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京圈日落:“爺”的時代結束了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黃瓜汽水

題圖| 《甲方乙方》電影截圖

本文首發於虎嗅年輕內容公眾號“那個NG”(ID:huxiu4youth)。在這裡,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態度。

當吳亦凡作為時下最熱的八卦出現時,各路媒體給他的定語是:一枚京圈的棄子。

坊間傳閱的幾百頁聊天記錄裡,夾在明星名字的拼音縮寫之間,“京圈”這個頗具年代感的詞再次浮出水面。與其並列的資訊看上去令人咋舌:“神秘金主”、“保駕護航”、“老炮大佬”。

圖源:百度

小雞字典給「京圈」的定義只有短短5個字:北京文藝圈。實際上京圈背後的故事,已經被寫成了一部民間野史。

對於年輕觀眾來說,京圈看上去很遠。但事實上,京圈作品一直在你身邊。從《編輯部的故事》、《頑主》到《老炮兒》,上至50後的你爹媽,下至90後的你自己,好幾代人都受過京圈作品的滋養。

放下被抖音霸佔得發燙的手機,90年生人的小張總會想起,那個開啟DVD機、和爸媽一起坐在電視前看《甲方乙方》的夏日夜晚。

那是一個看上去很美的時代。

京圈沒那麼神秘,無非是一群人靠著父輩和家庭背景的扶持,最早掌控了國內的文化資源。80-90年代,他們開掛般地主導了未來30年的中國文藝方向。

別的不說,京圈導演的標杆“馮小剛”你一定很熟——

作為對王朔基因繼承得最好的人,早期的馮小剛生產了不少絕佳的諷刺喜劇,是街頭巷尾最喜聞樂見的電影。

如今回頭再看,他們敢用最荒誕的話,去戳社會最尖銳的矛盾。笑完之後,你還能感到一絲悲哀與無奈。

比如王朔的《我是你爸爸》裡的馬林生,一箇中年喪偶又窩囊的父親,獨自帶著兒子馬車生活。

馬車在衚衕口被混混揍了,他揣起一塊蜂窩煤就要給兒子尋仇。結果走到混混跟前兒又慫了,哭著拉住兒子:“車兒!算了!咱他媽算了車兒!”

這個角色窘迫極了。但細看它其實諷刺的是:父權太無力了,別裝大尾巴狼。

《我是你爸爸》劇照

整個京圈作品的魂,都是王朔賦予的。而王朔塑造的角色,人均頑主,他們擅長用虛無主義調侃世界,帶著特定時代背景下的痞氣,崇尚頑劣的生活方式。

而這類邊緣人在主流話語裡早就絕跡了。

《頑主》裡的3T公司,3個不著調的年輕人,業務範圍是“替您排憂,替您解難,替您受過”。每位客戶的掛號費收2毛錢,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還得把2毛錢退了。客戶失戀了,還要陪著她喝酸奶聊人生,不聊明白了誰也別想走。

《頑主》劇照

他們服務的是工薪階層的老百姓。有甩不掉女友的肛腸科大夫,有做夢都想拿次大獎的窮作家,甚至還上大街給市民做免費諮詢。

道貌岸然的大學德育教授,批評他們的生活不正經、沒意義、太荒唐,於是葛優貢獻出那句著名臺詞:

《頑主》劇照

德育教授困惑了:“邏輯不對啊,你們應該感到痛苦”,而這三個人只是輕鬆地笑笑“可我們不痛苦啊”。

這是一場發生在80年代末的,新秩序和舊秩序的對話。城市掌握在年輕人手中,頑主們調侃著光榮偉大正確,再笑著把他們全瓦解了。開起一家公司,把它做倒閉了,大不了下一家公司再立起燈牌。

這也是為什麼,頑主精神在如今的語境下,生命力依舊鮮活,亞b們不斷朝拜初代頑主尋根。直到現在,還有許多年輕人在購買3T公司的文化衫,用著張國立的表情包。頑主代表的生活方式,至今仍是“年輕的”。

