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2021搖號落幕,作為普娃家長,你的選擇做對了嗎?

依依媽按:作為去年經歷了小升初的媽媽,對於今年第二屆小升初搖號我依然十分關注,也看到了朋友圈裡的各種欣喜、失落或淡定。

面對是否要搖號的諮詢,我的回答通常是:看情況,要看孩子學習的情況,看對口學區的情況,看家長的情況……

校友大頭獅的這篇《搖號不是兒戲,適合才是最好》寫得比較中肯,推薦給還在為此斟酌的家長參考。

搖號眾生相

2021搖號落幕,先來看看朋友圈和雞血群裡的搖號眾生相,主要是三類人:

1.       女神眷顧的幸運福娃

2.       心有不甘的滄海遺珠

3.       安心對口的吃瓜群眾

拿小升初來說,粗略計算,3。45w人參加搖號,大概佔應屆總人數的1/4,而所有民辦招生人數又佔了3。45w的1/2。所以,別看朋友圈熱鬧不已,真正去民辦的學生總數差不多隻有應屆生的1/8,而滄海遺珠同樣也是1/8左右(此處為極其粗略的估算)。

但,不管怎樣,吃瓜群眾才是真正的大部隊!

吃瓜群眾=【絕大部分】死心塌地對口+【小部分】民辦初中直升+【更小部分】“三公”錄取。

其實,還有兩種人,我們稱他們為

“實力霸屏的中籤大牛”

和“

提前上岸的神秘高手”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牛”,特別牛,但在朋友圈和雞血群的表現卻往往截然相反:

一種是高調曬圈昭告天下

——“天道酬勤”,相信實力到一定程度一定可以左右運氣!

另一種低調得不能再低調

——恨不得未來四年都消失在眾人的視線中直到自招成功。

那麼,還未經歷搖號的朋友們,你們想成為哪一類人?

關於民辦的建議

【民辦小學】

因為學費瘋漲,教學減負,價效比真的是穩步下降(注:九年一貫制因為小升初的優勢除外)。

而事實上,學費瘋漲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區分生源。對學校來說,既然我沒辦法招牛娃,至少我也要招些願意為教育增加投入的家庭,這類人裡的牛娃比例感覺相對高一些。也算是“曲線救國”“一舉兩得”了。

建議:

幼升小階段最關鍵的選擇其實就是確定“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如果是體制內,那麼我想說盡管減負,儘管部分課程縮減,儘管搖號影響了生源質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一流民辦依然會在大多數方面勝過所謂的好對口。

也有精明的家長會看價效比,那自然也沒錯。另外也要兼顧接送路程等客觀因素。而高直升率的九年制民辦肯定還是很多人心中不錯的選擇。

相比價格在天上飛的學區房,無成本的搖號自然是普通家長可以一試的機會。在瞭解目標學校的教學風格課程設定的前提下,家長可以任性地搖號。

Ps,只要還有足夠的人對民辦熱情不減,那麼民辦的學費就還會繼續上漲……

【民辦幼兒園】

因為民辦小學的不溫不火和價效比下降,造成以幼小銜接課程以及內部推薦民辦小學為特色的民辦幼兒園明顯遇冷,除了個別top的還能供不應求之外,中低檔的民辦幼兒園前途堪憂。本來嘛,幼兒園雞血真的是很容易“雞”傷孩子,特別是那些晚熟的男娃。

建議:

走體制外路線的可以選擇那些有優秀外教且軟硬體出色的國際園或者12年一貫制的幼兒園。走體制內,但是爹媽工作太忙實在無力雞血也沒有時間接送機構的,可以考慮那些善於“早教”的民辦園。其餘的,包括那些還沒有確定體制內或者體制外的,真的就公辦上上吧,一級園也就幾百塊,真的太實惠了。平時各種羊毛捋半天也就便宜幾塊錢,到了選幼兒園這種一個月差大幾千甚至一萬多的時候怎麼就這麼想不通呢?

對了,大家都說好的公辦示範園可不是誰都可以去的,需要爹媽好好“雞”一下自己的人脈。

【民辦初中】

因為菜中受到的政策傾斜(名額到校),且第一年搖號失敗的學生大多都回到了原對口,民辦初中成了“免費抽個獎”的機會。因此第二年參與人數大增,各類冷門減少。但要注意的是每一年的形勢都不同,參加搖號還是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建議:

TOP牛不管對口如何優先追求TOP學校(三公,公特或者民辦);普通牛對口好的去對口,對口差的搖號一流或二流民辦;普娃去對口,不建議搖號民辦或最多二流民辦。當然,曾經幼升小的滄海遺珠且在五年裡始終臥薪嚐膽的孩子可以去搖一流民辦。

後面將詳述最後一條針對普娃的建議。

搖號不是兒戲,適合才是最好

時下有個論調,說的是“所有沒有優質對口的普娃都應該去搖號,而且要麼不搖要搖就搖最好的”。針對這個不負責任且愈來愈大聲的言論,我想多說幾句。

做這種重要的選擇時,最大的考量應該是對自己孩子有沒有實際的好處,這個應該沒有人反對吧?政策給了你一個相對公平的環境,但是具體怎麼做要每個家庭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分析。

No.1學習進度和難度的差距

先來看看初中和小學的生源差異。鑑於孩子的成長規律,哪怕在幼兒園階段大劑量雞血,這點老本最多也就在小學階段撐一兩年,再往後靠的就是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所以,小學入口的生源差距並不難追,只要孩子在幼兒園階段有一些基本的學習鋪墊,那麼完全可以透過未來一兩年的認真和勤奮實現超越。

