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90歲的寇香菊:堅持為群眾演出傳承曲劇藝術

全媒體記者 王蘭蘭

90歲的寇香菊:堅持為群眾演出傳承曲劇藝術

寇香菊正在演出。蘇其剛供圖

“夕陽紅,夕陽美,金燦燦的晚霞惹人醉,平淡人生我選擇了唱戲。走四方——踏遍了祖國山南海北。”這是原開封市曲劇團著名曲劇表演藝術家寇香菊在古城體育公園演出時自編自演的一段戲。戲詞就是她戲曲人生的真實寫照。站在舞臺上的寇香菊雖然已是滿頭銀髮,但嗓音洪亮、站姿挺拔,完全不像90歲高齡的老人。

舞臺下,有不少是寇香菊的老觀眾、老粉絲,他們有的專門從西區跑到這裡聽她唱戲、看她演出。據瞭解,曲劇是河南省第二大戲曲劇種,曲劇形成的時間雖然不到百年,但它的曲調、唱牌、音樂卻源遠流長,主要是直接吸收、繼承了宋“鼓子詞”中“雜牌”小調的唱法。據寇香菊介紹,1946年秋,曲劇演員李全興在開封成立了警鐘劇社,在相國寺演出。同年,洛陽程全保曲子班和鄭州趙志安曲子班來到開封,3家聯合成立了同樂曲劇社,仍在相國寺演出,這就是開封市曲劇團的前身。開封解放後,改名為民眾曲劇社,1956年正式更名為開封市曲劇團。因此,開封有一批曲劇愛好者。

“我們是2020年歲末來到古城體育公園唱戲的,一幫喜歡曲劇的老朋友組建了夕陽紅劇社,大家在一起熱鬧熱鬧,讓晚年生活更有意義。”寇香菊說。夕陽紅劇社成立以來,寇香菊每週四上午堅持參加演出,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戲比天大”。去年春節有一場演出,當時正趕上寇香菊感冒,劇社的其他成員都讓她休息,但她仍堅持演出一個多小時。

寇香菊是許昌人,20世紀50年代初來到開封唱戲。當時她和張新芳、劉道德、李玉林、李寶山等人是原開封市曲劇社的主要演員。寇香菊曾擔任原開封市曲劇團副團長,《陳三兩》《槐樹莊》《狸貓換太子》等經典曲劇是她的拿手戲,直到現在表演起《陳三兩》裡的唱段,寇香菊精湛的表演、字正腔圓的唱腔,依然贏得大家雷鳴般的掌聲。後來雖然開封市曲劇團解散了,但是寇香菊唱戲沒有斷,她和老朋友走進公園、社群繼續唱,讓在開封流傳的民歌小調作為流行於汴梁古城的鄉音繼續在群眾心底流淌。

“寇老師和開封戲迷相處70年了,很多戲迷都知道她。有位大姐是她的忠實粉絲,住院期間得知同病房的病友是寇老師的學生,激動不已,非要和寇老師見上一面。”寇香菊的琴師蘇其剛說。如今,寇香菊依然活躍在為群眾演出的舞臺上,用戲曲唱段和大家交流。除此之外,她還教曲劇戲迷唱戲。寇香菊說,只要大家願意學,她就願意教。

“曲劇曲牌源於宋、興於明、盛於清,發端於開封,在開封有著厚重的歷史基礎和群眾基礎。我唱了一輩子曲劇,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讓曲劇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一個重要專案傳承下去。只要唱得動,我就會一直唱下去。”寇香菊說。

本文來自【開封日報-開封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