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作者 | 朗讀君

《西遊記》改編的電視劇、動畫片、原作、甚至是改編的電影,多是很多人的心頭之愛。

可你知道流傳了400多年的《西遊記》劇情中,存在著漏洞嗎?

這個漏洞就是:

西天取經的路上,師徒四人一直以饅頭充飢,即使吃其他食物,也都是青菜、豆腐之類的常見食品。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西遊記》的西遊之路,路途遙遠。

唐三藏常常將“貧僧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掛在嘴上。

“東土大唐”是中國,“西天”是印度,在取經的路上,途徑了吉爾吉斯坦、烏茲別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等多個國家。

這些國家,難道都是以饅頭青菜為食?

自然是不可能的!

提出這個“漏洞”的人,想必是專門研究《西遊記》的學者吧?

其實不然,這個“大bug”的發現者,僅僅是一名五年級的女孩——馬思齊。

不僅如此,馬思齊還發現:

師徒四人一路上所吃的食物,與當今江淮地區的飲食習慣十分類似,而《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正是淮安人。

於是,她大膽猜測:

作者一定是將自己所熟悉的食物帶入進《西遊記》中,使得師徒四人一路上的食物,從未改變。

馬思齊將他的疑問寫進了作文中,並進行了具體分析,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認可。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經過同意後,老師將馬思齊的作文公佈到了網上,並大力讚揚了孩子的觀察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強。

沒想到的是,這篇作文,竟引起了相關文學專家們的注意。

他們非常認可馬思齊同學的發現:

馬思齊同學的發現,說它是《西遊記》的漏洞,也是可以的。

但我更認為,這是一種寫作上的“錯位”,畢竟《西遊記》是一本天馬行空的神話小說。

不管這是“漏洞”還是“寫作錯位”,我們能肯定的是,馬思齊同學是一位擁有優秀觀察力的孩子。

高爾基說過:

仁慈的上帝賜給我們兩耳和雙眼,為的是世上發生的一切,我們應該耳聞目見。

教會孩子用雙眼、雙耳,多留心觀察日常之物,也是他受益終生的能力。

01

牛頓能“看到”蘋果落地

你能“看到”什麼?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

觀察對於兒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陽光,空氣,水分對於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樣,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一位叫李正澤的8歲小男孩,透過觀察自己養的兔子,獨自創作出了一本中英文童話故事書《兔子英雄記》。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喜歡小兔子的人很多,但認真觀察小兔子,並寫成書的人,卻少之又少;

正如很多人都能“看到”蘋果落地,而唯獨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

其實這一切,都和孩子的“觀察力”密不可分。

善於觀察的孩子,能發現許多生活中的奧秘,也能發現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細節之美。

每個孩子,天生都是小小觀察家。

正如初一語文課本《童趣》中寫道的那樣:

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驅動著他們隨時隨地觀察。

觀察力,可不僅僅是眼睛所看到的視覺觀察,還包括了聽覺觀察、嗅覺觀察、味覺觀察和觸覺觀察。

視覺觀察,是最常見的、也是孩子最愛做的事。例如蹲在地上看螞蟻搬家一下午,這就是視覺觀察。

聽覺觀察,同樣也常見,例如我們在夏天裡,常常豎起耳朵,聽了一個夏日的蟬鳴。

嗅覺觀察,即用鼻子“觀察”,去公園聞遍百花香,以此區分不同的花卉。

味覺觀察,即透過味覺來輔助我們記憶。甜甜的西瓜、苦澀的中藥,這些都是味覺觀察輔助我們記住的。

觸覺觀察,即用手去觸控,毛茸茸的小狗、黏糊糊的橡皮泥,這些都是觸覺觀察得知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藉由與生俱來的觀察力,認識和感知這個世界的。

但,觀察力是會受到後天的影響的。

父母如何引導,決定著孩子的觀察力,是與日俱增,還是節節倒退。

最典型的破壞孩子觀察力的行為,就是打斷孩子的探索,扼殺他的好奇心。

02

5道有趣的觀察力測試題

你家孩子的觀察力,強不強?

首先,我們來看5道觀察力測試題:

1、在一群母雞中找到公雞(提示:公雞有雞冠)。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2、好多幽靈好可怕!有隻小白熊混進去了,找出來吧。(提示:小白熊有兩隻耳朵)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3、有隻小白兔藏到貓咪堆裡啦!(提示:小白兔有長長的大耳朵)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4、在這堆圖案裡找到大熊貓。(提示:左邊中間區域)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5、在這裡邊找出四葉草。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你都找到了嗎?

據說,大多數的大人,很難全部找到;反倒是孩子們,都輕易看穿了。

03

為什麼要強調觀察力?

