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如何妥當地評價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文/ ☝️

編輯/ 食指二號

因為之前都是寫老電影,所以閱讀量一直都不是很高。(想看關於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史,可以點這裡)

純粹是為了閱讀量和公眾號的活躍度(希望有更多小夥伴能關注我),國慶之際我去看了兩部國產大片,準備回來寫兩篇文章,蹭蹭熱度。

第一篇關於《長津湖》的影評被微信公眾號平臺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刪除了。

OK, FINEEEEEEEEEEEEEEEEEEEEEE

昨天我又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My Country, My Parents》。說實話,還不錯,其中特別喜歡章子怡還有徐崢的片段。

NOT MY FAVORITE, BUT NOT BAD

如何妥當地評價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這個海報…………。。。

我試圖刨除大腦中智識性的批評模式,讓自己純粹地流淌影片所推動的情感當中盪漾。

《我和我的父輩》是一部分段式影片,透過《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四個短片貫穿革命、建設、改革開發和新時代四個時期表現了“為了共同的夢想所奮鬥”的主題。

影片看似從宏大歷史到個體發展的方向前進,但卻始終是宏大敘事下的個體,是一個主題下的生命

。每一片段的主角都只能透過外在的表現來展現內容,沒有內心獨白、沒有個體的聲音來展現人物的轉變。

就好像雖然都是一個關於你的故事,但你更像是個被敘述者,而不是故事的講述者。

要想想,美國從四十年代就開始有大量內心獨白的黑色電影了……

如何妥當地評價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章子怡的片段《詩》

關於《乘風》,嗯,可能是1號剛看了《長津湖》,感覺吳京像是被困住了,困在了父親和軍人的角色了。每次試圖表演情感,都會因為自身角色的限制而影響發揮,表示很難和他的角色共情。(大量血腥的場面,有點不適宜小孩子觀看啊)

人不是一種精神的表達者,而是由各種精神組成的豐滿個體。

第二部分是章子怡的《詩》,是整部影片中情感最飽滿的片段。影片貢獻了哭戲最多的場景,透過章子怡細膩的表演彌補了《乘風》的情感缺陷。子怡對於影片情感的理解是最棒的,從整體到個體,再從個體到整體的昇華,將精神從抽象到具體,再從具體到抽象做了完美的詮釋。

仇深·苦大之後,則是徐崢的溫馨小品《鴨先知》,VERY GOOD鴨。真的是可可愛愛啦,喜歡。可能因為是浙江人的原因,聽到吳音總是讓人感到親切。

著名的女演員多麗絲·黛曾經說過“喜劇表演,最重要的就是節奏”。徐崢算是把握住了,感覺像是重溫上個世紀初的經典家庭情節劇《我愛露西 I Love Lucy (1951)》。

(倪虹潔是真的漂亮)

和子怡不同的是,徐崢真正展現了電影本體的魅力。如果說看《詩》是看演員的表演,那麼徐崢的《鴨先知》則讓我們感受到了剪輯的魔力——那種改變時間的歡悅跳動。

如何妥當地評價電影《我和我的父輩》

肢體の喜劇

最後是沈騰的《少年行》。大量的肢體動作來展現喜劇的魅力,不愧是開心麻花的王者,有幾分馬克斯兄弟早期雜耍喜劇(Vaudeville)的感覺了。(想值得馬克斯兄弟是啥子嗎,點選這裡)

BUT……

沒有被看到,並不等於不存在

”,這是對於這個片段我唯一能Get到的點。(難道是我年紀大了,同時還沒結婚生子?)

在這個被網路所淹沒的世界裡,有太多美好的東西被大量的資訊被淹沒了,但這並不代表這些美好的東西不存在,比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