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作者 | 一味清歡

張藝謀,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一直深受許多影迷的推崇,執導的《活著》、《紅高粱》、《我的父親母親》等電影,早已成為華語影壇不可逾越的經典。

然而在張導的電影生涯中,有一部電影卻罵聲一片,把他推下了神壇,它就是——《長城》。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長城》的野心不可謂不大,耗資10億,中外合拍,以中國文化象徵“長城”為名,邀請眾多中外明星參演,力圖在滿足中國觀眾口味的同時,開啟海外市場。

男主演是《心靈捕手》、《火星救援》男主馬特·達蒙,曾兩次被提名為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的,女主演是小花景甜。

天王劉德華、影帝張涵予、當時頂流鹿晗和王俊凱,給他倆做配,還有彭于晏、林更新、鄭愷、黃軒等一眾明星在其中跑龍套。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這樣一部大導演、大製作、全明星陣容的商業大片,想要票房不高都很難,最終以11。73億元拿下了當年內地票房年度總排名第七。

而且它的北美票房也十分喜人,獲得了4515。7萬美元,這對於一向在西方市場水土不服的中國電影來說,無疑是個非常漂亮的成績。

然而與高票房呈現兩極化的,是它的低口碑。

電影一上映,就獲得了無數觀眾和影評人的批評和謾罵,連帶著張藝謀導演本人也遭受了許多嘲諷,處境之糟糕,比當初陳凱歌《無極》上映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時隔4年,再去重溫《長城》,發現它低口碑的最大原因,在於張藝謀和製作方一心想取悅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長城》並非一個沒有誠意的作品,這從特效就可以看出。

你可以說《長城》爛,但不可以說它特效爛,即使從今天看來,它的特效也是值得誇的,無論是饕餮,還是戰爭場面,都十分震撼人心。

據說張藝謀為了讓《長城》特效達到完美,多次前往美國與特效公司商討製作,時間長達15個月。

這樣看來,張藝謀對於這部電影,真的用了心。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可惜特效再逼真再精彩,都無法拯救影片的多處硬傷,套用李誠儒老師的話,“形式大於內容”。

《長城》的第一處硬傷,就是故事的邏輯漏洞。

整個故事其實很簡單,就是講外國人威廉(馬特·達蒙 飾)和朋友為了盜取黑火藥,假裝商人來到中國,被駐守長城的軍隊俘虜後,被軍隊打饕餮的英勇無畏精神所感動,然後幫助打敗饕餮的故事。

外國人來中國幫忙打怪獸,這故事明顯考慮到了中西方不同觀眾的口味,沒什麼毛病,如果講好了,也可喜可賀,但很可惜的是,它邏輯漏洞百出。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影片中駐守長城的軍隊,為了打饕餮,以及防止饕餮跨過長城對國家造成災難,從頭到尾都嚴陣以待。在與饕餮對戰的過程中,軍隊傷亡無數,血流成河。

可長城以外的契丹人,卻似乎半點不受饕餮的威脅,跑馬追人,好不樂乎,饕餮也從不襲擊他們,難道饕餮捕食,還挑人?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在打了幾次慘烈的仗後,眾人決定活捉一隻饕餮來研究,找到它的弱點。

在活捉饕餮過程中,男主威廉獨自跳下長城,女主林梅(景甜 飾)為了救他,拿出黑火藥,炸死了許多饕餮,為男主贏來活命的機會。

可有黑火藥,為什麼不一早拿出來,一味用各種刀劍、弓弩等原始武器來對戰饕餮,造成損失慘重,難道男主的命是命,其他人的就不是命了?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還有女主突然被委以重任接任殿帥,男女主被成千上萬饕餮圍困卻所向披靡,饕餮王死後所有饕餮跟斷了訊號一樣如山倒……這些情節都漏洞百出,十分侮辱觀眾的智商。

