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從To C到To B,小米如何做好一門“慢”生意?

2009年,國內網際網路迎來第三次大浪潮,PC網際網路向移動網際網路轉移,無數大廠抓住了to C釋放的紅利。

但從2018年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喊“難”,行業競爭激烈、無數網際網路大廠無限擴張也成為這場“喊難”運動中的一個縮影。

特別是,進入網際網路下半場,靠to C壟斷去提高勞動生產效率的時代即將過去,接下來的10年、甚至是20年,誰的生產效率高誰就能存活,網際網路也到了向to B要效率的時刻。

近日,小米召開了首屆企業服務峰會,向外界傳達了小米 to B 業務的發展狀況以及業務目標。小米to B業務部負責人白鵬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第三年做到100億以上的規模,今年大概有20多億規模。”

事實上,不止小米,騰訊、位元組、阿里都在今年,加重了對to B領域的佈局。淘特作為阿里to B的一張明牌,也成為阿里扣響產業網際網路的第一槍。如此看來,小米在此時放出to B業務目標,或許並不意外。

那麼,小米to B業務目前進展及表現如何?對於小米提出這樣的目標,背後又該做出怎樣的思考?

TO B ,小米做得如何?

今年1月1日,小米正式成立to B業務部,白鵬擔任負責人。

從To C到To B,小米如何做好一門“慢”生意?

自從年初成立以來,小米to B業務部主要是從事與研發相關的工作。白鵬表示,“上半年的工作主要是在做對行業、客戶的理解,我們正式投放到市場是在今年5月份。”。

“對於to B業務的營收也沒有太多要求,最重要的是深耕各行業,將行業做透。”,小米創始人王翔表示。

當下,從to c切入to B的網際網路大廠已經不再少數,其中,較為出名的就要屬騰訊、阿里、位元組,相對於騰訊、阿里而言,位元組在to B的佈局時間相對較遲一些。

以企業協作領域為例,目前在企業協作領域,騰訊的企業微信跟阿里的釘釘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受眾已經面向市場,而位元組旗下飛書,目前也僅是在位元組內部使用,三者在to B領域的頻頻出手,對於小米而言,也形成了一種激勵。

事實上,整個網際網路已經處在了一個流量越來越難獲取的情況,對於網際網路大廠而言,切入B端也是遲早的事情。

據《QuestMobile2021 全景生態流量半年洞察報告》研究顯示,目前,國內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規模已達11。6億,而在今年5月更是首次出現增速負增長,MAU同比下降0。1%,流量紅利消散態勢明顯。

從To C到To B,小米如何做好一門“慢”生意?

不僅如此,網際網路大廠包括小米加入to B,或許也可以看作是to C戰火的一次蔓延,更為準確的來說是自身核心戰略的延伸。

峰會上,小米to B業務部負責人白鵬表示,“小米to B業務是小米核心戰略的延展”,瞭解小米的業內人士都明白,小米的核心戰略是“手機x AloT”,在面向B端使用者之前,這一核心戰略主要作用在C端人群,如今,這一領域的打通將受眾使用者從C端延伸至B端。

如今,距離小米成立to B業務已經過去10個月,目前,定製終端已經服務超過15個行業,超過了 50 萬終端,銷量超過 100 萬臺;而智慧生態方面,已經有75%的TOP3地產企業與小米達成合作,覆蓋15個城市。

針對未來1至2年,小米to B業務也提出了目標,定製終端是與合作伙伴共同實現定製終端年啟用增長100萬臺,定製終端市場佔有率增至30%以上。

在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枯竭態勢明顯加速的背景下,大廠們進軍to B領域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小米憑藉在to C領域的優勢,打開了佈局to B業務的市場,就目前的發展以及表現上,小米在to B領域算是取得了不錯的“開門紅”。

然而,對於小米提出第三年要實現100億營收規模的目標,背後引起怎樣的思考?

3年100億 ,小米靠的是“軟硬”兼施?

在to B業務上,小米喊出了“3年實現100億”的口號,達成這個目標要如何去實現?

