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中國80、90這一代的審美和藝術感是缺乏的。

相信不少看日劇、美劇的朋友都羨慕過他們的校服,因為實在是太漂亮了!

在我們的印象裡,童年讀書時穿著的都是肥肥大大,製作粗糙的校服。

如果男的不是吳彥祖、彭于晏,女的不是范冰冰、劉亦菲,那穿上以後基本屬於雌雄同體。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在我們8090的成長期,整個社會都在用一種無形的手來扼殺我們這一代的“審美”與“藝術感”。也因為這樣,我們這代結婚生子後總有一種“報復性消費”,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藝術班、興趣班,妄圖把自己童年沒有得到的全部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其中畫畫就是所有興趣裡的重災區。

青青 30歲 全職媽媽

孩子在4歲以前的畫處於“塗鴉期”,他們的畫完全是情緒的表達,他們樂忠於體會筆在紙上留下痕跡的愉悅感和無限的樂趣,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保護孩子對繪畫的熱情。看不懂孩子的畫很正常,我們可以問問孩子畫的是什麼。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我兒子3歲的時候特別喜歡畫圓圈,有一次他一口氣重複塗畫了9張,我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畫的是氣球,我又問他:“為什麼氣球中間都是空著沒填色呢?”他回答:“我是在給氣球打氣呢,氣球越打越大”。

我又仔細看了一遍畫面,發現原來他用一圈一圈的線條來表現氣球逐漸變大的過程。你看,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要學會聆聽,聽聽孩子為什麼要這樣畫,你才能明白這幅畫的真正含義。

既然不能教孩子畫畫,那我們能做什麼?

首先,我覺得孩子在1 -4歲這個時期就讓他自由塗鴉,不強制孩子一定要在哪裡畫、要怎樣畫,而是給他準備好安全無毒的畫筆、創造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即可。我兒子在牆上、靠枕上、床單上、蚊帳上、快遞箱子上、連自己的腿都不放過,到處都有他的“大作”。這個時候千萬不能生氣,牆壁和床單髒了可以再粉刷再清洗乾淨,打消了孩子創作的積性那才得不償失。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還有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用什麼工具作畫,不是隻有筆才能畫,任何一種可以留下痕跡的材料都可以拿來創作,比如手指,蘸上顏料隨意塗抹,就是一幅有趣的塗鴉。比如往紙上隨意潑灑顏料或者用嘴吹顏料,利用顏料的流動性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作品。一副副具有“後現代感”的作品也就這樣誕生了

等孩子到了4歲以上,他們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的畫開始變得有一定含義,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像常用的牙刷、水杯、本子都可以用是他創作的素材。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我們這代中國人不懂審美,別在童年扼殺孩子的“藝術感”

當然還可以帶他們多多親近大自然,去看看畫展、博物館、動物園,當生活素材積累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孩子畫畫時自然可以得心應手。

我們不要一味追求孩子是否畫得像,甚至太陽塗成藍色,小貓畫成綠色都不要干預,也不要教授繪畫技法或臨摹作品,這樣只會禁錮孩子的想象力,他們就畫不出屬於自己的畫了。

真正系統的開始學習畫畫應該至少在6歲以後,我們做家長的要把節奏慢下來,拋棄功利心保持平常心,讓孩子滿足於塗鴉的慾望與本能,不斷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自由的感受繪畫的美妙,最終養成獨立創造的習慣,並且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畢加索曾說:“終生向兒童學習,是我成功的秘訣。我可以用很短的時間變成一位大師,卻要用一生去學習畫的像一個兒童”!

不要壓抑孩子的藝術感,畢竟每個孩子在童年時都是“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