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開放三孩”惹爭議上熱搜:為什麼越來越多女人不敢生孩子了?

也就是說,繼“二孩”後,“三孩”也將合法化。

新聞一出,“三孩”反對派和“三孩”贊成派,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該政策之所以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重點不在於“三孩”,而在於“三孩”背後,一直潛在且愈演愈烈的問題。

“三孩”出來後,有網友用一個成語來概括此政策——“民不聊生”

“指的是現代人因生活壓力過大,沒有生孩子的意願,連聊一聊都不願意。”

所以,讓現代人不願生孩子,不願聊孩子的壓力,究竟是什麼?

很簡單,一是沒時間,二是沒錢。

先來說說時間。

對於女人而言,生孩子需要時間。

“開放三孩”惹爭議上熱搜:為什麼越來越多女人不敢生孩子了?

而要想獲得充裕的時間,去生一個,兩個,甚至是三個孩子,她首先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失去工作。

2019年,有這麼一條新聞。

某人民醫院招聘臨時護士,招聘條件裡除了對職稱、身高、年齡有要求外,還特別要求:應聘人員,兩年內不準懷孕。

對此,醫院相關負責人迴應道:

“醫院護士比較緊缺,如果招過來就懷孕的話,那我還不如不招。”

時間一轉,到了2021年。

一女子透過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稱自己在重慶某酒店應聘時,被酒店經理要求寫一份書面保證書。

而該保證書的主要內容是:女子若懷孕,需主動辭職。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條新聞,不是特例,只是現實生活中的滄海一粟。

所以,當“懷孕即失業”成為常態,女性還能空出時間去生孩子嗎?

答案顯而易見。

再來說說錢。

孩子出生後,需要養育,喝什麼奶粉,穿什麼衣服,住什麼樣的房子。

孩子長大後,需要教育,上什麼學校,去什麼樣的興趣班。

孩子成人後,需要結婚,彩禮送多少,婚房買多大。

……

以上擴充套件,

當你有錢時,它們只是一個問題,你只需思考出答案即可。

而當你沒錢時,它們就成了難題,出現在生活的各個角落裡,隨時給你帶來焦慮,讓你夜不能寐。

更讓人喘不過氣的是,這樣的壓力,可能會以兩倍,三倍的形式施加於你。

如此惡性迴圈,直至爆發。

而後,“害怕”來了。

“三孩”來了,誰在害怕?

正解是,父母,孩子,都在害怕。

歌手朴樹,也曾害怕過。

一檔節目裡,朴樹坦言,他能做到的最大願望是不生孩子:

“我覺得我沒有把握,把這個孩子教育成一個好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社會是這樣,然後我真的沒有把握,看著他從小看著垃圾電視劇,吃著垃圾食品,因為我不太認可這個國家很多人的生活。”

“我覺得人生特苦,我覺得我可以去承擔那個痛苦,而且我學到很多東西,但我就覺得一個孩子如果成長,他也應該受苦,我不忍心。”

朴樹的想法,在李健身上得到了共鳴。

同樣是在採訪裡,李健談及自己選擇當“丁克”的原因:

“這個社會有太多的問題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解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把我曾經吃過的苦曾經經歷過的磨難,再度經歷一次,我會不忍心,我會心疼。”

顯然,朴樹和李健不想生孩子,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沒有把握。

沒有把握教育好孩子,沒有把握讓他們生活在好的環境,沒有把握把壓力驅趕出他們的生命。

他們不忍,他們心疼。

因此,他們從源頭上,扼殺悲劇。

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從來不乏沒有把握,卻固執己見的人。

他們自私地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而後對他們置之不理,任其自生自滅。

於是,害怕的人,從父母變成了孩子。

5月11日,鎮江一對90後夫妻因婚後瑣事,導致感情破裂,從而向法院起訴離婚。

此時此刻,對於他們來說,離婚不成問題,孩子的歸屬成了問題。

一個說自己收入不高,養不活孩子。

一個說孩子是女孩,跟著媽媽比較好。

看看,這本該在生孩子之前考慮的問題,到了這時,反而成了兩人拒絕撫養權的妥當理由。

如此,諷刺。

這對年輕夫妻的行為,讓我想起電影《何以為家》裡的一句經典臺詞: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因為大人的自私,生活的壓力,經濟的拮据等等原因。

一個孩子沒了家。

長大以後,他們對大人哀怨道:

“既然你沒有生養的能力,就不要生下來,不然他以後就會和我一樣。”

和我,一樣。

在“三孩來了”的政策裡,除了提出未來將允許一對夫妻養育三個兒女以外,還提到將實施配套支援措施。

所謂支援措施,指的是將婚假、生育、養育、教育一體考慮,同時推進教育公平,加強住房支援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等等一系列措施。

這些措施的實施,會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當代人的“生孩焦慮”。

但,除了現實問題需要關注解決以外,關於“生孩”,還需付諸行動的,是對女性的理解。

不僅是生幾個,還有生或不生的理解。

女人到了一定年紀,最先被詬病的,便是生育問題。

不管成功與否,只要沒有結婚,沒有孩子,在他人眼裡,這個女人的一生,就是失敗的一生。

比如秦嵐。

談及“婚戀觀”,秦嵐說道:

“我對戀愛、婚姻的態度,跟演戲也是一樣的,順其自然,不強求。前幾年也有催婚的,說人不結婚就是不想負責任,我覺得很奇怪,為了結婚而結婚才是不負責任吧?還有人說生孩子是女人的義務,我想說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麼事?”

女人的子宮,屬於她自己,同理,女人想不想生孩子,想生幾個孩子,決定權在於她自己,而不在於旁人的言語中。

這邊,秦嵐沒生孩子,被無端指責。

那邊,張柏芝喜歡生孩子,卻也未能倖免。

某節目裡,張柏芝表示如果有一個男人很愛自己,很想和自己結婚,自己也希望為他生孩子,覺得三個孩子太少了。

從張柏芝的言語中,不難看出她對孩子的喜歡。

然而,一個喜歡孩子,且願意為愛她的男人生孩子的女人,卻被網友無情吐槽為“生孩機器”,“生孩上癮”,與此同時,還附帶上一些不堪入目的字眼。

想起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裡說的一句話:

“人有一種天生的、難以遏制的慾望,那就是在理解之前就評判。”

如果人人都能遏制自己的行為,少對女人的子宮指指點點。

這個世界,或許會美麗許多。

人類降生於世的目的是什麼?

無兒無女的楊麗萍,如此理解:

“我們是觀察,我們是生命的旁觀者,我來世上就是看一棵樹怎麼生長,河水怎麼流,白雲怎麼飄,甘露怎麼凝結,可能是一朵花也是我的女兒,一棵樹也是我的兒子,這樣的一種天倫之樂。”

人的一生,是世俗,還是浪漫。

關鍵在於選擇,而不在於定義。

你可以選擇世俗,想生幾個孩子,體驗怎樣的煙火人生,一切隨你。

你也可以選擇浪漫,和夕陽賽跑,和一片雲流浪,與自由為伍,從心便好。

而當你做了對的選擇,定義也將被重新定義。

誰又能說你的世俗,不夠浪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