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在綜藝《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媽媽說,自己會透過

“自虐”

的方式來教育孩子,讓孩子感到內疚從而修正自己的行為。

這位媽媽說,有一次四歲的女兒背東西,已經到夜裡12點多了,孩子怎麼也記不住。她開始有些抓狂,最後陷入崩潰的媽媽開始抽自己,

女兒只要一卡殼,媽媽就抽打自己,

孩子就變得特別驚恐。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嘉賓李誠儒認為這位媽媽的方式

給孩子造成了心理壓力。

觀察員邊玉芳也表示不贊成媽媽的這種做法,

她指出“內疚式教育”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和恐懼感,對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網上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的影片,孩子犯錯,父親認為“子不教父之過”,命令孩子打自己,孩子不敢,父親就拿棍子當著孩子的面使勁打自己。

最可怕的是下面竟然滿滿的讚美“這才是父親”,“父愛深深啊”,“如果小時候我父親也用這種方式教育我就好了”……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這樣的教育,表面上看透過父母懲罰自己,而讓孩子感到內疚,會產生變好的驅動力,

卻沒有意識到父母的這種懲罰,實際上對孩子的情感綁架。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心理學家蘇珊。富沃德說過:恐懼感,責任感和罪惡感,是被操縱者心中最常見的感受,而自虐者也常是透過傳遞這三種感受,來控制對方的情緒和行為。

父母不斷和孩子強調自己的辛苦,透過傷害自己來表現自己的不容易和偉大的愛,實際就在用“自虐”換取對孩子的精神控制,

父母就是利用自己的犧牲和付出,變相要挾孩子變得順從。

孩子會因為父母為了自己犧牲了健康,事業甚至是自我,不斷加深內疚感和罪惡感,被迫努力償還父母的恩情。

蒙臺梭利認為:讓孩子服從成人的意志,這是成人犯下的最大,最可恥的錯誤。

而這種犧牲自己讓孩子服從的做法更是錯上加錯。

導致孩子出現沉重的負罪感

有一期《奇葩說》,黃執中講了一個故事,每次吃魚,媽媽都會把魚肉給孩子,自己吃魚頭,一直到母親臨終前,她才告訴兒子說:”我其實從不喜歡吃魚頭。”

黃執中說

“中國的關係很奇怪,我們要歌頌一段感情叫‘你要犧牲,他要報恩’”

,實際上媽媽用魚頭綁架了孩子一輩子,讓他永遠都活在內疚之中。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孩子還小,不懂得分辨真相還是謊言,面對“內疚式教育”,

他的第一個反應是“都是我的錯”,

孩子會認為自己是父母的累贅,是家庭悲慘的根源,如果沒有自己,父母會生活的更好。

在這種心理狀態下成長的孩子,會產生強烈的自我懷疑,敏感多疑,他們自卑膽小,甚至會輕視自己活著的價值。在青春期的時候,

一部分孩子會因為這種強烈的內疚而出現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

即使在他們成人後,內心也揹負著內疚的包袱。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親子關係出現緊張

《小歡喜》中,宋倩總是和女兒強調“你從小到大都是媽媽一個人帶你,我白天要上課,晚上要備課,還要起早貪黑給你買菜做飯,照顧你的起居,我容易嗎,我壓力不大呀?”

這些話讓英子產生了極大的負罪感,她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接受媽媽的愛,違背自己的心願去迎合媽媽。最終英子不堪重負選擇自殺,自殺前,她對媽媽說:“

我就是想要逃離你。我知道你不容易,我配不上您給我的愛。我不知道我是怎麼了……對不起,是我沒有做好你們的女兒,是我沒有變成你們心裡想要的樣子。”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不得不被動性地去接受這種負面的“內疚式教育”,一旦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自我覺醒的時候,一部分孩子開始對這種“內疚式教育”出現了逆反情緒,父母再說類似的話,很可能引起的是孩子的厭惡感,他們開始反抗,掙脫,希望重塑自我。

這時,親子關係就會出現緊張,破碎。

一旦當父母用付出或者犧牲作為籌碼,來換取孩子的順從,就意味著家庭教育已經開始走偏走錯了,如果繼續下去,換回來的只有悲劇。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美國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想教育孩子,父母必須先改變自己,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來引導孩子。

與其做受害者,不如做榜樣

自體精神分析學家科胡特說:“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內疚式教育”是讓孩子從負面情緒中找到前進的動力,實際上,這種動力不是來源於孩子本身,而是來自父母,是愧疚感讓孩子不得不努力,這種沉重的內驅力最終只會將孩子拖垮。

與其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度,讓孩子產生內疚,

不如讓自己跑在孩子前面,做孩子的榜樣和引路人。

當孩子發現父母的優秀時,他會積極地向父母靠攏,這種內驅力才是積極的,輕鬆的。

鄭淵潔老師曾說“我對自己的孩子從來沒有說過你要的努力,只對自己說

‘鄭淵潔,你要努力,你都有孩子了’

,然後我就努力給孩子看,把一窮二白的家變得富有。”他的兩個孩子一個事業有成,一個學業有成。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

我們不應該讓孩子看到父母失去了多少,而是應該孩子發現父母有多優秀。

多讀書,改變自己的育兒理念

老一輩的父母最擅長的就是“內疚式教育”,而作為新一代的父母一定要斬斷這個錯誤的教育理念,不要讓錯誤的教育延續下去。

白巖松說:

“絕不是生理上當了父母,我們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終生學習的一個大行當,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所承擔的責任,起碼51%控股,不要總是埋怨別人,先改變自己吧。”

父母一定要多讀書,學習全新的育兒理念,學會去偽存真,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我們要在育兒的路上,多反思自己,多思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孩子已經不同往日,他們擁有大量的資訊來源,他們變得更富有思想,更早熟,父母必須要跟得上孩子的步伐,甚至要走在孩子的前面,才能正確地教育孩子。

北大醫療腦健康兒童發展中心教授認為:孩子真正需要父母提供支援的,是正確且適合的家庭教育方式。

錯誤的教育方式可以毀掉一個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成就一個孩子。不要讓“內疚式教育”變成你和孩子的沉重的抱負,選擇積極陽光的教育方式,你才會收穫一個同樣的孩子。

遠離“內疚式教育”:不要利用孩子對父母的內疚,綁架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