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單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

今嘉禾縣境,宋元以來俱屬臨(武)、桂(陽)二地分管。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年),劉新宇(臨武上鄉侯寨人)、

郭子奴(

臨武烏溪洞人

在香花嶺率礦徒萬餘人起義,

號剷平王,

以禾倉堡為據點,攻打郴州、桂陽州、衡州等地。

崇禎十一年(1638年),

巡撫偏沅陳睿謨調兵進剿,

義軍為官軍所敗,劉新宇兵敗被俘。衡州府同知(一說為桂陽州知州)張恂以禾倉堡邊遠偏僻,難於管轄為由,申報(撫)院、(佈政)司,要求割臨、桂邊地於

禾倉堡

置縣,以便鎮撫。院、司上奏,朝廷批准後,遂於十三年(1640年)割臨武縣上鄉6都8裡,以及桂陽州5都6裡,新立嘉禾縣,縣治

禾倉堡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

清李元度重修《南嶽志》卷十引《湘衡稽古》雲:“今桂陽縣北有淇江,其陽有嘉禾縣。相傳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以其地為禾倉。後置縣,因名嘉禾。

新設的嘉禾縣分為4鄉11都,編戶14裡。從臨武縣分屬的上鄉設8裡。從桂陽州分屬的富樂鄉設3裡、貴賢鄉設2裡、鑾三鄉設1裡。

嘉禾建縣後,縣域屢有有變更。據《湖南圖志疆域表》(1897版)記載:縣境域北至陶嶺界新田,東北至普滿界桂陽新麻石,東至社塘界臨武大望山,東南行村墟界臨武鑾一鄉,南至上大嶺界塘村墟,西南勾公鋪界藍山馬嫋鋪,西至晉屏山界藍山太神寺,西北楊柳鋪界寧遠。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嘉禾全縣分為1鎮(珠泉)12鄉(晉屏、東平、清化、貴賢、石橋、厚寶、廣發、清偉、南平、泮溪、樂泉),下轄148保、2484甲。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

解放後嘉禾縣的主要境域變化,就是

1950年將飛地樂泉鄉併入臨武縣。

樂泉鄉,位於臨武、宜章、郴縣、桂陽四縣交界處,大致相當於現在臨武縣的接龍鄉鬥水坪、黃泥坪、天堂坪、神山、桃竹山等村,金江鎮杉木橋、打鼓衝、車頭、上富、溫湯等村,水東鄉犁頭嘴、煙家嶺村以及鎮南鄉東茅衝村。

嘉禾建縣前,鬥水坪一帶村落由臨武縣上鄉先民開墾而成。嘉禾建縣後,臨武縣上鄉劃歸嘉禾縣管轄。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嘉禾縣將在鬥水坪一帶村落合併為樂泉鄉,鄉公所設打鼓衝大廟(現臨武縣金江鎮打鼓村委大廟下)。

樂泉鄉與四縣交界的特殊地域環境,

導致了它交通的閉塞,發展的落後。在山嶺、水利、交通、耕地等方面與周邊縣的糾紛時有發生,對社會穩定和發展經濟都產生不利影響,1950年1月19日,經中共湖南區工委和中共臨武工委研究,決定將樂泉鄉併入臨武縣。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

到1988年,嘉禾縣境域四至:東起普滿鄉向陽村溪頭下與桂陽縣為界,西至盤江鄉宅侯白露塘村與寧遠縣相鄰,南到塘村鎮清水村與臨武縣、藍山縣接壤,北至石橋鄉石鼓元村與新田縣毗鄰。

面積699。2平方公里。

劃臨武、桂陽邊地設定的嘉禾縣,解放後將飛地樂泉鄉劃給了臨武