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談天說地,有“貝”而來。光影之間,方曉冷暖。大家好,我是天貝兄~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雖然我平時不怎麼飲茶品茗,但也曾去過一些盛產茗茶的地方,譬如以大紅袍聞名於世的武夷山,盛產綠茶珍品毛峰的黃山,“御茶”西湖龍井的發源地杭州等等。

在這些茗茶產地,或多或少地瞭解到些許投茶的方法與技巧。

投茶亦稱置茶,是泡茶的重要程式之一。是將一定數量的茶置入茶杯或茶壺,以備沖泡的過程。

這個看似十分簡單甚至於說很不起眼的泡茶流程實則隱含著許多的講究和門道。

明代張源在《茶錄》一書在談到投茶時是這樣說的:“投茶有序,毋失其宜。先茶後湯曰下投。湯半下茶,復以湯滿,曰中投。先湯後茶曰上投。”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一般來說,不太講究品茶之道的我們都會選擇下投法,也就是先放茶葉,然後加水。

下投法最大的好處可以讓茶葉在不斷加熱水的過程中得到充分浸潤,讓茶葉的每一處均勻潤溼。這種方法常用於泡老茶葉,一般需要較高的水溫,如此才能將茶葉的香氣逐漸釋放出來。

上投法是先把水倒好,再將茶葉投入其中。上投法會使茶葉浮在水面上,通常需要一定時間,茶葉才會慢慢地沉入水中。

上投法適合葉片很嫩且香味濃厚純鬱的茶。用這種方法,可以在茶沉入水中的過程中聞到一陣陣茗茶的清香。

這種方法一般不需要太高溫度的水,更適合像碧螺春、信陽毛尖等這類多芽毫、身骨重的茶。

在茶漸漸下沉的時候,附著在表面上的茶毫也會在水中散開,進而使茶水口感鮮潤,茶香撲鼻。

此外,在中途加入茶葉的中投法適合能夠自行漂浮起來的茶葉。這種辦法與上投法最大的不同是可以防止茶葉過長時間停留在水面上,影響茶葉的浸潤程度和口感。前面提到的西湖龍井和黃山毛峰都更加適合這種投泡方法。

歸根到底,使用哪一種投茶方法主要取決於茶的特性與生長狀態。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投茶方法因茶而異,教育兒童亦是如此。

有的孩子各方面都十分優秀,每時每刻都能聽到周圍人對他讚賞有加。長期生活在一個被過度讚譽和誇大欣賞的環境中,孩子可能會逐漸膨脹,變得驕傲自大,目空一切。

這樣的孩子,如果在成長過程中一直都是順風順水,順心順意,那麼將來步入社會,遭受到一些打擊和挫折時,很有可能會出現山崩地裂般的情緒崩潰和信心崩塌。

到那個時候再去調整情緒,重塑信心,事情將會變得異常困難。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因此,在事情沒有那麼可怖之前,在孩子最為關鍵的成長階段中,適當地開展一些挫折教育,讓孩子清楚地感受到壓力和困境的存在,再加以科學有效的心理和情感引導,教會孩子自我釋放壓力,自我恢復信心,反覆錘鍊孩子的毅力和韌性,這樣就能逐漸培養孩子們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與意志。

對於從來都沒有自信心,甚至於總是成長在自卑中的孩子來說,挫折教育顯然會適得其反。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面對這樣的孩子,需要更多地予以鼓勵和支援,要協助孩子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優勢,充分調動孩子們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在認識自己、結交朋友和適應逆境的過程中健康成長,樂觀開朗。

我們應該透過積極正面的情感引導幫助這類孩子找到自己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制定一個個切合實際的小目標,並在實現一個個小目標的過程中建立信心,磨鍊意志,自強不息。

其實,每一名兒童都是一道不同種類且處於不同成長週期的茗茶,在教育培養兒童時就要像選擇投茶方法那樣精心考究,反覆斟酌。

「顆齋隨筆」 育兒如投茶,有序毋失宜

只有選對了方法,才能發現那些隱藏在茗茶深處的芳香與風味,才能看到每一個孩子最好的樣子,才能讓孩子擁有最適合自己的未來。

本文圖片均為作者原創

雲淡風輕閒暇處,正是交心會友時。這裡有影視作品中人生百態的理性分析,有美好生活中情感交流的真切感悟,有個人成長中前行力量的深入思考。在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同時,關注一路同行中我們的努力與成長,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