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彭富春:友情之愛

人們首先愛一個事物,然後出於共同之愛而產生相互之愛。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人們共同相愛的事物很多,但最值得愛的是智慧之道。也許智慧有許多種,但最高的智慧只是愛的智慧。由此,愛智慧便回到了愛自身。

彭富春:友情之愛

■ 文| 彭富春

不同於親情,友情或者友誼不是基於血緣關係,而是基於精神關係。如果說親情是愛親人的話,那麼友情則是愛友人。但友人不是親人。

不過,友誼這個崇高的字眼在現代卻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踐踏。最令人注目的形態是狐朋狗友的關係。聯絡狐朋狗友的紐帶只是個人的慾望。由於個人的慾望相同,人們聚集在一起相互刺激並且滿足這一慾望。例如,酒肉朋友的關係就不是作為一個完整的具有豐富個性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只是作為酒囊飯袋的關係。正是因為這一紐帶只是基於個人的慾望,所以它在根本上是不牢固的、不可靠的。當個人慾望所引起的衝突發生的時候,人們就會把這一紐帶撕裂成碎片。

江湖義氣似乎比狐朋狗友的關係高出一籌。這裡不是個人的慾望,而是義氣成為了聯絡的紐帶。源於義氣,人們有難同當,有福共享。不僅如此,而且人們為了義氣,敢於兩脅插刀,不惜犧牲性命。但是義氣不是基於一個生活世界的普遍的原則,而是出於對同伴無條件的效忠。但同伴自身從來不是確定的,他可能行善,也可能作惡。這樣就使義氣成為了一種十分狹隘、庸俗的尺度。在義氣的英雄行為中,我們往往看到那尚未生長的萎縮的個體。由於義氣,個體不可能成長到自身可能到達的存在的高度。

不同於慾望和義氣作為人的關係的原則,友誼的原則不是其他什麼東西,而只是友誼本身。這看起來是無意義的同一反覆,但它卻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也就是守護友誼自身的純粹性。人們說,友誼是友愛的關係,而朋友則是友愛之人。但人們為什麼會相互友愛呢?這在於人們首先愛一個事物,然後出於共同之愛而產生相互之愛。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人們共同相愛的事物很多,但最值得愛的是智慧之道。也許智慧有許多種,但最高的智慧只是愛的智慧。由此,愛智慧便回到了愛自身。

於是,友誼作為對於智慧之道的愛在根本上就是追求愛自身。因此,一方面,道不同不相與謀,各自走著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同窗為朋,同志為友,志同道合者便結成了友誼的伴侶。對於友誼來說,最為重要的不是關涉到這個友誼的個人,而是這個友誼自身,也就是它所建立的關係。在這樣的意義上,友誼不是朋友的友誼,但朋友是友誼的朋友。這無非意味著,不是朋友規定友誼,而是友誼規定人。友誼有一種驚人的感召力量,將朋友聚集在一起,並使人服從這種關係。例如,是什麼使伯樂和鍾子期相知呢?正是那音樂所達到的高山流水的無上意境。

但友誼是在個人的友愛之中實現自身的。在個體尚未生長的地方是不可能發生友誼的。因為在這裡人生活在一種無分別的社會關係中,所以人與人都是一致的。人既沒有理解自身的獨特性,也沒有理解他者的他樣性,因此既沒有差異,也沒有同一,由此沒有對於友誼的渴望。人只有擺脫了這種社會的關係之後,才能成了獨立的個體。作為如此,人同時又與作為他者的他人共同存在於生活世界中,這樣一種對話和交流便使人與人之間的友愛成為了可能。

友誼只能是獨立的個體之間的平等關係。一種不平等的友誼並不是真正的友誼。友誼不是單方面的施捨。同情和慈悲意味著一方是給予者,另一方是被給予者。他們之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主客體關係。友誼也不是互為手段。人們一般主張“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但這只是一種貌似利他而實是利我的自我中心主義。人以自己為出發點來建立和他人的關係,將自身作為目的,他人作為手段。與此相反,平等的個體在友誼中既把自己變成自由的,也把他人變成自由的。這裡所謂的自由是指從自我本身解放出來,即人與他自身的生存及其慾望徹底分離。只有把自我的利益拋諸腦後,人才能投入一種純粹的友誼之中,去給予和相互給予。

但友誼的聚集不是僵硬死板的一致,而是讓個體的差異化為同一,又在這同一中顯示出差異。由此,友誼就促進了個體精神的豐富發展。人向他的友人不斷展示其個人的獨特性,但一個獨特性與另一個獨特性相遇時便會顯出自身的有限性。於是,友人的獨特性就成為了自身獨特性無限發展的豐富源泉。憑藉如此,友誼在人類精神史上開放出許多奇異的花果。如歌德與席勤的關係使他們寫出了歌頌人類尊嚴和崇高的詩篇。馬克思和恩格斯偉大的感情溶入了為人類解放而獻身的輝煌事業。友誼作為關係是一金色的紐帶,將自由的人們聯絡在一起,共同進入到生活世界的遊戲中去。

彭富春:友情之愛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美學原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