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貧困小縣的商貿大夢

在區域經濟發展的決策方面,過於保守和過於激進,都不是好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做決策,才能實現區域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對於貧困縣域來說,發展方面的任何決策,都更需要謹慎,因為一步行差踏錯,便會導致貧困縣本來就捉襟見肘的資源,被無情地浪費。

在這個貧困縣行走的日子裡,觀察到的許多建設專案,深深感受到縣裡在發展方面,有很多重要決策,都出了大問題。雖然不是本縣的人,可是卻不免為縣裡長遠發展憂慮。昨日頂著烈日步行,將附近一處在建的大型國際商貿中心裡裡外外逛了一下後,這種憂慮更是到了頂點。

商貿中心設計規模非常大,佔地面積15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12萬平方米,規劃總投資8億多。削平了幾個山頭建設的這個商貿中心,目前主體建築群已經基本成型,正進入後期裝修和完善階段,並開始招商。

在政府和企業的宣傳中,描述了一個宏偉的未來:商貿中心包括產品交易、國際展覽、行業交流、商務辦公、電子商務、金融中心、運營管理、商務休閒、倉儲物流九大功能板塊,將成為集現代批發零售,體驗購物,電子商務,休閒辦公、倉儲物流為一體的智慧型商貿航母。從建設規模來看,確實堪稱商貿“航母”,規模大、功能全。但是,這艘“航母”能不能啟航,是否會一建成便成為廢鐵一堆,卻是個大問題。

首先,這是一個很不合時宜的專案。不得不說,來自香港的投資商也好,本地決策的行政領導層也好,可能在經濟發展思維和城市建設思維上,都已經遠遠落後於時代了,在一個大型綜合實體商業模式已經快速衰退的時代,卻拍板建設這樣一個超大型商貿中心專案。自2010年以後,全國電子商務模式迅速發展,對實體商業模式造成的衝擊持續加大。有研究顯示,2016-2017年,我國實體店倒閉潮達到一個小高峰,、廚衛實體店15%、家電實體店21%關門,其他型別的實體店也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情況。勉強維持的實體店,能實現贏利的不到20%。在實體店都無法贏利,無法生存的時代,由眾多實體店匯聚而成的商貿中心,又豈能維持?未來的商業,會更多朝向電商導向的網上虛擬大型超市,與社群層面直接服務居民的小型特色線下倉儲-體驗店結合,而不是大型綜合商貿中心。從這個趨勢看,小城投資8億建設的這個大型商貿中心,或許“航母”一建成,便只能擱淺在岸上,連市場的水都挨不著。

其次,這個專案沒有任何地利優勢。大型商貿中心,需要有地利優勢,才能匯聚人氣,達到商貿中心應有的促進商貿流通的功能。所以,一般比較成功的大型商貿中心,往往建在人口較多,交通便利且消費基礎良好的區域。在電商時代,過去的大商場、大超市整體上會衰退,但在一些樞紐性城市的關鍵區域,線上-線下結合,集電商倉儲-展示和線下批發-零售、物流-配送功能為一體的新型綜合倉儲商貿基地,應該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但這類商貿基地,對交通基礎設施,電商物流服務和區域消費能力的要求都很高。這個貧困小縣,幾乎沒有一項能支撐這類商貿基地的現實條件。從交通上來看,一直到現在,小城未通鐵路,高速公路離城十幾公里,與縣城的聯絡線標準也很低。小城挨著一條大河,然而已經是河的上游,且全河上下有許多水電站,河道運輸也僅僅是像徵性的。小城本身又缺乏在市場上有競爭力的產品、資源,無法吸引更多外面商家進駐,構成特色商貿物流服務。小城本地貧困問題突出,占人口近80%的農民,目前年人均純收入還不到9000元,僅相當於全國人均水平的60%;占人口20%多的城鎮居民,人均純收入23000多元,也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70%多。可以說,既沒有可大規模往外面賣的有競爭力的產品,本地的市場對於商貿機構而言又缺乏吸引力。所以,真的很難想象,在小城如何維持那樣一個超大型商貿中心的生存。

貧困小城建設大型商貿中心,在許多地方其實都很常見,這個小城只不過是一個都算不上典型的個案。小縣城、大商貿的背後,其實是當前縣域經濟發展思路老舊、貧乏的體現。然而,行政當局的思路貧乏,建設企業投機取巧,套政策紅利,卻會使整個縣域經濟為之付出沉重的代價,讓本來就艱難的縣域經濟,陷入更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