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最近刷微博,突然刷到了一個叫做

#家長的負能量#

的話題。

起因,是一個女孩父母的感情不順,媽媽總是對她說一些極端悲觀的話:

“我死了,你爸爸再找個年輕的吧,他現在什麼都無所謂。”

“反正我死了,你要好好照顧你弟弟就可以了。”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這個女孩說:我知道媽媽的不容易,但媽媽卻不知道這些話對我的傷害有多大。

女孩說:我有一種面臨深淵般的無力感。

其實,不只是爸爸媽媽,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但是,孩子從不應該成為我們情緒的垃圾桶。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電視劇《小歡喜》是一部關於家庭教育的電視劇。

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媽媽吳倩為了修復與女兒英子的母女關係,便送了她一套衣服,並主動約女兒去看電影。

英子心裡非常高興。

在電影院裡,媽媽吳倩和女兒討論影片拍攝太假,英子就告訴她後面的劇情會更真實。

於是媽媽發現女兒看過這部電影,就非常生氣,影片還沒有結束就出來了。

還很生氣地對女兒說:“一部影片看兩遍,有意思嗎?”

英子說:“我想讓你高興。”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結果媽媽根本不領情,認為她這是在浪費時間。

很大聲地朝英子吼過去:“我不需要。”

便轉身離開,留英子一個人站在原地哭。

就這樣,兩個不歡而散。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在家庭教育中,保持穩定的情緒是父母一生的修煉。

如果說,作為媽媽,能心平氣和地與女兒交談,也許結果就會不一樣。

但往往,很多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只要一不順心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久而久之讓親子之間產生隔閡。

作為成年人,我們有能力也有義務在孩子面前保持穩定的情緒。

如果一個人控制不住情緒,就如同洪水猛獸,會瞬間吞噬掉所有的理智,變成一把傷人的利器。

刺進孩子的心裡,變成親子關係中最大的隱患。

之前,微博上一個小男孩因為考試沒有考到95分,被媽媽狠心地扔在了高速路口。

原來,這位媽媽在接男孩回家時,得知孩子考試分數沒有達到95分,媽媽便罵他不爭氣。

把他打了一頓之後,扔在了高速路口,揚長而去。

後來小男孩透過群眾報警把他帶到車裡詢問,男孩很委屈地說“因為沒有考好。”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警察打電話給他媽媽,卻得到這樣的回答:想走法律程式就走法律程式,反正我不要他了。

當時電話中的媽媽情緒一度失控,就是不肯接孩子回家,最後是孩子的叔叔來把他接回了家。

媽媽的態度,一度讓男孩感到心寒。

原來在媽媽心裡,成績好,才能給我愛。

媽媽的壞情緒,有可能會一直存在孩子的腦海裡,有揮之不去陰影。

在《心理諮詢師科學媽媽育兒法》這本書中寫到:

養孩子是一場修行,修的是父母的情緒智慧,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管理情緒的機會。

如果父母不注重自己的情緒,長此以往不僅對孩子的心裡造成嚴重的傷害,更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上面所說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真的很常見。

生活工作的壓力,吵鬧不聽話的孩子,總是讓人心力交瘁,有時候一些傷人的話就這麼脫口而出。

但如果經常如此,卻往往會給孩子帶來難以逆轉的傷害。

曼徹斯特大學的心理學教授Edward Tronick曾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實驗——

靜止臉實驗。

實驗最開始,媽媽會很開心地和孩子互動,孩子的情緒也很好。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接著媽媽變得面無表情,不和孩子做任何互動,態度甚至是冷漠的。

孩子發現了媽媽情緒的變化,臉上的笑容也漸漸消失。

他開始嘗試對著媽媽笑,用手指向別處,用各種小動作引起媽媽的注意。

但媽媽始終不為所動。

不到2分鐘,孩子沒有得到任何反饋,開始崩潰大哭。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而後續實驗也表明:

在母親對孩子冷漠以對、毫無反應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出現心跳加速、壓力激素分泌增加等一系列生理反應。

倘若實驗持續下去,孩子的心理將會受到嚴重創傷。

只是這樣一個表情,時間長了對孩子的傷害都如此之大,更不用說長時間生活在父母的負面情緒裡的孩子了。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而面對父母的負面情緒,孩子往往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也會導致兩種很極端的結果。

一種是把情緒內化。

父母把自己的情緒傾瀉給了孩子,孩子如果無法再把這些情緒發洩出來,就只能自己來消化。

而一旦消化不了,被情緒打敗,就很可能變得畏手畏腳,自卑,怯懦。

在微博上,就有一個孩子稱,因為消化不了母親帶來的負面情緒,他被診斷為了抑鬱症。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第二種反應,就是把情緒發洩出來。

父母把情緒傾瀉給孩子,孩子也把情緒發洩出來。

但如果負面情緒過多,孩子就有可能會和小夥伴產生各種矛盾,會和家長對著幹,變成一個“叛逆少年”。

而他“叛逆”的源頭,不過是在把父母帶給他的情緒發洩出來而已。

當然,在生活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有負面情緒,那這些情緒要怎樣處理呢?

