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彭富春:老子思想中“道”的自身

老子標明瞭道與存在的關係、道與思想的關係、道與語言的關係。正是在這三重關係中,道將自身作為自身揭示出來。

彭富春:老子思想中“道”的自身

■ 文| 彭富春

道是老子思想最核心的語詞。但什麼是道的意義?道的本意是道路,為人所行走。後來它不僅指人行走的道路,而且也指事物存在和發展執行的道路。因此,道常常被理解為萬物的本性和規律等。與一般對於道的理解不同,老子所說的道並非是具體個別的此道或者彼道,而是道自身。但這個道自身又是如何的?

老子在《道德經》第一章對於道有一個簡明的規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實際上是老子思想關於道的一個論綱。其中,有與無相關於道的存在;觀相關於道的思想;不可道和不可名相關於道的言說。透過如此,老子標明瞭道與存在的關係、道與思想的關係、道與語言的關係。正是在這三重關係中,道將自身作為自身揭示出來。

老子首先揭示了道與存在的關係。只要道是道的話,那麼它就是存在的,而不是虛無的。“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道是德的規定,德是道的實現。故道是天地間最根本性的存在。道看起來是似有似無,若明若暗,神秘莫測。但道卻真實存在著,有物、有象、有精和有信。作為存在,道不是顯現為多,而是顯現為一。這個一既不是作為整體之中的一,如一個事物或一個存在者,也不是作為事物整體的一切,構成了許多一的集合。同時,它也不是貫穿於萬物的某個元素,成為了它們的共同性質,而是使事物成為可能的“統一”。這個統一是聚集的力量,它使事物統一於自身併成為統一體。只是透過道的一,天才成為了天,地才成為了地,萬物才成為了萬物。故老子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萬物得一以生。

但作為存在的道既不能理解為天地,也不能理解為天地間的萬物。道只是道自身。如果道自身區別於天地及其萬物的話,那麼它自身就是虛無。於是,道自身既是有,又是無,是有與無的同一,亦即存在與虛無的同一。

就存在維度而言,有無的同一性是道的本原性的規定,而所謂陰陽的同一性只是次要的規定。“萬物負陰而抱陽”中的陰陽並不能等同於本原性的有無,不如說它們是在有中的進一步區分,亦即作為陽的有和作為陰的有,從而成為了有的兩種模態。在陰陽的區分中,本原性的無被排除掉了。與此同時,作為無的有也隱而不現。但是有無的關係經常被陰陽關係所代替,這樣道不是成為了有無之道,而是成為了陰陽之道。然而陰陽之道必須回覆到有無之道中去。唯有如此,陰陽才能從有無的生成中獲得力量,併成為有的兩種模態。

彭富春:老子思想中“道”的自身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禪》,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海德格爾與老子論道》,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