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人到中年, 不再喜歡跟領導一起吃飯,深有感悟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雖然會面臨很多的選擇,但誰也不知道每一個選擇的背後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結果,但無論結果是怎樣的,在我們作出選擇後,就要積極去面對;人生很短暫,轉眼間我們就已經揹負起了各種責任;對於中年人來說,我們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了

餘秋雨說過:

男性的第一魅力是責任感

;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

人到中年,才真正明白什麼是責任,才真正明白生存的艱難,做人的辛苦;也只有把家庭的責任重擔托起,我們才能夠更好的去努力工作

2017年,由於一次跟領導應酬,喝得吐血,後來住院了,領導來看了一次,就再也沒有來了

我也不怪他,他有他的工作

可是,我的家人陪著我住院一個多月,他們也要上班,他們也要生活,我真的是拖累他們了

2018年,康復出院,繼續上班;有一次抵抗不住酒癮,在和領導的飯局中,繼續狂飲,再一次住進醫院;這次,在住院的時候,包括一起喝酒的領導,沒有一個來;最後來看望的卻是最親的親人

我想,我再也不能讓我的親人擔驚受怕了;所以,決定再也不拿自己的身體去和領導喝酒了

這是同事小浪的感悟

年輕的時候,誰都想要進步,誰都想要求要進步。八小時之內要求工作能力強,八小時之外就是喝酒能力強

以前為什麼喜歡跟領導一起吃飯?飯桌上酒量表現好,就是能力好;飯桌上會講話,就是情商高;飯桌上會來事,就是有本事等,只要領導吃好喝好,你的前途就好

人到中年,已經碰到天花板了,晉升是不可能了。即使再能喝,年輕人的優勢明擺在那裡,不僅年輕有活力,還學歷高能力強,你就是喝死,晉升也輪不到你了

以前一日三餐,早上連中午,中午連晚上,可以繼續幹;現在不行了,喝一次,胃痛一次;一個月後見酒還想吐;真的是歲月不饒人

中年,是年齡段介於“青年”和“老年”之間的年齡,沒有明確的年齡劃分,泛指上有老下有小(或未成家)的年齡者;基本定義為四、五十歲的年齡

人到中年,該吃的吃過,該喝的酒也喝了,見慣了排場,聽夠了阿諛,自然風輕雲淡,不再喜歡跟領導一起吃飯,少了一絲拘束,落得一份清閒

就好比兩個圓,原本是有交集的,但後來都向兩個方向發展,所重合的區域越來越少,逐漸的變成了分開的兩個獨立的圓了

其中的一個圓就是我們的目標,而另一個圓就是實現目標的方法

職場上,人未到中年和領導吃飯居多,這是社會常態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從進入市場經濟以來,社會就一直是靠關係支撐起來的社會

想要發展就要和領導搞好關係,想要搞好關係就只能請領導吃飯,要請領導吃飯,還必須注重排面,注重排面就需要高額消費,而高額消費又影響了自己的經濟收入,提高經濟收入的方法就是提升自己的職場地位,最終又回到了和領導搞好關係

正是長期這樣的迴圈讓我們職場人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無論是領導,還是普通員工都無法從中擺脫;最終的結局就是:職場初期總是離不開和領導飯桌上相見

到了中年,身在職場,就不需要和領導吃飯了嗎

剛才說到了具體的目標,職場初期是為了經濟收入有所增加,但是到了中年,職場奮鬥的目標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變:或者目標轉向家庭,或者目標轉向安逸,或者目標轉向生活;無論是哪一種,陷入迴圈的圓圈中都斷了一環,最終的走向便不再匯入到必須和領導吃飯了

事實上,中年人在職場對經濟目標已經沒有了過分的苛求;他們大多已經看清了現實,認識到了自己能力的天花板,慾望也已經大大減少;所以,失去了具體向上的目標追求,自然便不再有攀附領導,得到領導認可的衝動和意願

中年人不喜歡參加應酬,不僅是不喜歡跟領導吃飯,也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老鄉聚會;吃飯只願意三五個好友,沒有任何功利思想純粹地喝酒聊天

人到中年,經過多年的職場歷練,知道在職場混,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手裡的資源;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互幫互助,你幫不了別人,別人也不會幫你;即使有人幫了你,你就欠別人一份情;吃飯喝酒解決不了問題,陪領導喝酒也不會解決,領導勉強幫一把,自己在領導面前就矮一分

陪領導喝酒,必然有所求,但人到中年,品性、能力、資源基本定型,自己清楚,領導也明白,陪領導吃飯是“做無用功”

年輕時,能力、人品、個性等方面,領導都不清楚,在酒桌上是一個展示的機會,同時透過陪領導吃喝,可以結識更多人,是“積攢資源”的機會

因此年輕人陪領導吃飯是可以的,而中年人不需要“展示”,陪領導吃飯的動力不足

撇開感情不談,陪領導吃飯也是有“動機”的,中年人沒有“動機”或者清楚有“動機”也無效,因此也就慢慢淡出了領導飯桌

當然,正常的工作聚餐、交際還是會參加,只是主動性下降而已

其實不論年紀大還是年紀小,多數人都不大喜歡和領導一起吃飯,因為和領導吃飯不自在,不敢開玩笑,也不知道說什麼才合適,生怕萬一說錯話讓領導不高興,還是平級的同事們在一起吃飯無拘無束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