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何平衡知識結構的廣度與深度?

你感興趣的東西越多,你能夠深入的就越少。你鑽研的越深入,你有發現感興趣的東西越多。有點繞,不過有感而發。我想到這句話的時候其核心仍然是想表達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直接的關係問題,或者說其學習的先後關係和順序問題。

首先任何一個知識廣度的擴充套件都需要有一個專業性方向的深度的積累,而且這個積累經過了自我的實踐,透過實踐轉化為了知識的經驗和方法。如果我們感興趣的東西太多,而這些方面的內容我們都沒有辦法進行實踐性領悟,那麼所有你感興趣的知識領域你都無法深入去理解和領悟。還是這句話,理論不透過實踐很難轉化為自 我的經驗並指導後續的行動。你會發現很多領域你都知道,就是不清楚具體為何得出某些結論?你想深入學習又很難,很多東西你沒有實踐機會。

人的精力有限,感興趣的東西越多,每個知識域上分到的時間自然很少,同時由於很多知識由於沒有實踐的機會,很多時候學完後很快就會忘記,不會帶來太大的機制。只有真正實踐後的經驗是最不容易遺忘的。根據我原來談到過的,知識的廣度往往並不會產生直接的自我增值,知識廣度本身是附著在某一個專業深度上的。

所以剛工作的時候,還是以某個專業領域的發展為主,很多東西可以關注,但是不用花太多的時間,一定要將時間用到專業技能的提高上面。工作前面2-3年的學 習力最旺盛,只要有足夠的興趣,就有精力刨根究底深入學習,而且這個學習過程是和實踐和工作完全結合的,那麼學習後就很容易轉化我自我經驗。如果剛開始工 作的時間就挑三揀四或者說換崗太快,沉迷到各種新鮮的工具,語言和技術上面,那麼很可能將基礎打深入的時間就荒廢了。

前面幾年過了後,你會發現你鑽研的越深入,你有發現感興趣的東西越多。這是完全正常的情況,任何知識領域在深入到一定的階段後,必須要有更加廣度的知識來 支撐。知識本身無邊界,很多時候專業性的工作也需要更加複合型的知識結構。這個時候你再去拓展知識的廣度就屬於完全合理的,這個時候一方面是有知識深入做 積累,一方面是在拓展深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來目標驅動廣度知識的學習,更加有針對性。在廣度知識學習中,你會發現很多內容跟你原來的實踐總結很容易觸類旁 通,容易把原有疑惑的多個離散知識點融合起來。個人認為到了這個階段最大的成果就是你會發現學習任何新知識都相當容易,基本不會遇到太多太大的困難和障礙。

在學校更偏知識廣度,剛工作階段則需要在某個專業領域深度上擴充套件,後續則從深度積累上轉到廣度的拓展和知識的融合,這是我考慮的一個學習順序和思路。一開 始就感興趣東西太多,往往錯過了自我核心專業技能,也喪失了後續專業深入的機會;後續如果在專業深入遇到瓶頸的時候,又不能想到拓展知識面和視野,往往又 在自我能力上舉步不前,這是我思考該問題的一個大原因。

如何平衡知識結構的廣度與深度?

對於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原來在部落格裡面談過一些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根據沙堆模型來談知識的深度和廣度的關係,對於這部分的內容透過視覺化圖進一步進行思考和完善,重點就是增加了時間維度層面的內容。

縱向的座標做為知識的專業深度,深度決定了知識最終能夠創造的價值,我們暫時用具體能夠取得的分數來表示知識的深度,即在一個專業領域如果知識深度能夠達到100分,即說在該專業領域屬於資深專家級別的人物。

橫向座標我們現在做為時間維度,即達到某一個知識深度所需要花費的學習和實踐實踐。

對於圖中的橢圓面積做為要達到某個知識領域深度所需要的知識廣度的積累。從圖中可以看到,

雖然知識的深度分數是均勻增長,但是為了支援知識的深度的提升,知識廣度的面積卻呈現指數級別的增長

。學海無涯,最後一個橢圓沒有畫全,要在某個領域深度上達到滿分或接近滿分,往往需要耗費畢生的精力。

知識的深度,知識的廣度和達到某個深度廣度需要耗費的時間將構成知識的核心三個維度。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掌握了通用的學習方法再加上有人指導,你將很容易在較短的時間,比如半年或1年的時間達到60-70的水平。但是越完後走,提升越難,對於學習實踐積累需要耗費的時間,需要支撐深度提升的廣度拓展都將越來越大。簡單來說從90分提升到100分需要耗費的時間往往是從學習到及格花費時間的好幾倍。或者說由於各方面的制約因素,你可能花費了終身的精力也無法達到100分的水平。

任何學習和實踐等都是優先積累的知識廣度,只有知識廣度得到了積累,最終才能給總結消化,將知識的廣度向上堆積和抽象為知識的深度。沒有廣度支撐的深度就猶如空中樓閣,由於地基不穩隨時都可能崩塌。

知識深度創造價值

,知識深度一定是屬於某一個專業領域的,越往後走,要想在知識深度上提升,即使同一個專業領域也還需要細分更細的細分領域,只有細分方向才能給提升在專業維度上的專注力。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長期的專注積累往往才可能在深度上面提升。

如何平衡知識結構的廣度與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