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三歲小孩不講話,父母的這些做法請立即停止

三歲小孩是怎樣的?是整天在家嘰嘰喳喳鬧騰個不停,還是見人就喊叔叔阿姨非常有禮貌?其實三歲的孩子有著千種模樣,不管是鬧騰歡還是安靜,那都是他們身上所呈現出來的特質。而且從教育學角度來說,三歲是一個人智力和生理機能發展最快的階段。

前一秒還是呆呆傻傻,下一秒他們就已經變得靈動起來。許多家長驚訝於孩子這個階段的進步,不知道孩子怎麼會有如此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實孩子的這些變化與平時的積累有很大關係。如果積累足夠,孩子的進步就會更加明顯,可如果積累不夠,許多問題就出現在了他們的生活當中,比如到了三歲還不講話。

三歲小孩不講話,父母的這些做法請立即停止

孩子三歲還不講話,問題嚴重嗎?

講話是一個主動性的行為,它需要足夠的字音基礎和語音意識支撐

,否則語言表達就會淪為無根之萍,無土之基。如果家長們接觸過足夠多的孩子就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兒童之間的語言發展速度不均衡,有的孩子快一些,有的孩子慢一些,甚至女孩的語言發展速度快於男孩。

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上被稱之為

“語言時間差”

,指的是兒童語言發育期間存在的不均衡情況。但這種情況是正常的,畢竟每一個兒童所接觸的教育環境、教育物件、生活環境都各不相同。但時間差並不代表孩子的語言過於落後,如果三歲還不曾講話,那您就得注意了,孩子很可能遭遇了嚴重的語言障礙。

“我們家孩子現在三歲,可就是不怎麼講話,也不知道問題嚴不嚴重。”很明確告訴大家,三歲還不曾講話的孩子,問題非常嚴重。因為這意味著孩子的智慧水平、認知能力、思維邏輯都處於一個較低的範圍,如果不進行改變,或許將在未來損傷孩子的智力。

三歲小孩不講話,父母的這些做法請立即停止

孩子的語言源於家庭,也出錯於家庭

對幼年期的兒童來說,他們的語言基礎十之八九來自於家庭及家庭成員。比如家中的電視、手機等電子裝置輸出的聲音,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說話交流等。正因如此,父母的行為舉止將直接影響到孩子的語言成長。

1.

缺乏鼓勵,動輒呵斥

很多家長喜歡誇讚鄰居朋友的孩子,但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卻陷入“打罵都是愛”的思想觀念當中。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呵斥、打擊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良好品格,然而結果與想象截然相反,孩子在長期的打擊教育中喪失了表達的興趣,甚至變得不敢表達,結果語言能力迅速退化。

2.

方言和普通話一起使用

小孩子所能理解的字音資訊其實是很有限的,而且特別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中語音資訊的影響,假如一個家庭中又是方言又是普通話,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就會出現紊亂,繼而干擾到語言的正常發育。

3.

食物配比不合時宜

小朋友的輔食要根據年齡以及咀嚼能力的變化及時更改,不要等到孩子三四歲了還準備流食或者鬆軟的食物給孩子,這不利於孩子的構音器官發展。

三歲小孩不講話,父母的這些做法請立即停止

想讓孩子開口講話,家庭+機構雙管齊下

在發現孩子三四歲還不開口講話時,不少父母就開始著急了,於是各種打聽、諮詢相關的問題。其實遇到語言問題時首先就要避免焦慮情緒的發生,因為你們情緒的過於焦慮會讓孩子感到一種無所適從,反而會耽誤語言的發育和恢復。

所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實行“

家庭+機構

”的雙向矯正方案。

首先,我們需要確定影響孩子講話的問題到底是病理性因素還是發育性因素,如果是病理性因素,那就要先做手術治療,保證孩子發音器官的正常;如果是發育性因素,那就要針對孩子的發音習慣、發音方式以及構音器官整理出一套綜合的矯正訓練方案。

其次,矯正方案的制定者應該是專業的語言機構,畢竟普通家庭沒有評定孩子語言能力的技能和知識。在挑選語言機構時,“一對一矯正”和“效果保證”應該列為家長們的首選,前者能保證孩子語言恢復的準確,後者能保證最終效果的準時。

最後,家庭成員要做到“三不原則”,也就是:不在家庭中使用普通話之外的語言交流;不放鬆對孩子語言訓練的監督;不干擾孩子語言訓練的進度。

做好這三點,不管是三四歲不講話的孩子,還是四五歲不說話的孩子,他們的語言肯定會有相當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