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小孩子發燒到底怎麼樣退燒比較好?

“首先是時機的選擇。

雖然很多病人存在‘發熱就是一個疾病’這樣一個誤區,對於他們來說一有發熱就必須馬上退熱,刻不容緩。但是對於我們來說退熱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發熱的孩子舒服一點,對於疾病本身並沒有多大影響,適當的低熱反而對一些孩子的病情是有利的。

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溫度進行退熱就至關重要了。於是這個時候,38。5℃退熱法就孕育而生了。

其實我們的診斷書、兒科書、藥理書都沒有規定到底多少度才開始用退熱藥物,於是造成了東邊醫院38℃退熱,西邊醫院39℃退熱的混亂局面。後來可能有大佬覺得這樣不行,於是開了個會,最後定了兒童肛溫 ≥ 39。0℃ (口溫 38。5℃,腋溫 38。2℃)[1]使用退熱藥物這麼一個規定。

但是這個規定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孩子因發熱出現不舒適、情緒低落,也可使用藥物退熱。因此這個退熱的時機選擇還是要根據每個孩子的情況,因人而異。

比如你剛才問的這個孩子,發熱導致他精神疲軟,特別難受。因此我綜合考慮並沒有等到38。5℃後再退熱,而是提前做了退熱處理。”

“哦,原來如此!”

“其次是退熱的具體方法,退熱的方式主要分藥物降溫跟物理降溫兩大類。”

1 藥物降溫,你肯定很熟悉了,目前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各國權威機構對全球兒童推薦的退熱藥物只有兩種:對乙醯氨基酚和布洛芬。

≥2月齡兒童,推薦口服對乙醯氨基酚;≥6月齡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

布洛芬與對乙醯氨基酚的退熱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對乙醯氨基酚有栓劑,對於口服不便的孩子更加方便。

至於對乙醯氨基酚與布洛芬交替使用的方法,目前最新的指南表示是不推薦的。因為不能改善舒適度,但對於交替使用的降溫效果還是肯定的[1]。

因此一般情況下我們也不對患兒家屬做推薦。但對於單種藥物降溫的確困難的患兒,並且反覆頻繁高溫,我覺得還是可以適當使用交替療法。

至於糖皮質激素直接拿來用作退熱處理並不合適,現在越來越少的醫生會這樣做了。

如果是已經在輸液的高熱患兒,適當加大液體量,也會有些幫助。

2 物理降溫包括:冰敷、酒精擦浴、溫水擦浴、洗溫水澡、退熱貼。

冰敷比較適合高熱不退的患兒,特別是退熱藥物使用後,仍然持續高熱不退的患兒。但是,一定要注意冰塊不能直接接觸面板,防止凍傷。不過這個方法我們在門診並不推薦給家長,因為並不是所有的發熱孩子都適合冰敷,這算是住院時的一種退熱方法。

小孩子發燒到底怎麼樣退燒比較好?

另外酒精、冰水擦浴也是如此,對於兒童家長我們不能作為推薦使用。

至於溫水擦浴,這個以前比較提倡,後來研究發現雖然和退熱藥物聯用有更好的效果,但是會明顯增加患兒不適感,比如寒戰、雞皮疙瘩、哭鬧等[1],因此最新的指南是不推薦的。

但是實際門診工作中,我有時候還是會跟那些反覆體溫不退,且特別焦慮的家長們提到這個方法。同時,也會告知其擦拭部位要準確,比如頸部、腋窩、腹溝股這些有大動脈的部位,而不是擦胸前後背。這樣會減少雞皮疙瘩、寒戰的發生。另外動作要輕柔,因為的確有些家長特別實在,為了讓孩子快點退熱就拼命地擦,換誰誰都受不了。

洗溫水澡倒是一個不錯的辦法,孩子都喜歡。就是如果孩子由老人撫養的話,可能需要費些口舌說服他們。另外就是要告知洗完澡以後一定要給孩子擦乾水,並注意環境溫度。

還有退熱貼,這個特別流行,在門診經常看到一排發熱的孩子每個頭上都貼一個。我估計家長還是怕腦子燒壞了,貼一個心裡特別踏實。實際上,退熱貼降溫效果有限,部分患兒還會感覺不舒服甚至過敏,所以不作為推薦使用。當然如果孩子自己覺得不難受,就讓 ta 貼著也沒事,沒必要苦大仇深地讓家長拿下來。

“那可以灌腸嗎?我看我老家很流行這個。”

“這個我是反對的,主要還是因為藥物的危險性和不確定性。我見過不少人是拿氨基比林、賴氨基比林等水楊酸類去灌腸的,但這些藥物因為肝毒性、腎毒性太大對於兒童都是禁用的,更不要說拿來灌腸了。

據說灌腸危險、輸液危險、吃藥也危險……那到底怎麼退燒?

除了毒性大以外,還容易有過敏、腸道潰瘍出血、穿孔、菌群失調的可能。因此,拿危害這麼大的操作去退熱是不可取的。就算或許有人一灌腸就好了的例子,但是這種危害一旦發生可能就是一個家庭的毀滅性災難。”

禁忌這麼多,那退熱方法豈不是很少?

給孩子退熱,要符合安全、舒適、有效的原則。

但對於我們來說退燒的目的是提高患兒的舒適度,真正要處理好的是引起發熱的病因。我們要理解孩子發熱時家屬的焦慮,卻又不能被他們帶偏了。但這麼多年臨床下來發現,如果上面都掌握了,倒也能應對自如。

關鍵還是在於跟焦慮的家長們的溝通上,溝通得好,治療順利,發熱不是事;溝通不好,患兒發熱你頭疼。”

小孩子發燒到底怎麼樣退燒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