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在前段時間,我家大寶從幼兒園當中帶回了一個玩具,而這個玩具是我從來沒有買過給他的,本來我以為是老師獎勵他表現好而送的禮物。可是後來在向大寶詢問的時候,大寶就支支吾吾,始終回答不出來。因此,我懷疑大寶是偷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不敢讓我知道。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於是第二天去上課的時候,我帶著大寶和玩具去向老師進行詢問,老師說昨天班裡的小朋友也丟了一個小玩具,這個玩具正是我家大寶手裡拿著的東西。

於是我便詢問大寶為什麼這個東西在他手裡,大寶說因為自己很喜歡,而小朋友又不讓給他,於是便偷偷地拿走了。聽到這裡,我的心中自然是十分惱火,但是當著全班同學以及老師的面,我自然不好責罰孩子。

於是我把大寶帶到商場買了一個他喜歡的玩具,並且告訴他以後如果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一定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即使爸爸媽媽當時沒有答應給自己買,也不應該偷偷地拿別人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可是大寶聽到這些話之後,卻表示不同意。他表示那個小朋友的東西就是他的,他已經把偷偷拿的別人的玩具據為己有了。我對此也表示十分無奈,我應該怎樣糾正孩子的這種錯誤行為呢?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實際上,在孩子3到6歲這一段時間階段,孩子悄悄拿別人的東西這一行為並不屬於偷東西。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還沒有偷這個概念。

他們僅僅地是因為喜歡這一玩具,想要擁有這個物品,從而產生的一種物品的歸屬感。為了得到這個玩具或者物品,自己也就產生了不好的行為以及後果。

怎樣改善孩子的這種情況

一、家長以身作則

許多家長自身便是有喜歡佔小便宜的習慣,比如在買菜的時候總是喜歡帶商家的一頭蒜或者一根蔥,這便給孩子形成了不好的影響。

這樣的行為不僅是佔小便宜這麼簡單,同樣還會給孩子產生不良的引導作用,孩子會覺得自己也可以隨隨便便的拿別人一個東西,同時可以不負任何責任。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為了避免孩子沾染上這樣的不良習慣,首先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孩子知道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夠亂拿,也不能夠亂要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可以透過合理的辦法來獲得或者擁有自己喜歡的東西,只有透過正常途徑得到的物品才是屬於自己的,透過不正當的行為而獲得的東西,只能夠算作是偷竊。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二、積極引導孩子

孩子喜歡偷偷拿別人的東西,也有可能是由於和周圍的小朋友並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和諧融洽的關係,從而導致的彼此之間有一定的矛盾。

產生了過激的反應,從而偷偷的拿了別人的東西,這是極為正常的現象。這也是在人際交往當中所遇到的正常問題,而家長對此要作出正確的引導。

比如說在週末裡多帶著孩子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增進彼此的友好關係。讓孩子懂得分享,而不是隻是其中一人佔有和擁有某件物品。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三、教會孩子分享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很容易對周圍其他人或者其他事物產生羨慕的心理,這都是十分正常的現象。人總是會對自己所沒有的東西而有豔羨之情,或者想要擁有的心理。

他們都羨慕那些華麗的物品和神奇的東西,而他們卻沒有這些東西,內心自然會感到失落。而正處於這一發展階段的孩子,心理也是十分脆弱的,也極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因此,家長可以適當地教孩子去學會分享,比如一個物品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來玩耍,而並非只是讓其中一個人獨自玩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大家一起玩耍的快樂可能會比獨自一個人玩耍的快樂要更加大。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但是父母們也不要過度擔心孩子的這種行為,他們的這種行為並不是他們潛意識裡或者他們的本能或者本性是壞的。

他們只是對於自己想要擁有的物品採取了一種比較偏激的態度和辦法來擁有和獲得喜歡的物品。他們只是很簡單地喜歡著一個東西,想要擁有它,只是採用了不正確的方式和手段。

而家長為了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意識,就應該對孩子進行積極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讓他學會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自己的某些慾望和需求,而並非只會採用偏激的方式來獲得或者擁有某些東西。

教會孩子學會分享,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擁有的東西,是每個家長都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同時對此也要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才能夠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個健全的心智。

孩子執意拿別人東西,家長以身作則,進行管理和約束他們

歡媽的育兒寄語:

在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後,自然會對周圍的一切事物產生好奇心理,他們想要擁有和得到不屬於自己的一切東西。自然而然,對於這些東西他們難免會產生一些偏激的心理和做法。

而在這時候的父母並不要認為孩子的這些行為屬於偷竊行為或者是不合理的,應該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進行正確的處理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