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孩子“犯錯”,這樣做效果最好,愛發火的父母看過來!

女兒從小到大闖過的禍不計其數,比如年幼時,她會用洗髮水拖地,把整卷衛生紙塞到馬桶裡,拔掉冰箱電源,把床單剪得奇形怪狀……

孩子“犯錯”,這樣做效果最好,愛發火的父母看過來!

這些被大家討伐的錯誤,我倒更願意把它定義為“對世界的探索”,因為她的動機很單純,比如覺得洗頭水可以洗頭髮,那用它擦地一定也很乾淨,於是試一試。

所以,每次她“犯了錯”我都願意花大把的時間,愉快地和她討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造成的結果、如何挽救等。所以,女兒並沒覺得犯錯是一件多麼罪不可赦、羞於啟齒的事,她能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也能用稚嫩的聲音,心悅誠服地說出對不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女兒犯錯的層次也有所提升。

一天,姨媽帶女兒去上武術課。在和一位師兄練習實戰時,女兒連輸數次,最後急了眼,把所有的規則都拋到了腦後,在眾目睽睽之下衝上去,鉚足了勁在師兄

孩子“犯錯”,這樣做效果最好,愛發火的父母看過來!

右胸咬了一口。傷口當時就出血了,師兄痛得號啕大哭。

姨媽和師傅一起厲聲呵斥了她,要求她認錯。女兒卻一反常態,倔強地站在一邊,紅著眼眶,梗著脖子,堅決不道歉。回家後,女兒滿臉抗拒與屈辱,衝進房間,“砰”的一聲關上了門。

聽姨媽說完事情的經過,我大致明白了癥結所在。首先,女兒以前犯的錯,基本算是在家庭成員內部“自作自受”,這一次是在外面丟了臉,她肯定有些措手不及。

其次,她已經7歲了,年齡增長的同時,自尊心也在茁壯成長。在驚魂未定時被大庭廣眾下劈頭蓋臉呵斥,她肯定覺得傷了自尊,產生了逆反心理。

一個在負面情緒漩渦中的孩子,會下意識地豎起一道冰冷牢固的城牆,拒絕接收外界任何聽上去很有道理的話。此時,想要和她來一場有效的對話是不太可能,要麼等她平復心情走出來,要麼我們走進去,體會並接納她的感受。

想明白了這點,我調整好情緒,像往常一樣,笑嘻嘻地走進房間。

她正氣呼呼地坐在床沿,手裡抱著長頸鹿,臉上滿是淚水。聽見開門聲,她抬頭瞄了我一眼,又迅速低頭,身體縮了縮,像只受傷的小動物,又害怕,又戒備。

我把她抱進懷裡,摸著她的背,笑著說:“哎喲,關起門來生悶氣,那可不好,待會兒氣都憋在肚子裡,讓肚子鼓成一個球可咋辦?以後下坡時倒是省事,身體一縮,嗖嗖嗖地就滾下去了!”

她噗嗤一聲笑出來,帶著一臉滑稽的眼淚鼻涕,伶牙俐齒地回擊:“你才會鼓成一個球呢,明明你的肚子比我大!”

嘻哈打笑幾回合後,我才故作一臉輕鬆地打探:“閨女,跟媽說說今天到底怎麼回事啊?我挺好奇你咋餓虎撲食了?難道師兄的肉很香嗎?是糖醋的,還是麻辣的?”女兒哈哈大笑,僅剩的排斥與顧慮也煙消雲散。

其實,就算孩子真的做錯了事,如果能給她一個機會解釋,哪怕是辯解,她也更願意用心地去梳理整件事情,也更容易承認自己做得不妥之處。

女兒開始繪聲繪色地描述,我也很配合地扮演一個無比投入的聽眾。她說到被師兄打得很痛時,我捂著胸口表示很心疼;她說到自己終於忍無可忍狠狠咬了對方一口時,我哇了一聲表示真驚險。說到這兒,她頓了頓,有些不安地瞄了我一眼,確定我沒有生氣,又歡快了起來,繼續手舞足蹈地往下講。

全部講完後,我沒有責備她,而是故意感慨:“你運氣不錯啊,傷了師兄也沒道歉,師兄卻沒怪你,他對你可真好!要是傷到陌生人,估計就很麻煩啦!”

女兒愣了愣,若有所思地想了想,有些懊悔地皺起眉頭,聲音低了下去:“媽媽,是我錯了……其實我知道我咬人不對,也想道歉的,但他們一吼,我就忽然很生氣,也不想道歉了。現在我不生氣了,你說我該怎麼辦呢?”

這是一個鍛鍊女兒學會自己思考的好機會,我拍拍她的肩:“這點小問題還能難倒你啊?我覺得你不僅能自己想出好辦法,還能從中吸取教訓。”女兒備受鼓舞,一雙眼睛閃閃發光,認真地對我說:“媽媽,師傅總是告訴我們,‘態度比贏更重要’,是我太小心眼、太粗魯了。媽媽,我想用我的壓歲錢買點兒水果去找師兄道歉,對了,還要真誠地向師傅道歉。”

那天下午,我愉快地陪她完成了所有事情。回家的路上,她很有成就感,一臉的歡喜:

媽媽,每個人都會犯錯,願意想辦法改正就是很棒的孩子!

我連連點頭,相信有了這一次的經歷,下次面對這樣的事,她會擁有更成熟的心態及應對能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犯錯,與其把犯錯視為洪水猛獸,或拿出父母的威嚴一門心思地讓孩子低頭認錯,還不如引導孩子正視錯誤,暢談自己的看法感受,由被動變成主動去思考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