圖源:淘寶

《頑主》電影截圖

到了《甲方乙方》這部賀歲片裡,頑主們徹底擁抱市場經濟,3T公司和群眾走得更近了。

臺詞也從“我就是一傻波依”變成了“過過癮得了”的段子。目光所及,已經沒有能打破的舊秩序了,大家就湊一塊圖一樂吧。

《甲方乙方》劇照

這一代頑主,幫英達圓了巴頓將軍的夢,幫土大款葉京圓了吃苦的夢,幫傅彪圓了受氣的夢。好夢一日遊,今天的夢做完,明天的生活還是要靠你自己過。

他們走向了一個普世而溫暖的結局:借給楊立新和他患癌的妻子一套婚房,讓他們圓一個北京有房的夢。

《甲方乙方》劇照

在《甲方乙方》創造出當年最高的票房後,京圈精神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那時候,人人嘴裡都說的是《大腕》裡的那句“不求最好,但求最貴”,都學會了用自嘲來消解對社會的無奈。

這就是人民最愛的電影。

《大腕》劇照

但如今的京圈“囊中羞澀”,拿不出新的作品了。

他們用一部部豆瓣平均分徘徊在6。5的作品,親手告別了曾經的自己。

京圈作品無法再滿足觀眾的口味後,大家也作出了最終的選擇:義無反顧地拋棄他們。

馮小剛最新作品《北轍南轅》撲得無聲無息,豆瓣網友給馮小剛只打了4。9分,辣評他終於拍出了“屬於自己的小時代”,應該去和郭敬明拜個把子。

圖源:豆瓣

郊區大別墅、灑錢的閨蜜、觥籌交錯的酒局。這些狹隘的想象堆砌在一起,觀眾開始犯惡心了。

馮小剛這位靠著人民群眾發家的創作者,如今卻背對著自己曾經刻畫的那群人,抽起雪茄來了。

曾經出身小市民家庭的他,談到自己走上成功之路,更多的是“取決於你取悅別人的程度”。(紀錄片《2000年馮小剛的某一天》),他比誰都清楚,一個普通玩家想level up有多難。

圖源:B站

而現在他卻用一句“錢的事兒不重要,沒錢我借你都成”的臺詞,一筆帶過了當代青年最棘手的痛點。

不接地氣的他,離如今北漂的年輕人太遠了。北京對於年輕人來說,不是日落下金光閃閃的國貿,而是一個月4000塊的合租單間。

圖源:豆瓣

京圈標杆的垮掉,每一步都有跡可循,不是到了一部《北轍南轅》才撲街的。

馮氏作品的評分,一步步向更低的低谷滑落。

隨著年份推移,越來越低的豆瓣評分

先是老套的浪漫變成了爹味。

從2008年的《非誠勿擾》開始,細心的觀眾已經察覺到,那套“嗑兒”不再受用了,馮氏喜劇開始大喘氣。

三亞美景和泳裝美女看得人厭倦,老男人的純情是那麼油膩輕浮。

他們變成了自己年輕時嘲諷的笑話。

《非誠勿擾2》劇照

京圈文化中最具魅力的頑主精神也坍塌了。

2013年的《私人訂製》,即便是王朔親自來做編劇,也不免陷入新時代的失語,勇奪第5屆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編劇”。

一切敘事都靠鈔能力。曾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3T公司,淪為一個北京朝陽區的創意團隊,等待著甲方爸爸下需求。

