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面膜差價”敲響警鐘後,我們或許該看到更多國貨品牌的閃光點

某國際品牌在不同直播間的價格差異,究竟該由誰買單?品牌方所謂的“全年最大力度”廣告宣傳,是否與事實不符?雙11後,“面膜差價”事件成了眾人討論的熱點。

如果只將該事件當做個案分析,我們看到的或許只是電商行業價格混亂、虛假宣傳等不規範的問題,但之所以能引爆品牌的輿論危機,其實背後還有當今消費者在對待國際品牌的態度轉變問題。

過去,中國消費者在面對國際品牌時,往往帶著一種“盲目崇拜”,扮演相對“弱勢”的角色。今天,隨著國力日益強盛,中國品牌突圍崛起,年輕一代消費者成長環境已截然不同, “洋品牌”的濾鏡正被逐漸打破。

且不論超5000億元的中國化妝品市場,單以本次雙11男士護理品類銷量來說,國際品牌仍是佔據了靠前的排名,但在僅有的十三個千萬級品牌中,我們也驚喜地發現了國貨品牌——自然堂。

關注科技的朋友應該記得,今年中國已連續發射了天舟二號、天舟三號飛船,為空間站的航天員運送物資,其中就包括了自然堂男士喜馬拉雅冰川保溼露等在內的多款清潔護理和護膚產品。早在2013年,自然堂母公司伽藍集團就已與中國航天展開合作。隨著多年的研發努力,在2019年12月正式投產。如今,消費者可以享用到這些航天員同款產品,所體會的這份榮耀與滿足,更是遠超其價格之外。

是發力科技,還是玩“價格遊戲”?只有真正站在消費者立場,更尊重消費者的品牌,才能真正贏得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