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你會害怕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嗎?我會,我和大多數父母一樣,也會擔心孩子長大後不孝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關愛父母長輩,尊重他們,是不忘本之根。

但不得不說,有一部分子女長大後,幹啥啥不行,啃老卻是第一名。我去了趟醫院看朋友,一對老年夫婦,因為不知道怎麼掛號怎麼申請綠碼,正在給孩子打電話尋求幫助,電話那頭說:“很簡單呀,你隨便找個人問吧,我現在很忙。”說完電話就掛了,留下老人家左右為難,也不好繼續再打擾孩子了。老人家說:“每每孩子需要我們支援的時候,總是能見到人,‘媽我要買車、要買房’ 但是輪到我們需要他的時候卻很難了。”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關於孩子孝順父母的事“童話大王”鄭淵潔曾講過這樣一件事:有一天鄭淵潔帶兒子小亞旗,去商場買平板電視,小亞旗非常高興,畢竟那個時候平板電視是非常少見的。但在回家的路上,孩子發現平板電視不是帶回自己家的,就不開心了。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小亞旗疑惑的問爸爸:“這不是回家的路呀”

鄭淵潔說:“嗯,我們是去爺爺奶奶家,這臺電視機是給爺爺奶奶買的”

小亞旗聽到鄭淵潔的話後情緒低落了起來。

鄭淵潔知道小亞旗不開心了,耐心的和孩子講起道理來:“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他們還能看多少年了?你還小,以後會有更多的新東西能看見… …”

小亞旗聽了父親的話點了點頭,覺得父親說得對,便不再皺眉了。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都說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說:看一個人小時候的樣子,性格行為品德,就可以大概看出這個孩子以後,會是個什麼樣子的人,那麼一個不孝順的孩子,通常都會有哪些表現呢?

一、 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父母

很多孩子都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在家裡習以為常的把自己當成了“小祖宗”,他們從小就覺得自己擁有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什麼都只要最好的,自己不喜歡的,全部甩給父母去處理,眼裡只有自己,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分享,沒有意識到父母為此付出了多少,這樣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又如何能成為一個孝順的人呢?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二、 脾氣不好,對父母亂髮脾氣

想必很多孩子都跟我朋友家的一樣難管,多說兩句就不耐煩了,哪怕是關心他的話也難以入耳,任性對著父母發脾氣,用哭鬧來威脅父母妥協。長期以往,養成習慣後,孩子就會變本加厲,不把父母放在眼裡,小事不滿意都能大吼大叫。面對這樣的情況,父母更不能妥協了,妥協只會寵壞孩子,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嚴格管教孩子錯誤的行為,教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正確的辦法。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三、嫌棄父母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眾星捧月”,吃好穿好,好面子,自尊心強。但是大多數孩子都來自普通家庭,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家庭的普通,怕別人瞧不起他,就會不願意跟別人提起自己的父母。父母把最好的給了孩子,孩子卻嫌棄父母看不起父母,所以要及時糾正孩子這種錯誤的想法,不然以後父母老了,更沒有多大的能力了,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更是個麻煩,就想要和父母撇清關係了。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應該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

第一給孩子講道理,孩子從小就應該知道,何為“孝”,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父母艱辛的養育,才賦予了你的生命,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可以用動畫故事,生動形象的讓孩子去理解什麼是孝。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第二學會如何關心家人,讓孩子懂得孝是需要去參與的行為,比如讓孩子分擔一些家裡的事情,讓他懂得責任感是什麼?他需要為家做什麼?遇到困難一家人要一起想辦法解決,長輩生病了怎麼辦?家裡有好吃的怎麼分享?過年過節是不是要給遠方的奶奶打個電話關心一下等等,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久而久之,這樣孩子的孝心就會紮根在心上了。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第三做好表率,父母們以身作則,帶頭做好模範,自己怎麼關心長輩的,必定孩子都會看在眼裡,耳濡目染記在心裡。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孩子不懂得感恩,將父母的愛當做理所應當,瞭解下“貝勃定律”

現在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基本情況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換一種說法就是能夠養活自己就不錯了。

更有甚者,很多年輕人甚至自己都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需要透過啃老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這樣的啃老族不是一時形成的,而是從小就被寵愛的習慣了。

一旦遇到任何事情,首先想到的是求助,而不會考慮自己怎樣解決,他們不會覺得自己不努力去解決就求助的方式不妥當。

說實話,每個人都有壓力大崩潰的時候,在這方面還是有感同身受的。

按常理說,18歲成人以後,或者退一步來講,在大學畢業後,成年了,就應該自己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雖是父母的孩子,但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應該將一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你身上,並且他們的前半生也真的很辛苦,該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享受一下。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有很多人在面對事情時覺得難過,有壓力,自己不能承受,然後就將這種負面情緒轉移到父母的身上,覺得父母就該對自己負責,但或許這就是一種“道德綁架”。

01將父母對自己的愛和好當作應該,太不知感恩

(1)一位家長說自己91年的孩子:高中畢業,沒什麼能力,我們也託不上朋友,什麼單位能要他呢?前陣子有人問他要不要去工地上幹活,不需要學歷。可你說一個城市的孩子,在家最多也就是做點家務,工地的那種苦力他怎麼能幹的了?