同樣是觀察,觀察力強的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可注意到很多細節之處;觀察力相對弱的孩子,卻只能發現個大概。

達爾文曾經說過:

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

這也是為什麼,只有達爾文能提出“進化論”的原因之一。

雖然我們不指望孩子成為下一個牛頓、下一個達爾文,但培養孩子優秀的觀察力,進而提高他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1、觀察力,是第一學習力

孩子在學習中,最常見的“粗心”,就是觀察不夠細緻引起的。

粗心的本質,就是觀察力啟蒙沒做到位。

從小學一二年級開始,就將觀察力不足視為粗心大意,例如“4+2”看成“4x2”,都是對於細節的觀察不夠好。

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千萬不要忽視孩子對於細節的觀察力。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2、觀察力,是思維的加速器

有探索欲和求知精神的孩子,通常都對於學習,動力滿滿。

“看”和“看到”是不一樣的,孩子有善於觀察的雙眼,才能從“看”發展成“看到”。

而“看不到”的人,往往是沒有足夠的好奇心,自然就不會提出問題,思維也就停滯不前。

但大多數時候,不是孩子“看不到”,而是家長不讓孩子“看到”。

例如:

他小時候對石子好奇,你就吼他“放下,石頭髒”;

等學習時遇到問題,腦中的思維就會是“哦,要這麼做”,而不是問“為何這麼做”。

04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科學研究顯示:

大腦所獲得的資訊,有80%-90%是透過眼睛和耳朵吸收的。

我們從小就培養孩子的關注力,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從孩子自身出發,激發他的探索欲和求知慾,才是培養孩子觀察力的最佳方式。

這裡推薦4個方法,家長可以在生活中積極運用起來,逐步幫助提升孩子的觀察力。

1、動用多感官進行觀察

每逢週末和節假日,可以帶著孩子深入到大自然中去。

無論是城市裡的動植物公園,還是郊外的冷門景區,都是值得一看的。

恰逢春夏季,花開遍地,草長鶯飛,踏青是一項非常值得推薦的親子共玩方式。

在此過程中,讓孩子多聽多看多感受,儘可能調動更多的感官,去觀察清新而又美好的大自然。

用得多,自然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也能教會他認識更多豐富的動植物,增長見識。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2、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我沒有什麼特殊的才能,不過是喜歡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罷了。

尋根刨底地追究問題,就是他的好奇心!

一個擁有好奇心的孩子,會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學習上也一樣,會比普通孩子更加容易建立起學習興趣。

好奇心還是孩子的鉅額財富,是孩子探索新鮮事物的不竭動力。

因此,作為家長的我們,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允許他觀察萬千事物的發展變化,並放手讓孩子去研究、去探索。

不要瞧不起他,用一整天的時間觀察螞蟻;

也不要再diss他,怎麼又撿了一堆“破爛貝殼”回家;

……

因為這些,都是他的珍寶,也是他好奇心發展的開端。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3、鼓勵孩子進行提問

多思多想多提問,是培養孩子觀察力、同時鍛鍊思維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愛因斯坦還向我們總結過——提問的重要性:

如果我有一個小時解開一個命運攸關的問題,那我會用55分鐘去確定應該提出怎樣的問題。

很多家長都有一種固定思維,“它就是這樣的,這有什麼好問的”,這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發散思維。

因此,學習如何引導孩子提問,也是家長的必修課。

告訴孩子,遇到任何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大膽地提,用心地問”。

而我們的引導和迴應方式,應該是這樣:

細心地描述、專心地比較、開心地想象、小心地求證、放心地質疑。

引導孩子不斷提問,他就能深入理解這個事物,並透過提問發現更多的問題,挖掘更多的解決方法。

400年來無人發現,《西遊記》竟存在漏洞?11歲女孩的一句話,連專家都無法反駁……

4、帶著目的和問題去觀察

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另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帶著目的去觀察。

這一點,是基於孩子的特性:

雖然有著無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遇事“三分鐘熱度”,還容易“走神”,觀察無“重點”。

因此,如果是刻意帶著孩子出門觀察,家長可以給他佈置一些任務,例如:

去公園賞花,讓孩子找出5種不同的花,並讓他從這些花的形狀、顏色、氣味等多方面描述。

一旦培養孩子帶著目的去觀察的習慣,日後他獨自觀察周圍事物時,就會自覺地記憶、思考。

羅丹說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培養孩子發現美的眼睛,引導他發現事物之間潛在的聯絡,並激發他的求知慾和探索欲,亦是我們家長的責任和義務。

點個“在看”,並“分享”給更多人,給孩子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帶領孩子走向更燦爛的明天,尋找生活的真諦。

作者簡介:朗讀君,每日分享小學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學習資料和家長教育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