小米給出的答案是:定製終端以及打造智慧生態。

所謂定製終端服務,主要集中在金融、教育、政務等5大行業,針對移動裝置、人員、績效、內容4個維度輸出定製終端。簡單點來說,就是針對這5大行業的特定人群或企業,輸出定製版本的小米手機、電視、音響、平板等硬體終端。

從To C到To B,小米如何做好一門“慢”生意?

而智慧生態就是圍繞住宅、酒店、養老、公寓、辦公5大行業場景提供智慧生態解決方案,賦能城市的數字化轉型。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如果使用者在家忘記吃藥或是忘記做某件事情,透過小米定製終端設定提醒事項及時間,小米智慧生態解決方案就能在設定時間,提醒使用者完成事項。

事實上,從小米to B業務所覆蓋的場景而言,還是具備一定想象空間,特別是能夠為小米發力新的營收增長點,找到新路徑。就以辦公行業為例,僅是協同辦公市場,在2020年國內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440億元,增速43。5%,這也為小米發力to B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空間。

不同於位元組、騰訊、阿里進軍to B更偏向於軟體以及服務,小米則是傾向於“軟硬體”共同發力,換言之這種戰略的發展前景要更廣一些,因為僅單單賣產品或是服務,所面向的受眾群體及企業不及多條業務線並行的打法那麼廣。

同時,站在小米核心戰略層面,在進入酒店、公寓、地產這些to B場景後是可以幫助小米起到一定的整體展示作用,拉動C端買入更多的配套產品,也解決了小米過往的IoT產品智慧化場景很難得到展示、沒有辦法連成片的這一問題,進一步帶動小米AloT生態閉環的打造。

不過,相較於在to C領域的佈局,小米進軍to B也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挑戰,如何找足夠有市場增量的場景標杆,以及解決to B行業自身所存在的行業痛點,這是小米所必須正視的。

就拿定製終端來講,可複製性並不強,意味著小米需要針對不同企業或場景,定製出不同終端裝置,這也會進一步加大研發成本的支出。

“第三年實現100億”的營收目標,小米或許還需要做出更深層次的思考。

一方面,平衡定製研發成本,這也是實現規模化與營收穩步增長的關鍵點。相比在C端的出貨量,目前定製終端的出貨量只有六七十萬,整體出貨量相對較小,不同於通用終端,定製終端的研發成本要更高一些,這意味著短期內,在定製終端出貨量無法達到規模化之前,小米可能會存在定製研發成本大幅支出的局面。

對於小米而言,要利用已在to C業務端積累的基礎以及自身的產品硬體優勢上,實現對品控、研發、供應鏈管理等細分環節的成本把控,打造出與to C產品具有同樣價效比的定製終端,這樣才能再找到足夠增量行業場景的同時,進一步控制定製終端研發成本的費用支出。

另一方面,就是彌補底層、晶片方面的不足,這可以說是小米打造“定製終端+智慧生態”戰略的核心所在。目前,小米的優勢就在於已經有足夠產品積累,但對生態以及底層的把握還不夠全面。這一點,小米就與華為、阿里形成一定發差,華為的優勢就是有自主晶片以及底層作業系統,但對場景的把握略顯不足;阿里基於天貓精靈這一應用場景,佈局了雲管邊端,投入百億去打造IoT生態。

當然,站在小米側,一定程度上可以將to C領域的打法,延續到to B領域的佈局之中,基於定製終端以及智慧生態的需求點,利用目前在作業系統、晶片上的佈局,打造出合適配套的底層、晶片等基礎硬體設施,包括對最佳化連線體驗,推出能快速連線等底層操作。

結語

段永平曾這樣說:“沒有靠營銷起來並能持久的公司,能夠讓公司長久的唯一辦法就是能夠不斷有好產品。”

在流量紅利日益枯竭的狀況下,網際網路大廠向to B領域做延伸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只有透過不斷的做出好產品,企業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對to B的提速,或許不再是單純開闢一個新業務增長點那麼簡單。

小米進軍to B不單是為了to B,更為重要的是為了更好的佈局to C,這也是諾維格定律中,所詮釋出的意義,當一家企業利用自己的已有優勢延伸至其他臨近市場,才會繼續反哺企業的發展,而小米也在朝著這個方向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