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在晚年時期,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的觀念,以致於很多人都以為,陽明心學的中心就在於這三個字。其實,這是不對的。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雖然王陽明在講學中也以為“致良知”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據他身邊的弟子們說,王陽明在一開始時是說“致良知”,可是到了後來只說“良知”。

所以說,王陽明千言萬語講學的中心不是“致良知”,而是“良知”。

這是由於陽明心學的開展閱歷了一個過程,從開始的“去人慾存天理”“知行合一”,到後來提出的“致良知”“良知”,這都是王陽明不同時期的總結和提煉,代表的是他其時的體悟水平,便是在這樣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產生了陽明心學的系統。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晚年王陽明越來越只講“良知”,到了良知二字,可以說他真正建立了心學。

那王陽明口中的“良知”到底指什麼呢?

王陽明以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對善惡的分辨,這個能分辨善惡的便是良知,這個良知不是後天獲得的,而是先天的,人人都有的。

王陽明說良知便是咱們的良心,良知作為人存在的底子,它是生命的本源,是存在於人內在的萬事萬物的統帥。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在現實生活中,咱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要遵從自己內心的良知,僅僅良知很多時分被咱們的私慾所矇蔽,導致咱們在做事情的時分,無法遵從良知,而被私慾牽著走。

一旦良知無法發揮作用,咱們的思維也被私慾主導了,人也不能成為完整的人了。

這便是現實中所有問題的根源,也是王陽明竭力倡導人們“致良知”的原因。只有除掉私慾,回到良心的良知,人生才幹滿意,人類才幹和諧相處,成為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良知學說提出來之後,王陽明講知行合一,這個“知”就不僅僅指常識學問了,更要指良知。

王陽明說良知,是突破了宋儒思維的束縛,完全是另一種新的格式,經過講學,陽明心學被廣泛傳播,就像開啟了一場思維解放的革命。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當然,以上只是我對王陽明智慧的粗淺認知而已,他的智慧遠不如此!

有一句話說: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

中國歷史上呢,有兩個半聖人:一個聖人是孔子,一個聖人是王陽明,而那半個呢,就是曾國藩。

林則徐看重的是王陽明對國家的貢獻,曾經說以王陽明之才,國家所祈禱以求也。

左宗棠佩服的是王陽明的事功,曾經評價過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及己。

王陽明究竟有什麼樣的能力可以跟孔聖人比肩,又能讓那麼多的牛人俯首膜拜呢?

王陽明對中國文化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創立了心學。提出了最著名的知行合一理論。可以說所有悟通這個理論的人,都能一生順遂

兵家讀懂有謀,從政讀懂有功,凡人讀懂脫俗,經商者讀懂財興。

在市面上有很多書對王陽明的理論進行了解析,但我吧,最推薦的是這本書,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它是由知名心學的研究專家,也是歷史作家度雲山著作的。

很多方面闡述了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我為什麼推薦他呢,我曾經到浙江餘姚去參拜過陽明先生的故里和他的墓地,我也曾經到貴州農場啊去參拜陽明先生悟道的地方,我都是開車走的。

一路上啊,我聽到的就是度陰山的第一本,他沒有全本,只有這第一本就是王陽明的傳奇。在不斷聽的過程中,不斷去感悟陽明先生的心血、智慧。

千言萬語,無非“致良知”三個字

他講的所有的知行合一的理論裡面的知識呢,不是知道的知,而是良知的知。而他所講的良知的知,更接近於我們所說的智慧,或者是叫做佛性,它是一個把儒家的思想,提高到智慧水平的一個聖人。

所以我非常尊敬,我也很喜歡這一套書,所以推薦給大家。

這套《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9元,就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點選下方連結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