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批評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必讀

批評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必讀

現在的家長和老師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孩子很難管,都不敢批評,生怕孩子因為批評就做出極端的行為。

那麼為什麼現代的孩子會出現這樣的極端舉動呢?怎樣才能不傷害到孩子的同時,給到孩子引導和教育呢?這個問題真的很值得深思。

最近一提批評孩子,好多家長就連連擺手:“現在的孩子可批評不得,輕則自我放棄,重則做出傷人傷己的極端舉動。”

近年來,很多“極端事件”被頻頻報道,即使孩子犯了錯誤,不少家長也在心裡“犯怵”:

到底該不該批評孩子呢?

說深了孩子“走極端”、說淺了孩子不以為意,難道面對孩子的錯誤就要熟視無睹嗎?

可另一部分,也有家長提出異議:有些孩子在聽到父母批評後,雖然會不開心,但也會以一種更積極的態度來改正,甚至事後還會感謝父母曾經指出了自己的不足。

同樣是批評,怎麼差別會這麼大呢?

“批評”與“批評”也有大不同

看到這些極端事件,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好像家長太溺愛孩子導致他受不了一點委屈,或者孩子內心太脆弱抗壓力差等。

但其實,批評之所以能被演變成極端事件,很可能是因為我們從來沒想過,孩子被批評後產生的消極情緒也是有區別的——

不是家長不能批評,而是應該希望孩子在批評後進行自我反省,而不是僅僅感到羞愧。

批評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必讀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批評”,但批評的方式、語言、環境,也有大不同。

比如孩子貪玩作業寫的錯誤百出,家長可能有兩種反應:

反應之一:

這道題書本上都有,是不是又忘了?我們再複習一遍,然後再做幾道類似的題鞏固一下。

反應之二:

這道題書上都有你肯定又沒認真聽!是不是又開小差來著?你怎麼這麼笨……

表面上看,這兩句話都是批評,都是在指出孩子的錯誤。可是,在孩子看來,它們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一個讓人自省,一個導致羞愧

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批評?

首先,批評是一種反饋,對孩子行為、表現的迴應。

其次,正確的批評是有建設性的,就是必須要對孩子有幫助、有益處。

由此可見,反應一才是一種正確的批評,因為是在幫助孩子一起分析、解決錯誤,而不是一味指責,就是在引導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行為上,放在如何進步、如何更優秀上,孩子也會在父母的影響下自省。

而反應二則更像是羞辱,孩子聽了是什麼感受呢?

“笨”“沒用”,這樣的攻擊詞彙除了讓孩子自我否定外,沒有任何一點兒建設性作用。

因為它針對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孩子這個個體,會在孩子心中掀起強烈羞恥的負面情緒。

所以,都是批評,兩種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怎麼產生的?

簡單來說:

有建設性的批評,是一種反饋,是讓孩子自省,而自省指向特定行為:“我犯了一個錯誤。”

羞辱性批評則讓孩子感到羞恥,而羞恥指向核心自我:“我就是個錯誤。”

批評不當,孩子容易走歪路

對一個孩子來說,批評後是善於自省還是感到羞愧,何止只是名稱、概念上的差別,而很可能會關係到他們日後可能會有的人生風險。

國外某心理學教授曾經帶領團隊針對羞恥和自省做過一項研究:

他們從九所公立小學招募到380名5年級的兒童及父母,這些孩子年齡在10-12歲之間,研究人員把他們分為“容易羞恥”和“容易自省”兩組。此後分別在孩子上7年級、8年級時和滿18歲(18-21歲)後,進行了追訪。

結果發現:

兒時羞恥感強烈的孩子,成年後更容易實施危險行為。兒時容易自省的孩子,成年後則更傾向於保護自己。

批評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必讀

原因是,容易產生羞恥感的孩子不太容易承認自己錯了,而是傾向於合理化行為、歪曲事實;但是,容易自省的孩子則會主動承認錯誤,還盡力彌補。

羞恥感死不認賬不受歡迎,人際關係差遇事憤怒、敵意強,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自省主動承擔責任大受歡迎,朋友多且長久遇事平和,自我控制能力強更受歡迎

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滿滿的羞恥感開始讓一個孩子淪落。而自省,就像盾牌一樣保護孩子始終面向陽光。

四個時間段不要批評孩子

批評孩子時,除了要注意說辭,有的時候不同時間段批評孩子,也會起到不同的效果。

在一天的時間裡,這四個時間段最好不要批評孩子,如果孩子犯了錯也要尤其注意批評的方式方法。

晨起時不批評孩子

都說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起就批評孩子,會對孩子一天的心情造成影響,讓他一天的學習都處於低迷狀態。

最恰當的處理方法是:當場言語點出孩子做錯了,讓孩子儘快收拾完,放學後再針對這個問題,好好地溝通一下。

吃飯時別批評孩子

在飯桌上批評孩子不僅會對孩子心理造成影響,而且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食慾,讓他食慾不振,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公眾場合不批評孩子

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也需要維護自身的面子,家長如果無所顧忌地在公眾場合批評孩子,只會讓他們自尊受挫。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不在睡覺前批評孩子

如果讓孩子帶著負面情緒入睡,孩子會容易睡不安穩,甚至做噩夢,非常影響睡眠質量,不利於身體發育。

所以,在批評孩子這塊,家長們也要將“入睡前”剔除掉,給孩子一個穩定平和的入睡環境。

批評孩子的科學方法

好的教育,獎懲分明;好的父母,管教同步。

“玉不雕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想要孩子成長得優秀,父母的管教必不可少,下面8個科學的批評方法學習起來:

1

//

允許孩子解釋

無論孩子做的對錯與否,都要允許孩子自己解釋。家長則要保持中立,客觀評價孩子是否做錯、為什麼做錯。

2

//

學會換位思考

家長要換位思考,理解孩子這麼做的目的,找準批評的切入點。

並且讓孩子換位思考:“假設你是那個人,你會有什麼感受,這麼做到底對不對。”

3

//

首先自我批評

批評孩子前,家長先進行自我批評,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關係。

家長的自我批評,也能讓孩子學會自我反思。

批評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必讀

4

//

只對事不對人

孩子做錯了或者沒做好,家長第一反應不是責罵,而是指導。

就事論事,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能這麼做,這麼做會有什麼後果。

5

//

教會孩子改錯

不能盲目地批評,要透過科學的方法讓孩子意識到錯誤,並且找到改錯的方法。

6

//

採用和善的態度

批評孩子≠罵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洩情緒,應該簡明扼要地指出錯誤,然後再教育。也不要動不動就翻舊賬,讓孩子牴觸認錯,不服管教。

END

文章來源:未來教育家雜誌

僅作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