故事是一部電影的靈魂,邏輯漏洞百出的電影,就如同靈魂缺失的行屍走肉,外表再好看,也掩蓋不了它空洞的事實。

除了故事漏洞百出,人設單一也是電影的一大硬傷。

影片最豐滿的形象,非男主莫屬,他不僅有愛情線、友情線,還有心理變化,從一開始只追求金錢的僱傭兵,最後轉變成了英勇打敗饕餮的大英雄。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然而男主是整部影片唯一人設豐滿的角色,其他角色都淪為了工具人,人設單一,出場如走過場,像沒有自己的人生和性格一樣。

比如說女主,雖然她出場很多,然而人物形象卻很單薄,從開頭到結尾,她的性格、心理、成長軌跡,沒一條是豐滿或有變化的。

再加上景甜的演技不足以支撐起女將軍這個人物,以至於女主給人的印象很矛盾,電影告訴觀眾她是一個有勇有謀、作戰經驗豐富的女將軍,而景甜表現出來的卻像是稚嫩嬌養的大小姐硬要穿戰甲上戰場。

於是本來形象就單薄的女主,變得更加沒存在感,看完整部電影,除了記得景甜那張白嫩漂亮的臉外,再無其它。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其它角色就更別提了,由於出場少,形象比女主還單薄。

劉德華是智勇雙全的軍師,張涵予是為女主讓位的前殿帥,鄭愷是諂媚圓滑的奸臣,王俊凱是軟弱無能的小皇帝,至於彭于晏、林更新、黃軒幾人,只露了臉,說了幾句臺詞,連明顯的性格都沒有。

唯有鹿晗的角色還算有血有肉,前期他在對戰饕餮時十分害怕,被派去當伙伕,但其實心裡很渴望成為一個勇敢的人,後來饕餮進了京城,他鼓起勇氣主動請戰,最後為了男女主,自願引爆炸藥,與饕餮同歸於盡。

所以他雖然出場少,卻比劉德華等人更加有存在感,尤其他最後犧牲時回頭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是這部電影少有的能讓人感動落淚的鏡頭之一。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最後,影片還有一個很大的硬傷,那就是觀眾情感共鳴不強,很多情緒在觀眾還沒來得及領會時,就消散得無影無蹤。

不知是由於時長不夠還是什麼原因,影片的程序很快,很多場景轉換得令人措手不及,還沒消化上一個情境的東西,下一個情境就快馬加鞭地出來了。

例如影片中有很多戰士被饕餮一口咬死或吞掉的場景,明明是很悲壯的情境,可對這些場景的處理冷漠得近乎無情,一個鏡頭掃過就立馬轉換到其它,沒讓觀眾有機會消化這種悲壯的情緒。

所以觀影時,我從頭至尾都處於情緒進得快,出得也快的狀態,以至於看完整部影片後,有種似是而非,好像看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看的感覺。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故事漏洞百出、人設單一、觀眾情感共鳴不強,讓《長城》不可避免地淪為一部爛片,因此它口碑低,真的不冤。

按理說張藝謀這樣經驗豐富的大師,怎麼都不該拍出這種低質量的電影,畢竟他的導演能力早在許多電影裡得到證明。

那麼,他究竟為什麼會拍出《長城》呢?

原因無它,他太想拍出一部中西通吃的電影了。

《長城》:張藝謀取悅了西方市場,卻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影片從劇本、人物設定,到服裝以及中國元素的噱頭,無一不在迎合西方觀眾的口味,所以當我們看到一眾中國人在一個外國人的幫助下,說著英語,穿著不倫不類的五色戰甲,去打古兇獸饕餮時,會有一種強烈的不適感。

張藝謀想拍的,根本不是我們的故事,不是長城的故事,而是西方市場想看的故事。他忘記了一個電影人的初心。

電影並非不可以中西融合,中國觀眾也並非排斥在中國電影裡出現西方元素,但如果一味迎合西方市場,而忘記了一部電影最應該做好的就是故事、人物和情感,那麼再多的投資,再大的噱頭,都是無用的。

與其研究怎樣迎合西方市場,不如想想怎樣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表達好情感,這才是一個電影人最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