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網上有個問題:

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因為漏帶一張已完成的卷子,被老師罰站講臺,掛著名牌拍照,還公開發群,你怎麼看?

其實,對於一年級剛入學的孩子,偶爾丟三落四是非常符合這個年齡段特徵的。

我家孩子在一二年級時常把水杯、雨傘等忘在學校;把文具、書本落在家裡;筆盒裡的鉛筆和橡皮等常常“失蹤”,而他對此總是一臉茫然;他甚至曾經兩次遺失他的電話手錶。

我也曾多次強調、批評,無果。看他每次遺失物品時心虛抱歉的模樣,我也不再過分苛責。

但到了三年級以後,他便幾乎不再遺失物品了。

所以,

我的觀點是:

①老師這麼做,實屬小題大做,同時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非常不合適。

②家長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對孩子的影響深遠,不容小覷。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一年級的孩子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三觀,父母對世界的認識、是非對錯的評判等,將直接影響孩子的認知形成。以下做法,你傾向哪一種呢?

①告訴孩子,老師是錯的,父母堅決站在你這一頭,別怕!

有了父母的倚仗,老師在孩子眼中的權威蕩然無存,為日後孩子不尊重老師、不服從管理、甚至頂撞老師等埋下隱患。自然,這樣的孩子也不會受老師待見,“胳膊擰不過大腿”,除非你已經做好轉學的準備,否則還是別公然與老師對抗吧。

老師是孩子學習路上的引路人,不喜歡老師、不願聽從老師教導的孩子,學習通常也會受到極大影響。

②斥責孩子,要是你沒錯,老師怎麼會罰你?活該丟臉!看你以後還敢丟三落四不?

孩子雖有疏忽,但已然受到了懲罰,委屈難當,如果家長不能接納孩子,不安撫孩子,而是一味指責,孩子可能深深記住這次“教訓”了,但卻是非常不美好的體驗,孩子無法再信任父母,很可能以後受了委屈也不敢跟家長說。

無論是簡單粗暴的支援或反對,我認為都是存在弊端的。接下來談談我的看法:

為人師表,老師為什麼會以“羞辱式”的懲戒對待犯錯的孩子?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師的懲戒?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1。為人師表,老師為什麼要以“羞辱式”的懲戒對待犯錯的孩子?

①簡單粗暴的方式最“有效”,老師盲目追求立竿見影,卻忽視了對孩子的傷害

首先,我們應該相信教師隊伍中的絕大多數,還是講究循序漸進,有科學教育方法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客觀的認識到,一年級老師的不易:從幼兒園的“自由散慢”過渡到小學階段的“規律自律”,50個自由的靈魂初聚一堂,猶如一盤散沙。

老師往講臺上一站,底下交頭接耳的;神遊開小差的;甚至有些孩子坐不住,突然站起來在教室閒逛的;課間不上廁所,課堂上突然憋不住往外跑的……各種形態盡收眼底。

如果你是一年級老師,你會怎麼做?是不是要來個下馬威,震懾一下?

殺雞儆猴,是最易顯現效果的辦法。

敲黑板,扔粉筆,把不聽話的孩子拎著耳朵揪到講臺邊站著聽講,這些情景,在我們小時候都再熟悉不過了吧?

那時候,不論在學校犯了什麼錯,基本上都要等放學後,老師單獨向家長告狀。現在移動網際網路太發達了,為隨時隨地拍照進行反饋提供了便捷。

於是,就出現了一些老師將犯錯的孩子集中拍照,發到班級群的現象。本意恐怕只是圖方便、即時反饋。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②老師期待“親密無間”的家校互動,極端的懲戒方式,更能引起家長重視

或許老師拍照,意在警示家長。老師應該是清楚的,一年級的孩子偶爾遺漏物件實屬平常,但這同時也折射出家長的疏忽。

低年級是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需要家長積極參與,教導孩子如何收拾書包,如何高質量地完成作業等等。