然而,如果換成初中,那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經過小學五年的磨練,相當一部分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已經基本固定,加上不同學校和校外機構在學習進度和難度上的差異,最終個體的差異已經遠遠大過五年前。

我們來試圖量化一下五年中積累的學習進度和難度上的差距:

語文

差距不大,完全由校內考試的難度來主導,個人比較過普通公辦和民辦的考卷,基礎+閱讀理解的難度差距最多也就是一兩個學期。而超前的最多也就是古詩文。

數學

的情況就不同了,差距主要在難度。校外高階班加上一些民辦的奧數提高班可以積累起非常明顯的差距。如果按照某機構的班型來表示,普通公辦的良好水平是“敏學”,雞血民辦的良好水平是“勤思”,衝刺一流民辦的牛娃水平至少就是“創新”甚至“創新A”。

英語

的差距就更明顯了,劍橋五級中的PET就是普通高中生的水平了,而這僅僅是牛娃的入門水平,相當數量的孩子已經在FCE的水平,且口語優秀,溝通無障礙。

儘管這樣的民辦初中錄取標準已經成為過去,但是這個牛娃群體依然是堅定搖號的主力。試想一下,這樣的差距在一個班裡學習,孩子該有多大的壓力?

No.2學習效率的差距

如果說實力的差距可以蜜汁自信+選擇性無視,那麼實打實的作業將很快把所謂的“福娃們”從夢想帶回現實。大量的作業其實從開學前的那個暑假就開始了,這也是學校給學生的一個下馬威。目的就是讓學生明白如果沒有超高的學習效率和堅實的基礎,未來的四年將度日如年。

很多以前在公辦排名前列的孩子會後悔進了一流民辦,首先提到的必然是超常的作業量。如果連作業都難以為繼,那還談什麼考試談什麼排名談什麼升學。

所以,

如果孩子真的是要去一流民辦,那麼小學的五年特別是最後兩三年裡,“快樂教育”只能是“身體忙碌而內心快樂”了

。如果不能提前適應這樣的高強度學習,那要在預初突然變身“大力水手”也只能是痴心妄想罷了。

No.3 心理承受能力

這也是終極拷問,因為基礎也好,效率也好,大不了我就墊底,有競爭就總有落後的,這本來就是現實。說白了,哪怕是墊底,未來也不一定就成不了才,只是說明孩子現階段的學科學習確實不理想罷了。

真正的問題是,有些孩子沒法正視這個差距,最終導致心理失衡,甚至做出極端的舉動。又或者躺倒不動,甘心落後,一個班四十人,老師是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在這種缺乏主觀能動性的孩子身上的。

No.4家長的心態

家長有僥倖心理,以為孩子只是晚熟,到了好學校會跟著牛娃慢慢進步,況且被虐也是一種鍛鍊,哪怕墊底也好過在菜中無所事事。這種邏輯其實也說得過去,但是前提就是孩子自己“想要”,而且心理素質能撐得住。

這時候會有人提到分層教育,學校會兼顧不同孩子的基礎。這話沒錯,也是事實,但是仔細想想,分層和家長選擇一流民辦的初衷是不是有那麼一點矛盾了?既然上不同的課,做不同的作業,那麼縮小和牛娃之間差距的願望不就漸行漸遠了嗎?而且,補差這件事進退兩難,補多了孩子受不了壓力,補少了又沒成效。老師精力有限,那到底在尖子生還是後進生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呢?如何平衡是個問題。

況且實在無法接受菜中氛圍的家長完全可以考察一下二流的民辦,平衡一下自己的訴求和孩子的真實情況,從而做出更為理性的選擇。

有些家長在替孩子做選擇時會安慰孩子:“沒關係,我們盡全力,盡力就好,爸爸媽媽永遠支援你。”可結果呢?看到辣眼的分數,看到垂頭喪氣毫無鬥志的孩子,還能保持當初的淡定麼?其實,

很多家長心理素質也不行,自己的心態也崩了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雖然身在普小,但是卻始終高標準要求自己,且有著強大內驅力的孩子。在幼升小階段因為種種原因錯過了那些更適合他們的學校,如今在小升初這個更重要的轉折點,他們必須把失去的東西找回來。

寫在最後——沒有免費的午餐

有人會問,那些慫恿普娃盲目搖號的人到底為了啥?很簡單,當家長和孩子在一個不適合自己的環境裡備受打壓無所適從的時候,才是趁火打劫的良機,家長們進退兩難,只能任人宰割。

在這個日益內卷的時代,“沒有免費的午餐”,每個人都應該時刻保持警醒。在這裡再次奉勸一些家長多動腦子,凡事都要講邏輯講事實,少看裝神弄鬼的文章。

另外,千萬不要去那些隔三岔五測試忠誠度的群,因為那裡將是一場洗腦和被洗腦的盛宴。最終你失去的絕不只是大把的應該用在雞娃上的時間而已。

一旦時機成熟,割韭菜是必然的,到時候孩子走錯路,家長破了財,所謂“人財兩空”。

1

END

1

MORE | 更 多 原 創 幹 貨

學 習 習 慣

育 兒 日 志

英 語 啟 蒙

語 文 數 學

2021搖號落幕,作為普娃家長,你的選擇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