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卻鮮有人知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之中,歷經了滄桑的歲月所流傳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替代的,這其中的俗語是中國祖先們代代相傳的知識與智慧。

俗語流傳到今天,其中有一句俗語相信非常多的人都聽過,“老牛吃嫩草”,這句俗語怎麼來的呢?下面小編給大家講講:

老牛吃嫩草

中國幾千年來都是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像近代以機器代替了人力而變得發達。

古時候的人們在農業上幾乎都使用的是人力和畜生,非常的辛苦。有一句詩句寫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由此可知,古時候人們生產力低下,生存所吃的一粒米,在獲得之時非常的不容易。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卻鮮有人知

剛開始的時候,人們在耕田之時還使用的是人力,後面逐漸的以牛作為了替代。有一天,一位老農民在放牛之時看到牛吃草,而且老牛也只挑著嫩草來吃。老農民再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家的老牛已經不是當年的小牛了,而且老牛因為上了年紀,所以脾胃等生理功能變得非常的差,消化系統也不好,所以它就撿地上的嫩草來吃。

因此有了這一句感慨“老牛吃嫩草”,之後這一句俗語慢慢的推廣流傳開來,後來成為形容一些年紀大的老男人和年紀小的女孩一起結為夫婦,年紀大的男人佔小姑娘的便宜。

曾經有一則非常著名的“老牛吃嫩草”的典故。宋朝之時,張先先生在八十歲的年紀娶了十八歲的小妾,張先先生心中非常自豪,感慨了一首詩,“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紅顏我白髮。與卿顛倒本同庚,只隔中間一花甲。”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卻鮮有人知

因此風流倜儻的張先先生千百年來成了“老牛吃嫩草”最出名的人物。並且也因為蘇東坡隨機賦詩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讓這老牛吃嫩草的典故發揮得淋漓盡致。

那麼“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是什麼?是“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馬不吃回頭草

其實下半句和上半句產生的場景基本都是一樣的。一天,一個馬場的主人在趕馬的時候,休息時坐在草地上,看著馬兒吃草。此時晴空萬里,微風吹拂,草地上的馬兒低頭吃草,而且馬兒吃得很久,主人看著他的馬兒,吃草之時發現這些馬兒吃草總是隻吃前面的草兒,從來不會回頭吃自己身後的草。因此有了這一句“好馬不吃回頭草”。

俗語“老牛吃嫩草”的下一句才是精華所在,卻鮮有人知

“老牛吃嫩草,好馬不吃回頭草”這一句俗語形成之時有特定的時代背景。

不過,這也只是人們千百年來的傳承過程中而形成的俗語,在現代生活不一定適用。因為在現代人看來,人類在進行人生大事的選擇之時,大多都是由自己決定的,年齡的差距不能影響到兩人的愛情。因此在現代的社會,年紀相差較大的情侶和夫妻在現實生活中還存在比較多。

直到今日,這一句話用在生活之中還是非常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