這裡也給大家一些建議。

我們情緒的產生可以大概分為三類:

一種是由孩子產生的,比如孩子不聽話,鬧脾氣;

一種是由婚姻產生的,比如和另一半意見不合而吵架;

最後一種就是其他導致的,比如生活的變動,工作的壓力等。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首先,由孩子引起的情緒。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無數次告訴自己,“不要發脾氣,不要發脾氣”,但看到那個怎麼說都不聽的孩子,還是會控制不住。

這種現象其實是很常見的。

而解決這個問題,一個很好的方式是在家裡設立一個“冷靜角”,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誰覺得自己情緒控制不住,誰就去冷靜一下。

及時離開讓你想發脾氣的現場,冷靜下來再交流。

要知道,人在生氣時,說出的話最是傷人,而最好的決定,永遠是在平靜時做出的。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第二種,和另一半之間的矛盾引起的情緒。

首先,“冷靜角”其實對夫妻也適用,很多時候冷靜下來,事情也會更容易解決。

其次,在很多爭吵中,夫妻都被情緒所掌控,而忽視了原本的問題。

所以,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都完整地表達出來,不要讓對方猜,自己生悶氣。

另外,雙方換位思考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有時候從對方的立場來看整個事件,一下就會明白為什麼對方會這麼想,可能很快就和解了。

當然,夫妻間的溝通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需要互相協調解決。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最後,由生活工作的壓力等造成的情緒。

在這方面,建議大家最好有一些自己的

愛好

,或者喜歡的

運動

透過運動,或者看一些悲傷的影片哭出來等方式,把情緒發洩出來。

或者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愛好上,先遠離壓力源,冷靜下來再處理。

當然,也可以和自己的朋友、另一半來傾訴。

但無論是婚姻中的矛盾,還是生活中的壓力,孩子都不是你的情緒垃圾桶。

壓力和焦慮必然存在,而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是成年人的必修課。

情緒穩定的父母,能教會孩子如何去愛,如何面對挫折,這些東西,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學會控制情緒,是父母一生的課堂

1、找出不良情緒的根源

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經常會出現生氣、沮喪等負面情緒,大多數時候都是想著趕快把孩子的這個“問題”處理掉,而不會去思考讓自己生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自己為什麼會充滿負面情緒?

思考一下就會發現,有時候引起不良情緒的原因並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自己不合理的想法。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比如過分追求完美。對自己和孩子都要求極高,不能比任何人差。

從學習教育到穿衣飲食,樣樣都跟別人比,

稍有一點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構想,就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失敗或是覺得孩子非常不聽話。

不斷提高要求,自己和孩子的衝突也不斷加劇。

2、放低聲音,好好和孩子說

父母往往在孩子犯錯之後,情緒激動,聲音也不知不覺提高了,有的孩子只要聽見父母一吼立刻聽話。

其實這時候不是孩子變乖了,而是心裡產生恐懼。

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研究,父母用“低聲教育孩子” 孩子能更接受。

教育孩子時聲音變低,會讓父母站在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所以,在孩子讓你生氣時,把聲音放低 ,這時教育孩子會被接受。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3、用鼓勵替代責罵

當父母情緒激動時,不知不覺會吼罵孩子,這時候孩子便會出現逆反心理。

如果孩子犯錯,先表揚孩子,再鼓勵孩子,那麼得到的結果完全不一樣。

在孩子考試沒考好時,

對他說一句:“我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下次一定會更棒的。”

有時候,鼓勵比責罵來得有效。

馬克·吐溫曾說:“一句真誠的讚美能讓我多活兩個月。”

所以在孩子犯錯時,不要責罵孩子,適當地給他鼓勵更重要。

4、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許多父母,總喜歡用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教育孩子,所以許多孩子會有壓迫感。

其實教育最重要的是站在與孩子平等的高度,給他們無限的關愛。

父母蹲下來,更容易發現問題背後的真相。

5、離開現場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當我們感覺到負面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不如

暫時離開現場

,到可以讓自己平靜一點的地方來恢復情緒。將情緒暫停,等自己冷靜一些了再出來繼續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家庭生活的瑣碎的確讓我們很難做到總是和顏悅色地對待孩子。那至少不要將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不對彼此造成傷害。

孩子做到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

在孩子犯錯之後,不要急著批評孩子,我們試著站在與孩子同樣的高度,問他為什麼?

我們能從孩子的行為背後找到真正的原因,更好的教育孩子。

一定要等到孩子說:“我想死” 你才肯改變自己嗎?

《銀河補習班》裡有一句話: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種神奇的感受器,他們能感覺到大人是不是真的愛他。

給孩子真正的愛,是不需要用激烈的語言和暴躁的情緒去指責孩子。

而是用最溫柔的力量教會孩子如何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