宸哥一年級入學的第一天,班主任在班級群裡發了1張照片,9個孩子在講臺上呈一字排開站立,大部分耷拉著腦袋,個別頑皮地斜眼看向天花板,3個女生明顯眼裡含著淚花。

緊接著,班主任發的一段文字帶著嚴厲的批判和警告:

各位家長: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咱們班遲到現象很嚴重。這幾位孩子因為第一節課遲到,違反了班級紀律,我拍了照,望家長們各自認領!回家作好溝通教育工作。一年級不同於幼兒園,是孩子人生的轉折,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期,希望各位家長積極配合我,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不遲到不早退,養成良好的習慣。若一再遲到,我只能把孩子留下來,請你們家長自行進校認領啦!

小學第一天,班主任給全班學生和家長一個下馬威。

我既震驚又無奈,同時慶幸自己的孩子不在此之列。我想,當天的情景給多少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

那之後,我常常給即將進入小學的孩子家長建議,幼小銜接最重要的任務並非讓孩子學習拼音、漢字和寫字,也不是學會100以內的加減運算,最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從心理上進行過渡,由自由學習階段向規律學習階段的過渡,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遵守紀律等等。

因為,小學老師的教育方式與幼兒園老師的方式有本質上的不同,如果孩子沒有提前作好適應新環境、新規則的準備,恐怕會面臨一些不必要的障礙和心理衝擊。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2。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師的懲戒?

①違反紀律,不遵守規則的孩子

校有校規,班有班規。孩子未來也將步入社會,而小學就是一個微縮的“社會”。往大了說,評選文明班級,評選先進個人、積極分子等,都是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榮辱感、積極向上的精神等;看眼前,老師之間也有競爭,所帶班級的表現直接影響老師的工作績效。

愛違反紀律,拖班級後腿的孩子,容易受到老師的懲戒。

②自控能力弱,影響課程秩序的孩子

很多孩子並非主觀上想要搗亂,而是由於自控力弱,課堂上坐如針氈,講小話、捉弄同學,影響老師正常授課。老師免不了要敲敲他的課桌,或是“飛”幾粒粉筆,若再無視警告,只能請他站到講臺邊上咯。

③專注力差,上課開小差或小動作不斷

有些孩子不調皮搗蛋,也不影響他人,但思緒飄到九霄雲外,老師為了保障整體授課質量,也為了不讓孩子掉隊,會對孩子進行一定的懲罰。

總結:好習慣要從娃娃抓起,低年級孩子的可塑性極強,家長要抓住習慣養成關鍵期,讓孩子懂得規則與界限,學會自主與自控,不給老師添麻煩的孩子,即使成績不是最拔尖,也不至於受到嚴厲的懲戒。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3。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我們應該怎麼辦?

“羞辱式”教育不侷限於行動上,有時是語言上的,同樣能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有人說:“愛羞辱孩子的老師素質太差,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主張給孩子轉班或轉學。”

我想說,除非情節嚴重,否則轉班轉學絕對是下下策,你怎知下一位老師是否就口吐蓮花、慈眉善目呢?即使是家長中,也有不少以愛的名義,所謂“激將”,實則語言暴力羞辱孩子的,又當如何呢?

況且,孩子未來將進入中學、大學、社會,將在更多複雜環境下求生存、求發展,父母能保護孩子一世?

因此,與其對個別老師的不當教育方式進行口誅筆伐,不如教會孩子適應環境、適應規則。

第一步,關注與孩子的溝通,適時給孩子打“預防針”,讓孩子具備一定的“免疫力”。若已經發生具體事件,試試這樣做:

①首先,家長要保持心平氣和,不帶情緒傾向,讓孩子客觀表述事情經過,允許孩子充分表達他的真實感受,或委屈落淚,或憤怒謾罵,或低落不語,允許孩子徹底宣洩。

②在孩子敘述的過程中,儘量不打斷,不批判,充分接納孩子的情緒和感受,適當擁抱孩子,撫摸孩子,給其安全感和內在力量。

③就事論事,向孩子表達你的看法,儘量用探討的語氣,引導孩子走出情緒迷霧,客觀看待,並公正評判,主動發現自身不足。

④引導孩子主動設定改進目標(是否需要分步驟實施方案,是否需要設立激勵措施,則因人而異,因情況而定)

