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饒陽人你知道四六天為嘛不能進產房嗎?

坐月子習俗

饒陽 趙文煥 曹清輝

孩子的出生代表著血脈的延續和家族的興旺,一個家庭添丁進口是件大喜事,生了孩子,產婦要休息一個月,叫“坐月子”,我們在這裡主要說說,饒陽一帶關於新生嬰兒在月子裡的一些風俗。

以前,都是在家裡生孩子,孩子生下來,要是女孩,胎衣則埋在院子裡隱蔽點的地方,因為那時候不允許女孩出頭露面。胎衣要埋的深些,據說孩子不溢奶。上面澆上些水再埋上,據說孩子長得水靈;男孩的胎衣則埋在院子裡特別明顯的地方,據說孩子長大了,就能走南闖北、出頭露面。後來男女平等了,生了孩子,不分男女,人們都把胎衣埋在正房的水口下面,希望孩子的壽命像流水一樣長;長得水水靈靈。現在都是在醫院裡生孩子,也就沒有了這些說法。孩子呱呱落地,主人就在屋門或大門上繫上紅布條,男左女右,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家生了男孩還是女孩,生人就不會冒冒失失闖進去。

生了孩子,母親的奶水一時半會下不來,就要請附近正在哺乳期的婦女給孩子餵奶,一般生的是男孩就請生了女孩的母親,是女孩就找生了男孩的母親,據說這樣做,小孩子不鬧肚子。三天,要給產婦做熱麵湯吃,叫“下奶湯”,說是吃了下奶湯,奶水就多。

孩子三天的時候,孩子的奶奶或者別的親人,就要用一塊烏青布,蘸著香油輕輕地給孩子擦擦臉蛋、嘴巴、抹抹牙床子、鼻子內外、耳朵前後等,特別要擦出眉形(不能擦眉毛)、額頭,為的是以後這些地方光潔,不長汗毛;眉形擦好了,以後孩子眉毛就會又濃又好看。這些說法對不對的,不過香油確實敗火去毒,對小孩是有好處的。這天還要給孩子穿件上衣、並象徵性地穿穿鞋。做衣服的布料都是從健康長壽的老人那裡要來的,或者是故去的長壽老人留下的衣物,不論多少,有一些就行,就是希望孩子穿了健康長壽。多了可以用來給孩子做整件衣服,少了可以與其它布料拼接在一起。這樣的衣服年代越久遠越好,所以不少人家保留著這樣的衣服,一代傳一代。還有就是在衣領後面,單放一個紅布做的小三角,謂之給孩子“藏魂兒”。孩子穿了這樣的衣服不膽小。鞋的後跟上也要有一小塊紅布,叫“提跟兒”,男孩的提跟兒下面是尖的,女孩的是直的。鞋底上綴一撮藍絲線,叫“紮根鞋”,寓意落地生根。還有的人家把孩子抱起來,掰開孩子的兩條腿,象徵性地騎騎小凳子,說是孩子長大了不會羅圈腿。

農村忌諱孩子出生的第四天和第六天,俗稱“四六天”,這兩天不許外人進入產房,說是怕帶進“風”去,如果產婦得了“四六風”,就會有性命危險。所以,就是有人去探望,也會盡量避開這兩天。

農村人都知道,月子裡怕孕婦進屋,進屋了最怕坐炕或坐床,說是這樣會“沾”走產婦的奶,產婦就會沒奶喂孩子,補救辦法是產婦和孕婦互換腰帶。也忌諱穿孝的人進屋,其實一般的農村人都知道這個理兒,沒有人穿著孝服去看望產婦。

孩子7天時,要吃餃子,有的人家還必須讓產婦自己捏一個,說是捏了餃子就等於捏了自己的骨縫,身體恢復得快。飯後,婆婆或親孃也會為產婦渾身上下捏捏,管不管用的,產婦一定會感到渾身輕鬆。

孩子12天時,也叫“十二晌”。要是男孩則俗稱“小滿月”。這是個隆重的日子,產婦的孃家人要到婆家來慶賀,一般帶一百個發麵大饅頭,每個饅頭裡揉進兩個紅棗,俗稱“一百饅頭二百棗,月子裡的孩子跑不了。”希望孩子好成人。婆家人也要準備豐盛的酒席,熱情招待並邀請自己的親朋好友,大家聚在一起笑談暢飲,都為添了人口高興。也有的地方,不過“十二晌”,男孩第十一天、女孩第十三天過,不過形式大同小異。

過了“十二晌”,孃家人就可以挑選好日子接閨女回孃家住了,農村叫“挪騷窩”。想來,應該是怕產婦在一個地方居住太久了,換個環境換種心情吧,更多的是則是母親照顧女兒和小孩更方便。

接外甥或外甥女回家,有很多有意思的講究。姥姥要給孩子穿上自己帶來的新衣服,叫“落毛衫”。說是穿了姥姥家的落毛衫,孩子汗毛少,面板光潔乾淨,當然這也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姥姥給孩子穿上新衣服、老虎頭鞋、戴上老虎頭帽,有的還邊穿戴邊唸叨:耳大聽四方,眼大看的光,鼻大聞的香,嘴大吃四方,手大抓錢糧,腳大走四方。一切收拾妥當,當姑姑的要給孩子在鼻子上抹上一道鍋黑,姥姥小心地抱著裹得嚴嚴實實的小孩子,其他孃家人照顧著產婦出門,奶奶家的人是絕對不會往外送的,因為有句俗語這樣說:“姥姥接,接一車;奶奶送,送了命!”

回姥姥家的路上,姥姥抱著孩子,嘴裡會不停地輕輕唸叨,大意就是:孩子,跟著姥姥走啊,咱們上姥姥家啊。說是怕孩子的“魂兒”在路上貪玩迷了路,要時刻提醒著點。凡到十字路口、拐彎處,都要撒一兩枚硬幣、一點點小米,謂之“買路錢”。

到了姥姥家,姥姥先把灶臺上的鍋蓋翻過來,說是這樣孩子兩邊都能住得安穩,不生病。當姨的要把姑姑給抹的鍋黑擦乾淨,叫做“姑給抹,姨給擦,孩子活到八十八。”

饒陽人你知道四六天為嘛不能進產房嗎?

滿月那天,也要吃餃子以示慶賀,產婦要在炕上歇一天,什麼也不許幹,親人還要為產婦按遍全身,一般七天、十二晌、滿月都要這樣做,說是捏了骨縫,身體恢復得快。過了滿月,奶奶家就要來接孩子大人回家了。

這些風俗在饒陽一帶有不少依然保留著,表達了樸實的農村人對孩子健康成長、長命百歲的美好願望。

注:本文出自饒陽民俗大觀叢書裡的《生老病死有說道》一書,感謝編者和作者,轉載須經編者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