頑主們早就不復存在了,他們成了普通的打工人,也要熬夜做方案。

《私人訂製》劇照

或許頑主們老了,從屠龍少年變成了新的惡龍;或許頑主們變成了閏土,兩眼再也沒了往日的光彩。

外表熱鬧、內裡空洞的《私人訂製》,就是時代洪流裡,我們所有人共同造就的作品。

《私人訂製》劇照

最後,京圈電影的衣缽無人繼承。提起國產喜劇,人們第一個想到的更可能是甯浩的《瘋狂的石頭》。

在《老炮兒》結尾,馮小剛扛著一把武士刀,踩著什剎海的冰面衝向了新一代。但他最後還是倒在了冰面上。

《老炮兒》劇照

而這部電影的導演、新一代京圈導演管虎也趴下了,《八佰》沒能挽回頹勢,落寞的京圈電影再也沒出現新的話事人。

曾經改變了老百姓生活方式的話語體系,終究還是步入了後繼無人的窘境。

大人,時代變了。

當王朔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舉杯講出那句磅礴的“四海之內皆兄弟,五洲震盪和為貴”時,他可能沒想到,現實中這個以他為起點的京圈文化,在30年後真的要震盪了。

王朔在《陽光燦爛的日子》

事物衰落的原因太多了。但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擊,是京圈文化不合時宜的話語體系,與當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割裂感。如今的年輕人,不吃老人那套了。

他們有了全新的奔頭,有了全新的語境和價值觀。

曾經的大院子弟們,反覆唸叨著40年前的殘酷青春物語:大院高牆下充滿反抗的青春期、無處安放的荷爾蒙、碴架嗅蜜拍婆子。

《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照

特定環境下的語言、故事、人物,漸漸黯淡下去。軍區大院的封閉環境被市場經濟打碎,電影也變成了影像歷史,成為了年輕人考古時才會開啟的“長影片”。

父輩的青春,是馬小軍走在房頂上,像一隻熱鐵皮屋頂上的貓,琢磨著怎麼能再看一眼米蘭。而這代人的青春,是網際網路構建起來的,是由飯圈資料、豆瓣鵝組和微博熱搜們組成的。

誰又有耐心,再去看父輩的青春期呢?他們自己的青春期還沒琢磨明白呢。兩代人的對話彷彿平行時空,無法進行。

《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劇照,葉京自編自導的大院記憶,王朔對這部劇的評價很高

說實話,每一代人的青春,都是自戀的日記。

戴錦華曾經這麼評價過王朔:“儘管不同於阿Q,但這卻無疑是在一種極度的自輕自賤中張揚著別一樣的自尊自戀。” 或許這就是那一代京圈文化最好的註腳。

他們看似在解構著他們父輩的崇高話語,但實際上你會發現,出現了無數次的《列寧在一九一八》、《英雄兒女》、《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的臺詞,像老人的絮語一樣,來來回回在你耳邊唸叨。

《甲方乙方》劇照

“列寧同志已經不咳嗽了”是京圈作品最常戲仿的橋段

而現在,這些遠古老梗丟擲來,00後早就不在意了。他們更關心的是網易雲的評論區、微博的熱搜榜、抖音的小紅心。

資訊匱乏轉眼變成資訊爆炸,特殊人群享受的資訊差與優越感一去不復返。如今,資訊是大眾的,文藝圈隨著資本的進入變成了娛樂圈,每個人都可以投票打榜,喜歡誰就可以送誰出道。

年輕一代的笑點,京圈老炮們再也摸不透了。迎面而來的無力與不適,就像你第一次看到yyds這些縮寫時,那種被時代車輪拋下的手足無措。

年輕一代也不在乎反叛,因為早就不存在可以反叛諷刺的靶子了。他們有了美國西海岸的說唱,有了日本的動漫,有了更新潮的選擇和體驗。他們不再對“壞”崇拜,反而更容易被宏觀敘事打動。遊戲人生不再被嚮往,現在的年輕人對待人生比誰都認真、甚至較真。

京圈文化“不靠譜的理想主義”日漸式微。連英達都說過,生在九十年代的作品,“它只會出現在九十年代,也只能出現在九十年代”。

那個時代的留在那個時代,這個時代會產生屬於自己的代表作。而這一次的代表作是好是壞,我們無法評價了。

也許是下一次跨年的時候,朋友圈又有人發了那張“1997年過去了,我很懷念他”的劇照,你就會發現——

我們像他們一樣,終於也學會了用父輩創作的話語,裝模作樣地緬懷自己的人生了。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本文源自虎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