總結1個要點:【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避免玻璃心,這對於孩子未來發展大有裨益。】

記得我們小時候,家長總是對老師畢恭畢敬,外加誠懇表態:“老師,這孩子就拜託您了,他要是不聽話,您儘管打罵。”孩子在一旁聽著看著,誠惶誠恐,由於家長對老師表現出高度的信任,孩子心裡自然也多了一絲敬畏。如今,我們當然堅決反對老師體罰孩子,但仍然需要充分信任並給予老師教育孩子的權利(除非有嚴重傷害孩子行為的情況發生,作為家長也絕不軟弱)。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第二步,找老師深入溝通,要注意方式方法

①向老師表態,已經與孩子充分溝通,並對孩子給老師在教學管理上帶來的困擾表示抱歉;向老師表態,孩子已經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併為此設定目標和步驟加以改進,歡迎老師持續監督、反饋;

②同時,委婉表達好習慣養成不易,如果孩子在短期仍偶有偏差,希望老師隨時透過電話或微信(私信)進行反饋;

③與老師保持良性互動,讓老師看到家長的關注,也看到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

④必要時,請求老師給孩子一些鼓勵。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第三步,督促孩子的行為習慣養成,善於發現並表揚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有時候不妨假借老師的名義。

一年級開學初,有次宸哥被留堂,原因是不能持續專注,上課開小差。

我等在校門口,當天一同被留的還有幾位男生。老師送他們出來時,當著孩子們的面,向媽媽們一一反饋了孩子的不良表現,我看到宸哥眼圈紅了。

我向老師表示感謝,並表示會同孩子認真溝通。

我牽著他的手離開,並沒有追問老師說的事,而是開心地對他說:“還記得吧?咱們今天要去拍大頭照咯,這是你作為小學生上交學校存檔的第一張照片哦!”

他沉默了一會兒,突然對我說:“媽媽,我沒有開小差,老師講的內容我都聽進去了,我只是沒有看著她。”

“原來是這樣啊!媽媽相信你。那你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因為老師誤會你了,剛剛我看到你眼圈紅了。”

“是!我都聽懂了,難道一定要盯著老師看才算嗎?”他又一次快哭了。

我馬上擁抱了他,“我覺得最重要的應該是認真聽講,倒不一定是非要盯著老師看才算。但是呢,老師在講課過程中,目光掠過每一位同學,看到對方自信的目光,積極的回答,就能判斷大家是否聽懂了,如果有很多同學表現得很迷茫,老師就會重新講解。可每次她看向你,你都沒有與她眼神交流,那麼她就會以為你在走神了。”

他又一次陷入了沉默,我想他在思考,便沒再打擾他。

晚上睡覺前,他對我說:“明天開始,上課我會看著老師的。我想,可能我偶爾會走神幾秒鐘,我試試看著老師,會不會更集中些。還有,老師不是讓你訓練我靜坐和麵壁嗎?咱們明天試試吧!”

我高興地擁抱了他,“好的,聽你的。現在要說晚安咯!”

之後,我在他的靜坐訓練時偷偷拍了照,分享給老師,並不間斷向老師打聽孩子在校的表現情況。

同時,我也偶爾假裝“不經意”向孩子提起,老師對錶揚了他的進步,他備受鼓舞。

在心理學上,把這種由他人的期望,使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也不知道是訓練起了效果,還是老師的心理作用,後來她告訴我宸哥的表現很好,課堂專注多了,在後來的單元考中,孩子表現也不錯。這件事,就這麼翻篇了。

遇到擅用“羞辱式”教育的老師,家長應如何應對?這3步你可知道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援。

且行且修,一路同行,歡迎關注@愫說育兒,歡迎互動、歡迎點贊。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絡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