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黃河鐵牛》曾言:“烏蹄拉直蒲津渡,黃水託高秦晉賢。”自古以來,黃河便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流淌間,中華民族得以穩定發展,滾滾黃河中,亦有無數秘密存在。

與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過去的幾千年發展程序中,我國曾創造出無數文明瑰寶。在現代社會歷史研究事業推進的過程中,許多來自古代社會的文物,亦能為我們提供相應幫助,為世人展現更加真實的歷史發展背景。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考古專家便奔波各地,希望能夠找到更多文物,對歷史空白加以填補。曾經,一件重達70噸的唐朝黃河鐵牛,被專家們順利撈出,在撈出這一珍貴文物後,專家們卻將其露天放置。當民眾詢問專家為何會露天放置文物,不對其加以保護時,專家則表示:不敢動。這一黃河鐵牛究竟是何來歷?為何專家會如此對待這一文物呢?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程序中,黃河鐵牛被稱為開元鐵牛。公元725年時,當地政府為穩固浮橋,聯絡交通修建開元鐵牛。到了元朝末年時,各地戰亂頻發,黃河鐵牛便被棄之不用。隨著黃河河床的不斷抬高,黃河鐵牛被逐漸掩埋於河岸之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範圍。

上世紀40年代,曾有山西永濟民眾在下河玩耍時,意外摸到鐵牛牛角,在往來船隻行至此地時,亦會出現被牛角劃傷船底的情況。上世紀50年代開始,為治理黃河水患,我國有關部門決定在當地修建用於蓄洪的水庫,保障附近民眾的安全。受修建水庫的影響,黃河鐵牛所在之處的河床日益淤積,黃河鐵牛則被深深地埋在黃河的淤泥當中。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上世紀80年代末期,永濟地區的博物館工作人員,在經過調查走訪後,確定鐵牛埋藏位置,而後,相關專家便決定將黃河鐵牛挖掘出來,對其進行相應的歷史研究。經過一段時間的籌謀規劃,最終,在1989年8月份時,四尊黃河鐵牛重現於世人面前,此次考古發掘活動結束後,除黃河鐵牛外,還有著其他的鐵質文物一同問世。

自黃河鐵牛出土以來,便得到我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在對黃河鐵牛進行了解後便可發現,黃河鐵牛是我國建國以來首次發現的黃河古渡口遺址文物,它的出現為我國研究古代黃河水利及當地的地理環境,提供重要資料。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據相關專家測算,每尊黃河鐵牛均長約3米、寬約1。3米、高約1。9米,牛尾處有著直徑約0。4米,長約2。3米的橫軸。據估計,鐵牛各自重約30噸左右,加上底部重達40噸的底盤和支柱,總共重達70噸。即使是在現代社會當中,想要建造出如此規模的鐵牛,亦是十分困難的事情,更不要提生產力水平較為低下的古代社會。

基於這一原因,專家們認為黃河鐵牛集結著古代工匠的獨特智慧,在對黃河鐵牛進行觀察後便可發現,黃河鐵牛的造型較為生動完整,體現著古代社會中的最高鑄造工藝水平。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雖四尊黃河鐵牛被成功挖出,可對於黃河鐵牛的保護工作,卻令在場專家頭痛不已。若將黃河鐵牛全部搬回博物館,在運輸過程中,很可能對黃河鐵牛造成不可逆的損壞。經過一番考量,專家便決定將黃河鐵牛等其他文物原地升至12。2米,在地表以上恢復其原本樣貌,而後以露天的方式陳列兩岸。

其實,在全球各國考古事業發展程序中,有關鐵質文物的保護,始終是專家們所頭痛的問題。與其他材質的文物不同,鐵質文物在出土之後,所遭受的損傷難以復原。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為解決這一問題,相關專家便全身心的投入於黃河鐵牛的保護活動中。時至今日,黃河鐵牛仍被露天放置於永濟地區。雖經風吹雨打的破壞,黃河鐵牛表面出現一些鏽跡,但經過專家們的一再努力,黃河鐵牛所受到的損害,得以被降到最低程度。

千年前“黃河鐵牛”撈出後,露天暴曬卻不被保護?專家:我們不

結語

對於我國文物專家來說,之所以他們會如此對待黃河鐵牛,也是受技術的限制。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專家們露天放置黃河鐵牛的做法並不正確,但權衡利弊後,專家們卻不得不做出如此決定。

現如今,我國各領域內發展水平均有所提升,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相關專家也能找到更好的方式安置黃河鐵牛,並找到妥善保管黃河鐵牛的方法。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都能認識到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文物保護事業得以擁有顯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