟182mm大尺寸矽片,目前該電池量產效率可達25%以上。

財經評論員王赤坤向記者分析,就市場格局而言,天合、隆基、晶科、晶澳等光伏企業,在積極佈局N型電池片,仍將保持行業頭部陣營。隨著N型電池工藝逐漸成熟,工藝複雜局面將會改進,其規模也將擴大,在規模帶動下,N型電池成本將會下降,屆時,N型電池將充分發揮效率高優勢,對P型PERC電池降維打擊。

“N型特別是TOPCon代表的電池技術,將取代P型PERC電池,佔據市場主流。未來十年,N型電池的市佔率將達到55%-60%,目前屬於藍海市場,佈局N型電池廠商將會分享該技術增長紅利,前景十分廣闊。驅動N型技術開啟規模化量產時代,將推動光伏行業技術發展迭代升級,並進一步產生行業紅利。”王赤坤稱。

炒股開戶享福利,入金抽188元紅包,100%中獎!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