所以我也看開了,只要我們有吃的,他也餓不到,如果能找到工作更好,但真的找不到也就這樣吧。

(2)一位家長說自己的女兒:我也不是養不起他,她一輩子吃喝玩樂不是不行,但我覺得女孩子也要有自己的事業,要經濟獨立,不去依靠他人。她這樣啃老,我也很失望。

有幾次我都“威脅”她不會再給她錢了,就讓她花自己的工資,但是有什麼用呢?她出國前我給她辦了一張我的信用卡副卡,每個月她消費,我來還。現在已經六年了,這張卡我說了好多次要停,但也沒停,能怎麼辦,難道讓她餓著嗎?我做不到啊。

還有很多家長,即使家裡條件不好的,也一樣是在供著孩子,即使父母年紀很大很辛苦,但還要供養著一個幾十歲的孩子。

可啃老說著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事,又沒做其他的偷搶,旁人也沒法子。

02孩子不懂得感恩,主要和父母長期的寵溺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很多的父母對孩子會一味的給予,剛開始在孩子小時候,他會覺得很開心,也會有感激之情,覺得有人給自己喜歡的物品,多好。

而且這時父母本身也會覺得有成就感,也開心,自己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很好。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可時間長了後,孩子就會對父母的給予付出當作習慣,是理所應當的。

然後慢慢的,面對父母的給予和付出,孩子會變的沒有感覺,變的麻木。

但對於這一點,有些父母還是有些芥蒂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該不該要繼續對孩子好?

03孩子被寵愛過度的表現:

1、不懂得珍惜

如果說孩子不懂得父母養家難,負擔重也正常,畢竟孩子還沒有成家,沒有預知的能力。

有很多孩子面對父母加班熬夜掙來的錢,給他買的玩具衣服,一點都不珍惜,反而還會諷刺父母。

或者本來家裡就有玩具,去外面時喜歡什麼還要買,買回來後玩個一兩次就不玩了。

有時候父母看到孩子的玩具心煩,煩的可能並不是孩子玩玩具,而是自己給他買了玩具,孩子卻一點都不珍惜。

一旦有時候和孩子說兩句,要珍惜,孩子還不搭理,甚至還生氣,讓人無奈又煩躁。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2、對於他人對自己的付出很淡定

假設你幫助了一個人,無論是否花費多大的精力,到最後對方只輕飄飄的回了個哦或者嗯,就完事了,那種感覺應該是心很涼吧。

雖然是一家人,孩子對於父母的一些幫助不必說謝謝,但至少心存感激。

懂得感恩的人,至少在得到他人的幫助後,臉上會有笑容,而不是面目表情,無所謂的樣子。

3、責怪父母不好

父母也是人,不是神,雖然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為父母無所不能。

父母的能力有限,有時能給予孩子的也就那麼多,再多就無能為力了,這是事實。

作為孩子,不要看到別的父母可以給他們的孩子很昂貴的禮物,也覺得自己應該得到,得不到就是父母的錯。

對於孩子,父母對孩子的愛,只要用心了盡力了,就不該再有怨言,或者指責父母。

4、認為理所當然

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任何時候都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對父母給自己的付出當作理所當然,視而不見,只顧著自己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

一旦孩子擁有這種性想法,便很容易吞噬對父母的尊敬,變的自私自利。

蘇霍姆林斯基說:道德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則性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臟,不具備情感的道德只會變成蒼白的語言,培養出偽君子。

當孩子變的自私不懂感恩時,家長會感覺到,會傷心難過,但孩子本身卻並不一定會認識到。

04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主要指一個人在長期接受某種強烈的刺激後,面對程度比較低的刺激,會覺得微不足道,或在心理上不能得到滿足。

主要表現為孩子對於父母的關心覺得理所當然,但對陌生人給自己的卻非常感激。

孩子不存感恩之心,在社會上也很難立足。

05為避免孩子不知感恩,自私自利,家長需做好引導

一、對於孩子的需求要考慮

孩子對父母提要求很常見,但父母對於孩子是否迴應就要考慮一下了。如果不是很急,也不是承諾,可以考慮一下,然後再決定是否要滿足孩子。

一是可以讓孩子知道,父母可以有權利不全都滿足自己,另一個是也不至於因情急之下頭腦發熱答應,做出不合適的決定。

長大後不孝的人,從小往往就有這3個“徵兆”,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呢?

二、不要總是給孩子獎勵等

對於一個人太容易得到的,是不被珍惜的,這不是孩子的缺點,是人的共性。

想讓孩子懂得感恩,就不要總是給孩子獎勵等,要讓孩子體會到艱辛,需要費勁心力後再得到這樣更有意義,也更懂得珍惜。

三、對於孩子的獲得,要有體會的過程

對於孩子,得到什麼只是一個結果,其中賺錢的辛苦等卻都是父母經歷的,孩子並不懂得。

如果買不起就直接告訴孩子,或者在加班以及做什麼辛苦的事時,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可以體會到其中的艱辛。

四、不要過度的不滿足

人都有慾望,家長不能全都不滿足。有了慾望才能不斷前進,在這過程中,父母不應以自己的感受為基準,替孩子決定要什麼不要什麼,

過於嚴苛,反而會讓孩子叛逆。

面對孩子,父母要適度的滿足,瞭解孩子,傾聽孩子,這樣才更利於孩子成長,擁有感恩之心。

五、避免過度寵溺

大多孩子不懂得感恩,其實和父母的過度寵溺有很大的關係。

只要孩子笑了,開心了,父母什麼都可以給,時間長了,孩子就變的麻木了。

父母可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嘛,沒什麼,如果家裡條件好的,很多父母這樣的想法更重,但這對孩子的成長卻沒有什麼好處,畢竟孩子還是要進入社會獨立生活的。

孩子懂得感恩,對於任何人來說都很好,父母也開心,孩子有能力很重要,但有好的品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