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藏在書單裡的“危險”

一、從學校書單說起

藏在書單裡的“危險”

上面這個書單來自小學二年級班級,熟悉童書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問題——不少書都不適齡!最典型的一本書就是《蘇菲的世界》,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雖說是入門書,但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實在太大,他們讀起來會非常困難!即便是成人,估計很多也不能真正讀得懂!

當然,這是一本好書!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印象特別深的例子是,有一位家長指定要找《白鹿原》這本書,我就非常疑惑,不明白為什麼非要看這本書。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老師建議孩子看品質好的書,例如獲得矛盾文學獎的書。於是,就來找《白鹿原》(可能是老師列舉了這本書)。得知後,我告訴家長,這本書不適合小學生讀,那位家長開始不以為然,我也沒多做解釋,然後把書找出來拿給家長看,家長翻開第一頁,掃了幾眼,就立馬放棄了這本書——因為內容涉及性的描寫。

以上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但正是這樣的典型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說明問題,就是我們在給孩子推薦書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適齡性”,即符合孩子那個年齡段的認知和閱讀水平!千萬不要只想著書好,就忘記了孩子所處的年齡段和閱讀能力!

二、什麼是好的書單?

對於一個書單來說,“適齡”,應當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不適齡,書再好,都不是一個好書單!就像上面那個書單,除了《蘇菲的世界》這本非常典型的不適齡的書之外,《草房子》、《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或許到四五年級以後再看更好!

除了要考慮“適齡”之外,書單裡的書當然還要“

品質高

”!

這裡就不好去舉具體的例子了。不過,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看到書單,那裡面的書如果不少是剛出版不久的新書,那就有理由考慮這書的品質了!雖然我們不好說這些新書品質就不好,但可以換個角度,那些品質一流的經典好書還少嗎?不僅不少,而且多到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可以讀得完!

更離譜的是,有的書還沒有上市銷售,就列在了書單裡——我以為這藏著某種“兇險”……

書單既考慮了“適齡”又考慮了“品質”,那大體來說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書單(當然,除了這兩個主要的方面,還有其他多方面的考慮,例如種類多樣等等)。

三、如何使用?

有的家長拿到老師下發的書單,然後就“照單全收”,要求孩子要把書單上的每本書都看完。這樣做的話,即便書單再好,也可能存在某種“危險”——我指的是,這樣做,可能會為難孩子,因為極少有孩子對所有的書都喜歡,也就是再好的書單,上面的書不太可能每一本都符合孩子的閱讀偏好;另外一點,書單上的書,不可能每本書都適應於每個孩子的閱讀水平,也就是說,有的書對於孩子來說難度太大,而有的書對於還來說又太容易!

所以,有了好的書單,還要合理去使用。

首先,書單只是一個參考,再好的書單都是如此,切勿要求孩子一定要把書單上的所有的書都一一讀完!

其次,不要過分依賴於書單。書單上的書全部看完,甚至讀得滾瓜爛熟,但平時不怎麼讀書,閱讀也不會發展好!相反,就算書單上的書一本不讀,平時的閱讀一直很好(大量閱讀、高品質閱讀等),閱讀也會發展好!

使用書單的一個核心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書單為本,要根據孩子的情況來選擇書單上的書,而不是相反讓孩子去適應書單。

四、背後的反映和帶來的啟示

現在幾乎每個假期都會有書單,平時網上也有各種的書單。這反映的是越來越多地關注閱讀、重視閱讀了。

而書單上的書不適齡、品質不夠高,則反映的是,目前對童書的瞭解還不夠,當然這裡也包括了對兒童閱讀的瞭解不夠。

很顯然,有太多的書單,有“利益”的成分摻雜其中,甚至包括學校來的某些書單——我以為這是書單裡藏著的某種“危害”……

從家長選擇和看待、使用書單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反映家長也越來越關注和重視閱讀了,另一方面,有的家長過於盲從,這種盲從原因有對權威的盲從,但更主要的原因是對讀物和兒童閱讀不夠了解;有的家長這是無奈,這種無奈也是迫於“權威”——學校的要求!(例如,必須讀書單上的書、必須自己讀、必須影片打卡等等)

五、更多思考……

兒童閱讀發展最基本的規律和特點是,長期大量閱讀、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不要指望看完書單上那幾本書,孩子閱讀就培養好了……

兒童閱讀培養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根據每個不同的孩子不同的情況,滿足他們的需求,而不是滿足老師、家長的需求,更不是讓孩子去適應書單。因此,書單只是一種參照,各種要求,即便出發點很好,也首先要尊重每個孩子,符合每個孩子的閱讀狀況……

當然,現實生活中,必然會與此發生衝突,那麼,家長如何做選擇,就在於每位家長了——當然,不同的選擇,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如何培養好孩子的閱讀,請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