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今天是

國際罕見病日

歐洲罕見病組織於2008年2月29日發起並組織了第一屆國際罕見病日,旨在提高社會公眾和政府對罕見病及罕見病群體面臨的問題的認知。特意選在2月29日這個四年才有一天的日子,就是為了加深公眾對“罕見”二字的理解。其後,為了方便紀念,各國統一將

每年二月的最後

一天

定為國際罕見病日。

提起罕見病,人們心頭不免掠過一絲憂傷。它的未知與神秘,讓我們不得不正視

醫學的侷限

,也讓很多孕媽和寶媽擔憂和忐忑。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罕見病其實不罕見

所謂罕見病,顧名思義,是指那些發病率極低的疾病。又稱為“

孤兒病

”,一般為慢性、嚴重性疾病,

常危及生命

中國目前對罕見病尚無官方定義,更無罕見病患者的權威估算人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罕見病為患病人數佔總人口的

0.65‰~1‰

之間的疾病或病變。由此推算,就算按照最低發病率,中國的罕見病患者也逾千萬。

千萬級的數字

,是不是可以說罕見病的群體也並不罕見呢?

以上只是理論上冰冷的數字,在現實生活中,

白化病、苯丙酮尿症、血友病、線粒體病……

這些疾病名稱相信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曾經聽說過甚至遇見過。近年來,隨著國家和媒體越來越重視,“

人魚寶寶

”(並腿畸形)、“

瓷娃娃

”(成骨不全症)、“

牽線木偶人

”(多發性硬化症)等被賦予詩意的疾病代稱也越來越為大眾所瞭解。不管是直白的名稱還是美麗的代稱,其實罕見病離我們並不遠。而這些文字後面承載的,其實都是罕見病患者難以言說的痛。

家庭難以言說的痛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罕見病是如何發生的呢?

研究表明,80%以上的罕見病是由

遺傳因素

導致的,且50%以上的罕見病會在

出生時

兒童期

發病。簡單來說,如果夫妻雙方存在

相同的缺陷基因

,下一代就很可能患病,而且這個疾病的發生,早在

精子和卵子結合的那一刻

開始就已經不可避免了。所以,從根本上防止和減少罕見病的發生,“從娃娃抓起”這句口號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

孕前及產前檢查

開始,醫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降低包括罕見病在內的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

孕期要做8次檢查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針對所有計劃妊娠的夫婦,首先應該做常規的保健,評估是否有妊娠的高危因素,如雙方的健康狀況、既往是否有慢性疾病、家族史和遺傳病史,是否不宜妊娠。完成包括心肺聽診、計算體質指數(BMI)在內的全面體格檢查。

孕前必查的檢查應包括血尿常規、血型、肝腎功能、空腹血糖、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專案。特殊地區(兩湖兩廣等)還應增加地中海貧血的篩查。同時,女性朋友還可以增加TORCH篩查、性激素六項、甲狀腺功能、營養素檢測、葉酸代謝基因等。男性朋友可以提前做精液檢查。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擴充套件性攜帶者篩查,幫助發現部分隱性遺傳病(包括脊肌萎縮症、地中海貧血、遺傳性耳聾等)的攜帶者。如果夫妻雙方有遺傳病史,推薦遺傳諮詢,以進行有針對性的遺傳學檢查和諮詢。

針對準媽媽們,無論是初次懷孕還是再次妊娠,請務必按時按量完成產前檢測。世界衛生組織釋出的孕期保健指南推薦產前檢查的次數為8次。我國根據相關國情,中華醫學會指南

推薦的產前檢查次數為7次~11次

。有高危因素者,酌情增加次數。

定期產檢 意義非凡

國際罕見病日|罕見病離我們有多遠?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論準媽媽們經濟收入如何、文化程度怎樣,總有小眾群體想在孕育新生命的這場大戲中將“我行我素的傲嬌孕媽”表現得淋漓盡致。不聽從醫生建議、拒絕產前檢查……更有甚者,

憑藉曾經的一胎經驗,否定檢查的價值

,將“二胎當豬養”貫徹到底。

遺憾的是,這類寶媽的孩子往往因為

錯過最佳檢查時機

,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不僅增加分娩風險,危及胎兒和寶媽的生命,甚至直接分娩出患有罕見病的出生缺陷兒,給家庭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負擔。

雖然罕見病擁有高誤診、高漏診、用藥難等諸多難題,但國家也在

不斷出臺利好政策

。國家衛健委釋出的

《罕見病診療指南(2019年版)》

涵蓋了常見的121種罕見病,提供了簡明扼要的診療流程圖,大部分罕見病都與遺傳因素相關,產前檢查中也有一些檢查可以篩查出部分常見的罕見病。

地中海貧血是最常見的單基因疾病之一,高危地區計劃懷孕的夫妻可以提前進行該疾病的基因篩查,指導懷孕。必要的時候,我們可以獲取胎兒的基因型,有條件的準媽媽還可以選擇

無創產前檢查(NIPT)

來篩查胎兒的遺傳資訊。目前第二代的無創產前檢查(NIPT plus)可以篩查的染色體異常疾病擴增至100種,而這其中也包括了許多常見的罕見病。

對於有高危因素的準媽媽,尤其是有過罕見病胎兒孕育經歷的準媽媽,最優的方案是孕前對既往罕見病患兒進行詳細的遺傳學查因,明確患兒的遺傳學病因,評估再次妊娠的再發風險,從而指導適宜的妊娠方式;妊娠後,推薦選擇

介入性產前診斷

來對胎兒進行相關的遺傳學檢測,判斷胎兒是否攜帶同樣罕見病的遺傳變異。可惜的是,臨床上遇到的該類家庭,經常是到中期妊娠階段才到遺傳門診諮詢,且患兒未曾進行過任何遺傳學檢測,甚至患兒已經夭折,這樣就錯失了明確患兒病因的機會或錯過最佳的產前診斷時機。因此,推薦有相關高危因素的女性在孕前接受遺傳諮詢,進行相關的檢測,比如針對染色體病可以採用染色體核型分析、染色體微陣列分析(CMA)、高通量測序技術(CNV Seq)等檢測方法;針對單基因疾病可以透過全外顯子組測序等技術進行檢測,以期儘早明確患兒遺傳學病因及來源,達到優生優育的目的。

當然,還有一些罕見病不能在胎兒期發現。其中有部分型別,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症以及耳聾等疾病,也可以在出生後進行新生兒篩查便於儘早發現、及早干預。

總的來說,

罕見病離我們的距離

其實就是認真孕前檢查和孕期檢查的距離。提高全社會對罕見病的認知和對罕見病患者的關愛,首先應該提高準爸準媽對罕見病的認知和對孕產期相關檢查的重視。

作者|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婦產科 劉博

稽核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 馬良坤教授

策劃|譚嘉 餘運西

編輯|欒兆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